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鲜为人知但震撼人心的波罗的海“人链” | 文摘笔记

鲜为人知但震撼人心的波罗的海“人链” | 文摘笔记

时间:2018-09-01 23:14:10

相关推荐

鲜为人知但震撼人心的波罗的海“人链” | 文摘笔记

摘要

波罗的海之路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当时波罗的海三国总人口不过700多万,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俄罗斯人,从7月中旬开始筹划只用一个月几百万人被动员起来,况且三国彼此之间语言不通,差距甚至比中日韩三个国家还要大,要在同一天有序行动,难度可想而知。这一天他们拿着花束、蜡烛,走向预先指定的站立位置,即使一路上最偏远的地方也仍然保持了人链不断,当地时间下午7时200多万示威者手拉手15分钟,表达了团结一致,脱苏独立的意志。

原创:随心而动 来源:走近波罗的海

1989年8月23日,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发生了一场至今仍少为人知但极为震撼人心的和平示威活动,大约200万人手牵手,组成了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之最的最长的“人链”,三个国家的普通民众链接了超过650公里的长度,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广场开始,沿着高速公路,经过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最后到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这场和平示威的目的是为了抗议1939年的《苏德秘密条约》,要求独立,脱离苏联,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仍然是最长的一个无间断的人链,这条人链后来也被称为“波罗的海之路”。

波罗的海之路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当时波罗的海三国总人口不过700多万,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俄罗斯人,从7月中旬开始筹划只用一个月几百万人被动员起来,况且三国彼此之间语言不通,差距甚至比中日韩三个国家还要大,要在同一天有序行动,难度可想而知。这一天他们拿着花束、蜡烛,走向预先指定的站立位置,即使一路上最偏远的地方也仍然保持了人链不断,当地时间下午7时200多万示威者手拉手15分钟,表达了团结一致,脱苏独立的意志。

同一时刻三国人民手挽手15分钟

波罗的海三个国家在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与西欧国家联系密切,文化传统也是天主教和新教占主导地位,一战后三国趁机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二战之前三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几乎与当时的北欧、西欧国家相近,但好景不长,二战爆发前夕,鉴于英法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苏德秘密条约”将它们划归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苏联出兵占领了这三国,苏德战争爆发后它们被德国占领。二战后,根据《雅尔塔协议》,它们又都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最后三个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后三国被强行苏联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和意识形态,被迫去波罗的海化。苏联军事上的入侵、政治上剥夺主权的控制方式、对资源的掠夺与文化的控制,都引起了普通人的反感,三个国家从与北欧国家近似的经济水平迅速跌落。他们认为加入苏联意味着他们独立国家的消失,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意味着苏联对他们的“殖民地化”。从这两个角度说,三国对苏联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几乎没有任何认同感。

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与波罗的海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缺乏兼容性,苏联与这三个国家的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就难以避免。为了彻底征服三国,苏联政府在40年代对那些曾抵抗过苏联军队的三国人民进行镇压,将他们从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排挤出去,送进强制劳动营甚至流放到西伯利亚,同时还采取大量从其他地区向波罗的海国家移民的政策,以改变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以拉脱维亚为例俄罗斯人在该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战前的10%左右增长到1989年的34%,而拉脱维亚人由75%降到52%。苏联化和社会主义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拉脱维亚传统的社会秩序和文化不复存在”。

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老城区的有一座“拉脱维亚1940~1991年被占领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外型是一个长方体,主体部分是黑色,入口就在它的下面,看上去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博物馆用大量的档案文献、照片和实物来说明拉脱维亚在苏联时期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反映了拉脱维亚人对以苏联和以苏联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在拉脱维亚人眼中,苏联和德国都是占领者,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创伤,苏联更甚于德国。

这场和平示威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发生剧变,三个国家也获得了独立并且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现在波罗的海三国没有参加独联体而是都加入了欧盟和北大西洋组织,也加入了申根区。独立后的三国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西欧、北欧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和前苏联独立出去的独联体国家相比人均GDP要高出数倍之多。

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都是复杂的。虽然苏联解体了波罗的海三国也已经独立了,但是它们之间的历史恩怨似乎并没有完结,还影响着今天它们与俄罗斯的关系,历史后遗症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消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英语文摘笔记3

英语文摘笔记3

2023-02-09

英语文摘笔记2

英语文摘笔记2

2020-10-08

英语文摘笔记1

英语文摘笔记1

2022-06-21

读书 文摘 笔记

读书 文摘 笔记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