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原貌考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原貌考

时间:2022-03-30 15:51:04

相关推荐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原貌考

“知音——李谷一艺术天地”是爱好李谷一歌唱艺术的网友建立的订阅号,那里有几期内容讲有关李谷一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往事,对我了解这首歌曲很有帮助,根据一些网友的叙述按图索骥,我找到了一些文献记述,汇集在此。

我做这个梳理主要是好奇当时秦咏诚和张藜心目中,这首歌曲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之前并不知道李谷一自己就有好几个版本,她第一次录制这首歌曲时候的风格,跟她当下的演绎有一些差别,而且我还发现,1984年李谷一演唱它的时候,词曲作者也邀请其他歌者唱。今日得知,李谷一在今日头条发文,称1984年-间,她大约在上千次演出中演唱过《我和我的祖国》。我本有意把李谷一的版本也排排,一听这个数字,我放弃了。

《我和我的祖国》到底哪年创作的

《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源自秦咏诚的器乐作品《海滨音诗》。

在他就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之前来北京昌平中央行政学院进行培训,每星期六都到我家与我研究创作。我让他把《海滨音诗》的主旋律抄给我,我一唱发现得转两个调,怕群众唱不了,我就让他翻写成现在的样子。秦咏诚说:原调是上行,这回弄个下行的,不到二十分钟,他就写出现在的曲调,我揣在怀里走到哪都琢磨这个曲调,一直转到鼓浪屿,又转到张家界,在1984年的中秋之晨,推开天子山招待所的窗户也不到二十分钟就填出来了。

张藜著,《那些词儿 张黎歌词创作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07,第141页

不少文献记录此歌曲创作于1984年,连张藜自己的著作里都写1984年农历八月十五那天如何如何,老爷子记错了。1984年1月的期刊《音乐生活》就发表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谱,怎么可能在1984年秋天张藜才写出歌词呢。

《音乐生活》是辽宁省文联主办的刊物。期刊《音乐生活》1984年1月封面以及歌谱 ,书影图片原发地址点击此

上段引用文字里的“天子山招待所”乃原文,我猜是笔误,应为“天门山”。鉴于1984年1月歌谱发表,所以张藜邀请秦咏诚到家里切磋以及他揣着这段歌谱“憋”灵感的过程都发生在1983年。网友范芒为了考证这个时间,还特地去查秦咏诚在北京学习的年份,确实是1983年。所以,目前文献中有关这歌“创作于1984年”的说法都不对。《我和我的祖国》应该是在1983年完成创作,1984年初公开发表。

至于张藜到底是在广西还是在湖南完成的歌词,他自己都说得不一样。

上面那段引文写的是在湖南张家界,下面这段又变了:

而这时的张藜却时刻都在想着怎么填上这首曲子。他说:“《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我填得很辛苦,旋律谱在我衣服口袋里放了几个月,纸都给捂热了,旋律谱我都能背下来,但一直没找到灵感。”后来,在一次去广西深入生活采风中,张藜坐在火车上一路放眼祖国美丽多姿的山川、河流、森林和土地。他住在招待所里,早晨打开窗户,看见眼前大自然的绚丽风采和花草树木,空气中飘来湿漉漉的泥土气息,似乎闻到了它的芳香,也感受了它的体温,灵感一下子找到了。词很快在张藜笔下流出,根据秦咏诚旋律谱提供的意境,张藜抓住祖国、大海来作文章,词曲妙然天合。“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淌着一首赞歌。

刘达丽主编,《共和国的歌声》,山东画报出版社,.09,第159页

.9《鲁豫有约》李谷一、张藜(左一)、秦咏诚(中)共话创作友谊

1984年演唱过《我和我的祖国》的都有谁

《我和我的祖国》歌谱在1984年公开发表后,当年有就有歌者演唱。

当晚在中秋联谊会上我朗诵了这首词,后经韩日同志又经石慧女士,再后经李谷一演唱把这首歌唱成了精品,没有李谷一的演唱这首词也就是死词一首。我每次见到李谷一都向她表示感谢,她说:“你的谢声都把我耳朵磨出茧子来了。”

张藜著,《那些词儿 张黎歌词创作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07,第141页

按照张藜“后经...又经...再后经”这个排序,他认为这歌演唱者先后次序是:

1,歌者“韩日”(这名字啊

,引擎基本找不到有用信息);

2,“石慧女士”,就是那位香港电影演员;

3,“李谷一”,中国大陆歌坛大咖。

张藜对演唱者先后排序也有点问题。网友范芒晒了一张1984年5月中国轻音乐团在营口演出的节目单,李谷一演唱的歌曲中有一首“我的祖国 秦咏诚 曲”。这里的“我的祖国”恐怕就是《我和我的祖国》,节目单把歌名印错了。谷一在音像机构的录音虽然在临近1984年末时发行,但起码在1984年5月她就已经开始在音乐会上唱了。

1984年5月中国轻音乐团在营口演出的节目单,范芒收藏

而石慧女士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应该是1984年9月,她在东北举办的演唱会上唱。

1984年秋,石慧在东北开演唱会的节目单

1984年9月号《音乐生活》封面人物石慧,

前述,《音乐生活》是辽宁的期刊。9月号里有宣传石慧来东北演出的宣传。

歌者“韩日”是谁?网络搜索这个词太没成效了

。可能是秦咏诚所在的沈阳音乐学院或辽宁省内某院团的歌者又或许是张藜方便联系的在京歌者。总之,这个“首唱”者太“没有名气”,我看可以“忽略”。

李谷一并不是看到期刊上的歌谱决定演唱此歌的,秦咏诚上门找的她。有关情况,范芒撰写的李谷一的音乐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与友谊交响 与祖国同辉一文说的很清楚。1984年中国录音录像公司发行的《李谷一独唱歌曲选》,采用《我和我的祖国》当标题。

李谷一演唱《我和我的祖国》首版录音

1984年录制,李黎夫配器

同年,以这个歌曲当标题发行个人歌唱作品选的,还有一位男高音。他就是

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鲍延义先生(鲍老师我之前也介绍过,看这里·硬盘里的歌与人·鲍延义(男高音)业师之声|沈阳音乐学院鲍延义教授)。鲍延义应该是通过秦咏诚获得歌谱。他的这盘盒带请的乐队就是李谷一治下的中国轻音乐团,所以秦咏诚居间联络的事情应该不少。可惜鲍老师这个版本没啥影响,所以张藜先生的记忆里,没他。若从覆盖声部讲,鲍老师的男高音版本在第一拨演唱者中很有价值。

我的朋友圈里没人有鲍延义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暂用男高音刘和刚的这条,想象一下当年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效果。刘和鲍延义都是中国范儿抒情男高音。

我和我的祖国-刘和刚 来自六零后说声乐往事 00:00 02:39

稍微让我觉得遗憾的是石慧女士那版录音听不到,应该是钢琴+女高音。我很心仪这种表达,在当下的曲库里找,即便是音乐院校的老师,也都用了管弦乐队版本。没办法,找个相当凑合的录音发在这里,借助它想象吧

,音效不怎么好。

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女声 来自六零后说声乐往事 00:00 02:51

李谷一改了哪些歌词

本文开始已经提到,李谷一在35年里公开演唱以及录音《我和我的祖国》上千次,她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录音在1984年,称它为中录版。我能查到的第二版出版发行的录音大约在1996年左右,由上海声像出版社发行,姑且叫上海版。以1984年1月号《音乐生活》刊登的那个歌谱作为标准,李谷一这两版录音,歌词都与歌谱不同。

全曲结尾,本应重复第二段副歌部分歌词——“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但李谷一用“啦啦啦啦”代替。这个变化是李谷一自己修改的还是张藜另有一版“啦啦啦啦”歌词的谱子,不太清楚。

网友范芒发现1989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张藜歌诗集《相思潮》中,刊登了《我和我的祖国》歌词,居然是“啦啦啦”的歌词。难道公开发表的歌谱与李谷一拿到的歌谱不一样?

十多年后,李谷一的上海版除了“啦啦啦.....”又出现变化。李谷一把第一段歌词中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改为 “你用你那母亲的温情,和我诉说” 。张藜并不太认可李谷一的改动,不过两方默契,李谷一唱她自己的“温情”,其他人唱原本的“脉搏”。四川音乐学院的黄晨旭在《浅析李谷一版<我和我的祖国>的艺术特色》一文中写道:

“脉搏”此处对应的旋律是上行跳进,“脉”为去声,“搏”为阳平声,其声调高于“脉”,十分贴切旋律走向,也具有押韵、朗朗上口的作用。而歌唱家改作的“温情”二字都是阴平声,对应旋律虽不是同音保持或平稳级进,但是其对应的大六度跳进恰使得“情”字高出“温”字,颇有情感跃然之意,虽没有“脉搏”押韵,却平添了一份情感升华,像一个点睛之笔。“脉搏”和“温情”两个版本都有其长处,但歌唱家将其改为“温情”的独到处理则更能触动听众。黄晨旭,公众号:知音一李谷一的艺术天地浅析李谷一版《我和我的祖国》的艺术特色

我个人认为韵脚在次,“脉搏”与“温情”,情感表达意味差别很大。母亲的“脉搏”能覆盖各种情境,喜、怒、哀、乐都可以,而“温情”则较比单一。

1996年左右李谷一在上海声像出版社专辑中的录音

上海版比1984年中录版更像圆舞曲,也更流行,在多数歌会及晚会视频里,李谷一的演唱处理都是上海版似的快节奏。至于“温情”和“啦啦啦啦”,她也不是一直坚持。

多人、多样化的演唱

第一次拿到歌谱的时候,李谷一就对这首歌曲的影响力有信心。她在数次访谈中都谈到,1950-1960年代歌颂祖国的歌曲有不少,多是歌者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爱,而改革开放后个体被尊重,“我”可以和“我的祖国”共同出现在标题里,是时代的进步。她非常珍视这首歌。

1984年李谷一带领着年轻的中国轻音乐团到过多个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作为她的保留曲目在全国各地唱起。在李谷一之后,多位优秀的歌者也开始演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歌的演唱频率越来越高。声部也从民族女高音声部扩大到美声女高音、女中音、男中音以及男高音,还有童声。演唱形式也从独唱扩展为男女声对唱、合(齐)唱领唱以及合唱。流行歌手的版本也越来越多了。

今年文宣部门策划各行各业同唱《我和我的祖国》营造庆贺共和国七十华诞的氛围,这首歌曲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入选的重要原因。

中央乐团秋里先生改编的合唱版,在群众歌咏活动中应用较多。

廖昌永的男中音版本,是学院派跨向通俗的样子。

童声合唱版本的出现,让小朋友们也能唱了。

美声女高音版本,透着晚会压大轴的范儿。

通俗歌手们的演唱,基本算快闪遵循版。

《我和我的祖国》作品特点

全曲采用AB两段体曲式结构,表达了对中国的热爱与赞美,旋律饱含律动美感,情感基调深情而又庄重。歌曲采用欢快的三拍子,节奏明快规整、音乐风格统一,以6/8为主,9/8为辅,使其节奏富有变化。演唱时也朗朗上口,旋律流畅自如。

张藜和秦咏诚去找李谷一的时候,强调希望谷一用民族女高音的特点把歌曲的温馨表达出来。而李谷一不止对这歌的温馨有强化,在其他细节上也有个人设计:

在第一段歌词中,“一刻也不能分割”及“都流出一首赞歌”的“分割”及“赞歌”处,李谷一把旋律中的附点抹去后结合旋律,改为了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这样的处理让歌曲演唱起来更为流畅,也把赤子对祖国的心语自然地演绎出来了,再结合级进和小跳进为主的旋律线条,更使得词曲结合得到了升华。此处的附点应是作曲家在最初创作旋律时留下的,由于这首歌曲是后有歌词,此处的词曲结合就有些略显拗口了。除李谷一外,许多歌唱家及专业院校学生都是照谱演唱,两个附点原本略显拗口,再加上李谷一的原版深入人心、先入为主,就更显得不太合适了。在第二段歌词中,首句“我的祖国和我”,原作是“我”字占了两拍,“的”字只占一拍,这符合一般的词曲结合的原则:“的”是语义助词,不能拖得太长,否则就是强调无实义的助词了。原作中,似乎强调“我”字,让演唱者将“我”字延长一拍是非常合理的,除李谷一外,所有歌唱家都是这么演唱的。而李谷一老师别出心裁地“篡改”了,她把“我”字只唱了一拍,一反传统将虚词“的”唱了两拍。笔者认为,若是按原谱强调“我”字,虽然符合传统词曲结合原则,但是少了一份自然,过分强调“我”似乎也少了些许对“我的祖国”的敬重。而李谷一老师将“的”演唱两拍,并没有强调“的”,反而有了几分强调“祖国”的作用,并且这样演唱使词曲结合更加口语化、更像倾诉,让听众倍感舒畅。

黄晨旭:浅析李谷一版《我和我的祖国》的艺术特色

尾声小结一下我的感受:

1、李谷一不是《我和我的祖国》的第一个演唱者,但这歌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李谷一是大功臣,与她多年奋力推广分不开;2、李谷一从1984年开始一直在唱这歌,她抱着常唱常新的心思唱,所以她自己就有很多版本,从节奏到个别细节的处理都有不一样的地方。3、国庆前,北京姑娘、香港歌后王菲舌头打结的版本发布,引发了这个歌曲的又一轮热议。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不管怎样,一首35年前创作的歌曲有传承和接力,而且还能被不少听众喜欢,可喜。4、经典作品,在我看来有一大特点是能够持续流传。只限于某几年、某个人表演的作品至多算现象级,根本就不能叫经典。《我和我的祖国》在不同时期出现诸多优秀演唱版本才可能传承下去。今年各处都在飘《我和我的祖国》,张藜和秦咏诚泉下有知,定会欣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