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古代打仗用计策 为何欧洲打仗却傻站两排对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中国古代打仗用计策 为何欧洲打仗却傻站两排对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时间:2020-02-11 14:41:48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打仗用计策  为何欧洲打仗却傻站两排对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如果说,一支军队整齐划一能够彰显出这支部队的气势,自然是没有毛病,毕竟在我们观看国庆阅兵等时,在看到如同一个人的军队行进,内心总是汹涌澎湃的,也正是信奉整齐划一,在我们观看印度的阅兵时,会发现这种凌乱的军队我们无法接受,给人一种纪律松散,站不都不稳的感觉,但是如果说,将这种阵势摆在战场上呢?

观看过西欧战争的影片,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参加战争的双方,绝对不会讲究什么谋略计策,反而是战争的两方相互奏乐,随着军乐一起迈入战争,在全部士兵站好对应的位置后,双方的两边人统一下令开枪射击,哪一边的队伍阵型先乱,哪一边就算失败,要接受另外一边的条件。

相信看到这样的画面,从小被三十六计等各种战争计策充斥脑海中的我们都会不由的感慨,这些欧美人真的不是智商有问题吗?

实际上,对当时的欧美人来说,这种作战方式是符合他们的装备配置的。首先,在18、19世纪,欧洲人已经很少采用冷兵器作战了,热兵器逐渐成为战争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习惯使用的滑膛燧发枪并没有连发的功能,为了尽量的克服这种枪的精度差并且不能连发的问题,他们不采用单兵作战的方式,因为一旦采用这种方式,当敌人的骑兵冲锋时,火枪兵根本没有还击的手段。采用多人的密集阵型能够很好的防止出现弹药的空隙,从而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

相信会有人问,那么在使用火枪之前呢?在火枪之前的时代,古罗马和古希腊的作战方式也是采用骑兵互相砍杀,并没有太多的章法可言。但是在反观同时期的中国,我们会发现,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战国末期的长平之战,作战双方分别是赵国和秦国,这种国家之间的战争投入的士兵数高达百万,而赵国的失败也是在秦国利用了诸多计策扰乱赵国内政后才取得的,所以在中国古代,不懂谋略和计策,有再多的兵力也会吃败仗。

向这种战争的模式,在中国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即便是有了火枪之后,明朝占据了火枪的优势,但是在面对女真的铁骑时,也没能够阻挡住进攻。这是因为后金的努尔哈赤采用骑兵的骚扰制度,多方面进攻,充分的利用地形,使得明朝的火枪兵大败。

中国在战国时期,就把计策,谋略用的炉火纯青,因为在那个时期,大大小小那么多国家,你不用一点计策,指不定那一天就被别的国家给灭了。所以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着作也出自于中国。而《孙子兵法-谋攻》里面也讲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不通过双方兵刃交锋,用计谋就能让敌军屈服。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军队人员伤亡和破坏。用兵最高的境界就是用谋略打败敌人,而攻城厮杀却是下等选择。欧洲打仗的思维偏向于急功近利,采取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掠夺和征服。虽然欧洲后来也采用一些简单的迂回和偷袭战术,但大多还是采用下战书,约一个地点,然后两军互砍,这种中世纪古老的作战方式一直持续到18世纪初,而中国2000多年以前都已经淘汰了。要说打仗讲计策,战术,欧洲跟中国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面。

虽然西方的作战方式显得笨拙,但是在火枪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种火枪的应用远远的高于骑兵的作战能力。以清末为例,面对侵犯的外国军队,清末的骑兵一直发起对英法联军的进攻,但是在敌人采用多排射击的方式之后,第一波骑兵被射击,之后的火枪兵更换子弹,此后由第二排的火枪兵装弹,再次对冲击的骑兵射击。骑兵根本没有办法到达火枪手的面前,不适合远战的骑兵只能任人宰割。

这样看来,战争策略的确很重要,但是当面对足够的技术碾压时,也无法拯救足够大的劣势。现代战争,不仅需要战争策略,更需要技术,两者相结合,才能百战百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