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茶文化】茶叶进化史简介

【茶文化】茶叶进化史简介

时间:2019-06-25 15:49:03

相关推荐

【茶文化】茶叶进化史简介

茶文化学(第三版)

茶文化概论介绍

茶这种古老的植物,从药用到食用直至成为人类喜欢的饮品,已经历数千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对茶的培育、制造、品饮、应用,以及茶文化的始创形成和发展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人类文明史书写了灿烂光辉的一页。

追本溯源,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茶叶加工的工艺,茶叶品饮的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源自中国。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fjcbq@,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本站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张宾《雪中偶题》烹茶品饮茶诗

【雪中偶题】

作者;张宾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详解】

此诗是一幅生动的雪景图: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酒楼里的人在歌舞欢宴;江上渔人披着蓑衣,在匆匆忙忙往回赶路;寺庙里的僧人,却神定气闲在烹茶品饮,袅袅茶烟使室内热气腾腾,飘落在屋顶的雪花也随即融化,让人感到暖意融融。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fjcbq@,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本站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永春佛手茶历史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闽南骑虎岩寺的一位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他突发奇想:佛手柑(又称香橼果)是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要是茶叶泡出来有“佛手柑”的香味该多好哇!

于是他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精心培植,终获成功,这位和尚高兴之余,把这种茶取名“佛手”,清康熙年间传授给永春师弟,附近茶农竞相引种得以普及,有文字记载:“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

佛手茶因此而得名。永春县山清水秀,朝雾夕岚,泉甘土赤,所生产的佛手茶质量历来为本类茶叶之极品,为别于其他地区的佛手茶,故称“永春佛手”。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fjcbq@,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本站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盖山米茶文化历史渊源

五盖山米茶历史渊源

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郴州的五盖山。该山为岭南山脉之一,山峰耸立,直插云霄,峰顶常年被云雾、雨、露、雪所盖,故称五盖山。五盖山山势雄伟,绿林苍翠,涧流淙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质肥沃,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灰砂土,堪为种茶之佳境。人称“五盖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宝;一峰无宝,也有黄连甘草”,可见这里资源之丰富。 五盖山茶早在明代已被列为贡品。当时多系清明时采摘“末开苞”的嫩芽制成。相传所制茶叶“一升茶有一升米重”;冲泡时,杯中热气,初时犹如一朵白云盖碗,然后呈线状袅绕二尺余散去;杯中茶芽芽尖朝上,柄端朝下,有几起几落,饮之“茶味清洌,颊齿留香”,但那些“体弱未惯饮者,只可半盅;多则顷即昏眩,汗出涔涔”,此茶性烈,由此可见。

米茶冲泡后,杯中热气初时犹如一朵白云盖碗,然后变为线状袅绕上升至二尺余才散去;杯中茶芽芽尖朝上,柄端朝下,几起几落,品饮后觉得“茶味清冽,颊齿留香”,饮后余香生津。。由于米茶特别珍贵,当地人们连祭祀庙里的菩萨之前,也要先饮上好的米茶作为洗涤肠胃,以表对菩萨之敬意,祈祷菩萨保佑自己。

五盖山不仅茶叶好,泉水亦好,郴州南7.5公里的园泉,水味甘醇,水质清洁,水色晶莹,水温冬夏相近,用以沏茶,香气清洌,滋味鲜甘,唐代诗人刘禹锡盛赞饮五盖山米茶后“悠扬喷鼻宿醒散,消峭彻骨烦襟开”。

说明饮这种香气扑鼻的茶叶,头脑即刻清醒,胸中的烦躁也一扫而光了,面对不少名士,都曾慕名前往郴州,取水煎茶,饮之为快。

唐代陆羽曾品评了天下各地名泉共有20处,五盖山郴州南7.5千米处的园泉,被陆羽称为“天下第十八泉”。该泉水质清洁,水色晶莹,水温冬夏无异,恒温18℃左右,用以沏茶,香气格外清纯,滋味尤为甘美,古时历代名士过往郴州,都慕名前往,以一饮米茶、园泉水为快。宋代留下的“天下第十八泉”石刻,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成为郴县八景之一。

五盖山米茶制造方法业已失传。1980年以来,经湖南省有关单位组织力量多次试制而成功。产品经湖南省名茶评比和有关单位鉴定,均获得高度评价,被誉为湖南名茶中的一颗明珠。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fjcbq@,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本站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潮州茶历史源远

茗香飘四海的潮州单丛茶

“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渝新鹪嘴,来试湖山处女泉”。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寄籍潮州留下的《潮州春思》咏茶诗句,无疑是对潮州工夫茶的绝妙写照,抒发诗人对这种高雅品茶方法的由衷赞赏。

潮州茶历史源远流长。唐陆羽《茶经》(公元780年)已有岭南产茶之记述,自此一直为朝廷贡品。宋《潮州府志》载:“凤山名茶待诏茶,亦名贡茶”相传南宋末年(1278年),宋帝咼南逃经凤凰山时口渴,侍从在山上找到一种树叶,叶尖似鸟嘴,饮后顿觉口舌生津,烦燥尽消,自此后人有宋帝传载茶树之说,而凤凰山乌岽村李仔坪也确有“宋种”之茶树。该树虽于1928年枯死,但子孙繁衍遍山,乌岽村现存有连片古茶林中,右一棵叫做“传树叶”的古老大茶树,距今400余年。清代凤凰水仙茶已人全国名茶之列(《中国茶经》)。

南粤乌龙茶,属潮州名茶之一,首推凤凰单丛茶。凤凰单丛茶是制乌龙茶之理想原料,成茶素以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称誉。优雅清高的自然花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回甘,特殊山韵蜜味的滋味,橙黄清澈明亮的汤色,青蒂绿腹红镶边的叶底,极耐冲泡的底力,构成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色、香、味内质特点,售价不菲,经济效益极高,1994年在广州上市的桂花香凤凰单丛茶每公斤价达9600元。凤凰单丛茶一直远销东南亚各国,为潮籍乡亲所钟爱,去年首次直销日本。

后起之秀的岭头单丛茶,其清高悠长的自然花蜜香和醇爽回甘的滋味风格,深受饮者赞誉。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使之成为潮州茶叶的主要品种。

潮州茶叶优良品质,使得潮州茶尽领风骚,在历届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屡获殊荣。在1991年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1994年在海峡两岸首届乌龙茶品评会上夺得一等奖。在国外一些有关博览会上,亦深受欢迎,声誉远播。

潮郡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选育良种,制作名茶提供优越条件。使潮州茶的产量和品位不断跃上新台阶:1985年被划入国家茶叶商品基地体系;1990年在我市召开“全国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益经验交流会”,最早形成“三高”农业提法;1991年“岭头(铺埔)单丛高产优质栽制综合技术推广”获得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奖一等奖;1992年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后,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的目标;1995年潮安县凤凰镇被“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及宣传活动”授为“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这一个个闪光的足迹,显示了潮州茶叶生产步步高的发展态势。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至1994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10.95万亩,产量4400吨,产值1.1亿元,提前一个实现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目标。

拥有丰富多彩的茶树资源是潮州茶叶生产的独特优势。凤凰水仙被列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华茶17号(1984年);凤凰单丛、岭头单丛、铺埔白叶被定为省级茶树良种(1988年);石古坪乌龙、大叶奇兰也各具特色,广为种植。不甘固守的广大茶农,还从凤凰单丛中分离选育形成黄枝香、桂花香、芝兰香、茉莉香、米兰香、肉桂香、杏仁香等高花香类型,加之以树状、叶态、外形、地理等命名的类型,已有80多个单丛品茶和类型,并已逐步推广使用。

潮州名茶,将香溢四海,誉满五洲。

资料来源:摘自“潮人”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fjcbq@,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本站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阿富汗人围着茶炊喝茶

图片与文章没关联

阿富汗人绝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尊奉教义,他们不喝酒而喜欢饮茶。当然,喜欢饮茶还有另一因由,就是他,门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吃的蔬菜很少,这就需要通过饮茶来补充各种维生素,以增强体质。

阿富汗人的饮茶方式,因地域不同而有各自的偏好。一般来说,在阿富汗的乡村和牧区,人们喜欢喝奶茶。奶茶的制作过程大体与我国新疆的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喝奶茶的做法一样,烹煎茶叶时,滤出茶渣,再根据个人的口味,将熬好的牛奶倒进茶汤里,加上适量的盐,再煮开,就成了地道的奶茶。

城镇的阿富汗人喜欢清饮,他们一般在夏季爱喝绿茶,冬季爱喝红茶。他们的喝茶方式,是围着茶炊席地而坐。这种茶炊阿富汗语称作“萨玛瓦勒”,是用黄铜或紫铜制作的,一般为圆形。上面有盖,下面有底座,中间有烟道,类似于我国传统的铜火锅。只是在茶炊的底部有出水龙头,拧开龙头就可以接开水。

不管是在茶馆,还是在家里喝茶,抑或是家里来了客人,阿富汗人的习惯都是围着茶炊席地而坐。大家在煮茶、喝茶的同时,互相问候,联络感情,交流思想,谈笑风生,十分热闹。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fjcbq@,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本站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茶叶进化史简介

《茶经》上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后,茶叶就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了5000年的沉淀,关于茶的记忆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

因为茶叶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所以在春秋之前,我们的祖先只是将茶叶作为药用。到了秦汉时代,人们开始用茶做菜,主要是将茶煮成汤羹来食用,这就是最早的“茶食”。不过那时人们做“茶食”,还是取用茶消炎解毒的功能。

到了汉朝,由于经济、文化的兴盛,茶作为四川特产进贡到京都长安、洛阳;同时,茶叶也从四川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是饮茶之风慢慢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晋朝南迁,中原士族也纷纷跟着南迁,财力雄厚的士族在江南地区扎根,大大发展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这时的茶叶饮用方法还是以加各种调料进行烹煮为主,但是清饮茶叶的饮茶形式开始流行。

到了唐朝,随着全国茶叶产量的大幅增加,茶叶进一步向普通百姓的生活靠近,当时人们用蒸青法把茶叶加工成饼状,这样不但便于携带和流通,而且茶叶的口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唐朝对茶文化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茶圣陆羽所着的《茶经》,这是中国第一部茶书,也是当时最权威的一部茶书,它的出现为后世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宋朝的饮茶之风日盛,茶叶成为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这时候,已经出现了蒸青的散茶,虽然散茶还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到了明朝,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认为制作“团茶”太过劳民伤财,于是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至此,散茶正式成为社会主流,人们不再将茶叶制作成茶饼,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散茶,中国人的泡茶、饮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时的散茶多是绿茶。

清朝,由于清室皇族对茶文化的推崇,使得中国的茶文化走向了鼎盛。虽然慈禧太后对劳民伤财的茶膏情有独钟,但还是改变不了散茶的主流地位。在这一时期,茶叶正式形成了六大茶系,即我们常说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而绿茶是六大茶系中产量最大的一种。

来源:绿茶名品图鉴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fjcbq@,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本站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