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社会蓝页】“互助养老”:农村养老模式新探索

【社会蓝页】“互助养老”:农村养老模式新探索

时间:2019-07-29 12:08:01

相关推荐

【社会蓝页】“互助养老”:农村养老模式新探索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时代,农村老龄化的水平高于城镇,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导致的农村老年人“留守”“空巢”问题,农村养老变得十分棘手,农村“空巢化”问题严重,原有的赡养模式倒塌,新的模式却没有建立起来。河北省建立互助幸福院的养老模式,民政部经过调研从起开始在全国各省推广建设农村幸福院活动,在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农村老龄化问题凸显

一是经济压力较大,老而无休。与城镇老年人晚年依靠养老金为生不同,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地自养,其次来自于子女的经济支持。过去,即使老人和子女住在一块,老人也会劳作来增加家庭收入。而现在,子女们外出打工,出于对子女在外生活成本高的考虑,或是对孙辈教育的考虑,老人也会自己出份力补贴家用,因此,经济压力更大。二是日常生活照料缺失,老而无安。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不可避免会患上慢性疾病,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只能陷入“看病无人陪,看病无人管”的境地。假如晚年丧偶,独居生活,就更是雪上加霜了。三是精神慰藉、情感需求缺乏,老而无欢。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度晚年离不开精神满足。如果长期缺乏关怀,则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据统计,过去,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居高不下。

家庭养老、专业机构养老难以不能满足农村养老需求。一方面,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养老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如此多的养老需求,且一些机构的设施简陋,服务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农村公有的老年福利机构只面向“五保”老人(即我国农村对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保障的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对于收费的养老机构,农村老人不一定能负担得起。

“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的建立和推广

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政府很难用充足的经费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情况下,农村互助养老成为有益尝试。其中,“幸福院”经验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推广。农村幸福院的最初尝试起源于河北省肥乡县前屯村,前屯村为了解决村子里养老难题,将一所闲置的小学教舍改建成免费供独居老人集中居住的互助幸福院。互助幸福院中不设专门的服务人员,老人们日常的生活需要,比如做饭、生活照料、打扫卫生等都源自老人们制定的不成文的分组轮流制度或者自愿服务。没想到,这种老人们互助养老的方式竟然行得通。

在互助幸福院这种模式中,不仅投入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同村的老人们住在一起,相互照应,在减轻养老负担的同时,也不会与生活习惯有太大冲突,还满足了基本生活照料需求、精神需求甚至是生产帮扶需求。随后这种模式在全国推广开来,民政部在对肥乡县互助幸福院建设考察过后,认为有必要将这种农村养老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以缓解农村养老难题。开始,全国各省相继开展建设农村幸福院的活动。

“互助养老”的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问题一:建设中以行政命令为主,忽视了老人的实际需求。由于互助幸福院的建设是在政府的推动和指导下,各省市以行政命令规定了各村镇需要完成的建设目标。这样虽然能够使幸福院得到迅速普及,但却出现建设只为了应付考核,而忽视老人实际需求的问题。赵志强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与策略》中提到,河北省为推动建设农村幸福院,实现到全省覆盖,将其列入地方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而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考核过关,盲目追求建设速度,甚至出现公然造假的行为。一些地方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建成后却大门紧闭,无人入住,几乎成了摆设。

问题二:建成后缺乏积极管理,老人们参与度不高。在一些地方建成的互助幸福院,管理和使用中全看政府的“脸色”行事,一旦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种互助幸福院就形如虚设,只变成了老人共同居住的地方,却无法自行发展为互助的集体。虽说互助幸福院全靠老人的自我管理和服务,但实际也需要专门的服务和管理人员。

问题三:没有发挥老人互助的作用。“互助”很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老人们的照料互助,然而马昕在论文《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以河北肥乡互助幸福院为例》指出,“现行的互助幸福院明确规定,一旦老人生病而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就需要把老人接回家去照料,等老人自理能力恢复后再回互助院。这样的规定使得‘互助’应有的作用丧失,因为互助不仅仅是老人住在一起相互有个陪伴,解决精神需求、生活上相互服务照料才是当前老年人最需要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应急机制,完善互助养老体制。一是把农村老人的评价纳入政绩考核的标准,从而改变“对上负责”却“对下不负责”状况。二是设计方案来激励老人“互助”。比如可以用“时间银行”的方法。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将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对于以老养老来说,“时间储蓄”的方式回报更可期,“年轻”老人成为“年老”老人后,可以用服务时间换取“更年轻”的老人提供服务。实际上,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了“时间银行”的试点,而这个项目理应推广到农村。

(资料来源:腾讯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