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女性乳房疾病大解读

女性乳房疾病大解读

时间:2023-03-27 13:46:28

相关推荐

女性乳房疾病大解读

乳头湿疹 (西医病名:乳晕部湿疹)

乳头湿疹又名乳头顽湿。古籍中将本病纳为“乳头风”范畴。

乳头湿疹多因肝经湿热,或脾胃虚弱,血虚风燥所致。以乳头、乳晕部出现群集的小丘疹、疱疹,。基底潮红,可有渗出、糜烂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乳晕部湿疹。

[诊断依据]

1.好发于哺乳期妇女。

2.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有红斑、潮红丘疹、水疱、糜烂、结痂等,病变中央重,边缘轻,边界不清,日久则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有抓痕、血痂、鳞屑、皲裂等。

3.自觉瘙痒,因情志刺激、饮酒、食辛辣之晶等加重。

[鉴别诊断]

1.乳头风:多见于初产妇哺乳一周内,乳头破裂,或乳晕裂开,痛甚,揩之出血或流黄色粘液,哺乳时疼痛加剧。

2.乳疳:为乳头部的癌病类疾病,乳晕部生疮肿,糜烂结痂,经年不愈,或腐去半截乳头,状如莲蓬,痛楚难忍,继则腋下出现肿块,形体羸瘦。

[辨证论治]

1.肝火旺盛证;乳头潮红,干燥皲裂,痒痛不适,头晕,口干口苦,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清肝泻火。

2.风湿热郁证:乳头瘙痒,糜烂渗液较多,或为丘疹、水疱,身热口干,便溏溲赤,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粉刺性乳痈 (西医病名:浆细胞乳腺炎或乳腺导管扩张症:)

粉刺性乳痈是因肝郁化热,肉腐化脓而成。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头中常伴粉渣样物排出,急性发作时脓液中常夹有粉渣样物质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浆细胞乳腺炎或乳腺导管扩张症。

[诊断依据]

1.多见于40岁以上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者。

2.乳头反复溢流棕黄色或血性液体。

3.乳晕深部出现肿块,边界清楚,不光滑,肿块向某一象限呈放射状延伸,患部隐痛。

4.部分病人肿块表面红肿热痛,甚则酿脓溃脓,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

[鉴别诊断]

1.乳痈:多见于初产妇且在产后一个月内,以乳房部(不在乳晕部)结块,肿胀疼痛,继则红肿热痛,溃流黄稠脓液为主症。

2.乳癌:乳房部结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生长迅速,病久肿块溃烂,渗流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病情凶险。

3.乳核:乳房部出现多为单发的圆形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不痛,终不化脓。

4.乳痨:乳房结块如梅李,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溃后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久不收口,易成窦道,多继发于肺痨、瘰疬之后。

5.乳癖:多见于30~40岁妇女,乳房部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凹陷,皮色不变,肿块隐痛,口干口苦,胸胁胀闷,心烦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解郁、理气散结。

2.胃热炽盛证:乳房肿块,红热疼痛,乳头内陷,溢液,恶寒发热,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清胃泄热、解毒散结。

3.阴虚火旺证:乳房肿块,皮色暗红,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为血性,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滋阴降火、消肿散结。

乳核 (西医病名:乳腺纤维腺瘤)

乳核之名出《外科启玄》。

乳核是因情志所伤,冲任失调,瘀痰互结于乳房所致。以乳房部出现状如鸡卵的硬结肿块(多为单发),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乳腺纤维腺瘤。

[诊断依据]

1.好发于2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

2.多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乳房外上象限为多见。

3.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与月经周期无关,终不化脓。

4.钼钯X线摄片、红外线热图像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鉴别诊断]

1.乳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推之不移,病久患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或肿块破溃渗脓血污秽,疼痛剧烈。

2.乳癖:好发于20~40岁妇女,肿块形状、大小不一,疼痛,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

3.乳衄:肿块多位于乳晕部,且以乳晕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增大,椭圆形,质地较软,不痛,多有血性液体从乳头溢出。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证:乳房外上方生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活动度大,皮色如常,无痛,不溃破,胸胁胀闷,月经紊乱,口苦咽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疏肝解郁散结。治疗秘方:A-653号。

2.血瘀痰凝证:肿块一般较大,坚实木硬,重坠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有月经不调,痛经等症,舌暗红,苔薄腻,脉细弦。活血化瘀散结。

乳痈 (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乳痈之名出《肘后备急方》:“妇女乳痈拓肿,削柳根皮,熟捣,熨之。”又名妒乳、乳毒、乳风、吹乳。

乳痈多因乳头破碎,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而化热所致。以发热,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乳腺炎。

[诊断依据]

1.多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微红或皮肤不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红肿疼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3.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4.腋下可有臀核肿大疼痛。

5.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1.乳疽:为乳房深部结块,疼痛较轻,皮色不变,即使酿脓,皮色亦不变,应指不显,酿脓、破溃及愈合均较缓慢。

2.粉刺性乳痈: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先在乳晕部出现肿块,乳头中常有粉渣样物排出,急性发作时红肿热痛,溃脓时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

3.乳痨:初起乳房内结块如梅李,不痛不痒,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化脓

破溃后流脓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不易收敛,多形成瘘管,病程缓慢,以年月计。

4.乳发:发病较快,乳房部红肿热痛,范围较大,溃后皮肉腐烂坏死,甚至热毒内攻,病情较乳痈重笃。

[辨证论治]

1.初期:乳房肿块胀痛,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舒,口干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数。疏肝清热、逋乳消痈。

2.酿脓期:乳房肿块逐渐增大,皮肤锨红灼热,疼痛剧烈,呈持续性鸡啄样痛,高热不退,口渴喜饮,肿块按之应指,舌红苔黄,脉弦数。清热解毒透脓。

3.溃脓期:脓肿破溃,流出黄白脓液或乳汁,肿痛渐消,舌淡红,苔薄黄,脉略数。

扶正托毒。

乳疽 (有禁不止一医病名:乳房深部脓肿)

乳疽之名出《诸病源候论·疽发乳候》:“肿而皮强,上如牛领之皮,谓之疽也。”又名乳心疽。

乳疽多因肝气郁结,胃热蕴蒸所致。以乳房深处结块微痛,皮色不变,酿脓、溃破、愈合缓慢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乳房深部脓肿。

[诊断依据]

1.初起乳房深部结块微痛,皮色不变,压痛不显。

2.一月左右肿块疼痛加重,逐渐增大,全身恶寒发热,周身不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3.溃后流出黄白脓液,后渐转清稀,脓液亦可从乳头溢出,愈合缓慢。

4.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鉴别诊断]

1.乳痈:其病变部位较浅,成脓时按之应指,溃脓后愈合较快。

2.乳痨:乳房内结块如梅李,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数月之后肿块渐大,皮色微红,逐渐穿透皮肤,流脓清稀或挟有败絮样物质,形成窦道,长期不愈,多发于肺痨、瘰疬之后。

3.乳癖:乳房内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终不化脓破溃。

4.乳癌:乳房肿块生长迅速,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皮核相连,疼痛剧烈,溃流血水。

[辨证论治]

1.初期:乳房深部结块,皮色不变,肿块较硬,隐隐作痛,压痛不显,或全身微有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疏肝清热、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273)加银花、蚤休等。

2.酿脓期:3~4周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加剧,皮肤锨红灼热,按之应指,恶寒发热,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清热解毒排脓。

3.溃脓期:脓肿破溃,先流出黄稠脓液,后转稀薄,或脓液从乳头溢出,或形成乳漏,肿痛渐消;舌红苔黄,脉弦。扶正托毒。

乳痨 (西医病名:乳房结核)

乳痨之名出《外科理例》:乳内肿块如鸡子大。,劳则作痛,久而不消,服托里药不应,此乳劳证也。”又名乳痰、乳中结核。

乳痨多由素体肺肾阴虚,或继发于肺痨、瘰疬之后,以乳房结块如梅李、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化脓溃后脓出稀薄,疮口不易收敛,病程缓慢为主要表现的痨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乳房结核。

[诊断依据]

1.常发生在20~40岁已婚素体虚弱的妇女。多有肺痨等痨病史。

2.发病缓慢,乳房偏上方有一个或数个结块,皮色不变,推之可移。

3.化脓时结块增大,与表皮粘连,色转暗红,有轻微波动感,轻度触痛。

4.溃后脓出稀薄,并夹有败絮样物质,可形成漏管,愈合缓慢,有时可串延至胸胁、腋下。

5.病久可伴潮热、盗汗、消瘦、颧红等症。

6.血沉增快,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必要时可做病理切片检查。

[鉴别诊断]

1.乳癌:多发于40岁以上妇女,乳房肿块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推之不移,日久肿块破溃,渗流血水污秽,疼痛日增,病理切片检查可找到癌细胞。

2.乳核:多见于20~25岁的妇女,乳房出现单发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终不化脓。

3.乳癖:双侧或单侧乳房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质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月经前疼痛加重,经后痛减或消失。

4.乳疽:乳房深部结块,初起微痛,皮色不变,继则肿痛加重,皮色微红,酿脓溃破,脓出黄稠,脓液培养为化脓菌感染。

[辨证论治]

1.气郁痰凝证:乳中一个或数个结块形如梅李,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较硬,皮色不变,隐隐作痛,情志忧郁,胸胁胀闷,舌苔薄白,脉弦滑。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2.阴虚痰热证:多见于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红苔黄,脉细数。清热滋阴化痰。

乳瘘 (西医病名:乳房瘘管和窦道)

乳瘘之名出《诸病源候论,·发乳瘘候》,“此谓因发痈疮而脓汁未尽,其疮暴瘥,则恶汁内食后更发,则成瘘者也。”又名乳漏、乳晕部瘘管。

乳瘘是因乳痈、乳发、乳痨等病溃破后久不收口而形成瘘管。以乳房或乳晕部见瘘管,时流脓水或乳汁,久不收口为主要表现的瘘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乳房瘘管和窦道。

[诊断依据]

1.多先有乳痈、乳发、乳痨等病且溃口较小。

2.疮口反复流脓水或乳汁,久不愈合。

3.日久管道僵硬,扪之有条索状硬结。

4.瘘管造影,有利于了解管道走向。

5.分泌物或脓水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

[鉴别诊断]

乳痨:乳房结块如梅李,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化脓溃后脓出清稀,并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不易收敛,可后遗成乳瘘。

[辨证论治]

1.热毒蕴结证:乳房肿胀灼热,疮口红肿热痛,或溃流黄稠脓液,恶寒发热,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托毒排脓。

2.正虚毒恋证:素体虚弱,或久患痨病,溃口反复流脓水不愈,管道硬结,口干欲饮,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托毒。

乳癖 (西医病名: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癖之名出《外科活人定本》:“何谓之癖,若硬而不痛,顽核之类,过久则成毒……。”

又各乳痞、乳栗。

乳癖是因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所致。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乳腺囊性增生症。

[诊断依据]

1.本病多见于20~40岁妇女。

2.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3.乳房可有胀痛或刺痛,每随喜怒而消长,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

4.钼钯X线乳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作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1.乳癌:多发生在40—60岁的妇女,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增长迅速,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呈橘皮样变,日久溃烂,形似岩穴,肿块作病理切片检查发现癌细胞。

2.乳痨:发病缓慢,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不痛或隐痛,溃后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不易收敛,易后遗成漏管,脓液涂片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

3.乳核:多见于20岁左右的妇女,肿块多为单发,形如鸡卵,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乳房部出现肿块胀痛,疼痛可放射到腋下或肩背,月经前肿块增大,疼痛加重,经后减轻,伴情志忧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满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疏肝解郁散结.

2.痰瘀互结证:乳房内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刺痛难忍,舌边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活血化瘀、散结软坚。

3.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结节感明显,乳房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精神倦怠,心烦易怒,月经紊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温阳化痰,兼以疏肝解郁。

乳疬 (西医病名:男性、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

乳疬又名奶疬(见《疮疡经验全书》)、男子乳肿。

乳疬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肝肾亏虚,冲任失调,肝失所养,气滞痰凝所致。以男性、儿童单侧或双侧乳晕部发生扁圆形肿块,触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男性、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

[诊断依据]

1.见于男性、儿童青春发育期或老年男性患者。

2.乳房单侧或双侧、对称或不对称性增大。在乳晕后方有一扁圆形肿块,韧硬,境界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不粘连,伴有触痛。少数患者乳房增大隆起,而无明显肿块。

3.男性青春发育期者,持续数月可自行消散。

4.排除肝著、肝积,长期服用雌性激素、异烟肼、毛地黄等引起的乳房异常发育。

[鉴别诊断]

1.乳癌:多为女性,或为高龄男性,乳房结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溃烂,渗流脓血污秽,疼痛日增,肿块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可以鉴别。

2.脂肪组织增生:患者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尤其乳房丰满,乳房无触痛,其内无肿块。

[辨证论治]

1.气郁痰凝证:乳中有硬核,压之微痛,表面皮色不变,单侧多见,有时一侧消失后对侧又出现,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解郁散结。

2.阴虚痰阻证:乳房肿硬,增大缓慢,面色潮红,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滋阴祛痰散结。

乳衄 (西医病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癌)

乳衄之名出《疡医大全·乳衄》:“妇女乳中并不坚肿,结核,惟乳窍常流鲜血。”

乳衄是因肝脾两伤,肝经火郁,脾失统血所致。以乳窍溢出血性液体,乳晕部触及可活动的质软、不痛肿块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癌。

[诊断依据]

1、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2.乳头经常有血性分泌物溢出,乳房发现肿块,无痛。

3.可在乳晕部摸到圆形或条索状肿块,活动,质软,不与皮肤粘连,挤压乳头时有血性分泌物溢出。

4.乳头分泌物涂片作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乳腺导管造影可见肿块在乳腺导管内。

[鉴别诊断]

1.乳癌:肿块多在乳房外上象限,质硬,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日久表面皮肤凹陷或呈橘皮样变,甚至肿块溃烂,渗流脓血污秽,疼痛日增,个别患者乳头溢血性液体,必要时行组织活检加以鉴别。

2.乳癖:乳房肿块大小、形状不一,疼痛,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按压乳房肿块附近偶有乳头溢出血性液体。

3.粉刺性乳痈: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头中常有粉渣样物质或棕黄色液体排出,病情发展可在乳晕部摸到形态不一的肿块,肿块向某一象限呈放射状延伸。

[辨证论治]

1.肝郁化火证:乳头溢出血性液体,乳内肿块质软,推之活动,性情急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清肝泄热。

2.心脾两虚证:乳头溢液,色淡红或鲜红,量较多,乳晕部可扪及小肿块,轻度压痛,面色少华,四肢倦怠,少寐,神疲,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补益心脾

3.痰气互结证:乳房结块,胀痛不适,挤出液体后胀痛顿减,片刻后肿块如初,情志抑郁,胸胁胀闷,舌体或见瘀斑,脉沉细。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乳癌 (西医病名:乳腺癌)

乳癌又叫乳岩、尔岩、乳石痈、石榴翻花疮。《诸病源候论·乳石痈候》:“石痈之状,微强不甚大,不赤,微痛热……但结核如石。”

乳癌是因情志内伤,冲任失调,气滞痰瘀互结而成。以乳房部结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为主要表现,发生于乳房的癌病类疾病。

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乳腺癌。

[诊断依据]

1.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曾生育者多见。

2.开始时乳房内触及肿块,多见于外上象限,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逐渐长大。

经年累月,始觉疼痛,肿块形如堆粟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推之不移,皮肤呈橘皮样变,乳头内缩或抬高,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后期溃破,肿块愈坚,疮口边缘不整,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或高突如翻花,常流秽臭水,患侧上肢肿胀。

3.患侧腋下或缺盆上下处可触摸到质地坚硬的肿块,甚至可转移到内脏或骨骼。可出现发热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

4.钼钯X线乳房摄片、肿块分泌物或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乳癖:多见于20~40岁妇女,乳房肿块形状、大小不一,有触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经前乳房胀痛,月经后减轻,钼钯X线摄片和肿块活检有助于鉴别。

2.乳衄:以乳窍反复溢出血性液体为主症,乳晕部出现肿块,质地柔软,不痛,乳腺导管造影可见肿块在乳腺导管内。

3.乳核:多见于20岁左右的妇女,病程进展缓慢,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不痛。

4.粉刺性乳痈:多见于非哺乳期20~40岁妇女,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或短小畸形,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排出,急性发作时,乳晕旁结块红肿疼痛,溃脓带有臭味,久不收口。

5.乳痨:多继发于肺痨、瘰疬之后,多见于20~40岁的妇女,乳房结块形如梅李,不痛或隐痛,病程进展缓慢,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与皮肤粘连,日久形成寒性脓疡,脓液中夹有败絮样物质,脓液涂片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

[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乳房内单发肿块,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与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情志抑郁,性情急躁,胸胁胀闷,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疏肝解郁散结。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或肿块溃烂,状如岩穴,渗流污秽,月经紊乱,经前乳房胀痛,腰膝酸软,舌淡或边有瘀点,苔薄,脉细弦。调理冲任、化瘀散结.

3.正虚毒陷证: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污秽,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日少,心悸失眠,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黄厚,脉弱无力。扶正解毒。

乳泣 (西医病名:溢乳症)

乳泣之名见于《济阴纲目》:“未产前,乳汁自出者,谓之乳泣。”

乳泣是因气虚不摄,或热迫乳汁外溢所致。以非哺乳期乳汁自出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溢乳症。

[诊断依据]

1.妇女非哺乳期,一侧或双侧乳头溢出乳汁,滴沥不止。

2.乳房松软无结块,亦无明显压痛。

3.乳汁镜检无异常发现。

4.排除乳癌、粉刺性乳痈等有乳头异常溢液者。

[鉴别诊断]

1.乳癌:乳房结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渐见疼痛,中期可有乳头溢血性液体,而非白色乳汁。

2.乳衄:乳窍溢出血性液体,乳晕部摸及可活动的,质软无痛肿块。

3.粉刺性乳痈:多有乳头内陷畸形,乳头中有粉渣样物排出,乳晕深部有肿块。

[辨证论治]

1.脾气不固证:素体虚弱,疲乏无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头晕心慌,乳汁溢出色清量多,舌淡红少苔,脉细无力。补气固摄。

2.肝经郁热证:平时或妊娠后乳房胀痛,时流乳汁,甚至自流不止,心烦不寐,急躁易怒,或情志忧郁,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疏肝清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