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元明古诗 宋词赏析训练题

元明古诗 宋词赏析训练题

时间:2022-09-23 10:26:55

相关推荐

元明古诗 宋词赏析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曲玉管

柳 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1.从词中的“凭阑久”、“忍凝眸”、“思悠悠”、“雨恨云愁”等词语来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

苏 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1.苏轼的词,一般认为是豪放词,从这首词来看,是何种风格的词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品格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彻。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②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真珠:即珍珠。②都来:即“算来”也,因此处宜平,故用“都”字。

1.“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在我们所学的高中课本中,有一个词人就化用了此句,那是谁化用了呢?其化用后的句子是哪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以及全词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①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华表:是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也指设在宫殿、城垣、桥梁或陵墓等建筑物前作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1.这首词借写秋景以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写出了秋的什么特色?请结合词的上片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隐含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想法和情感呢?哪一句词最能显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晏 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等句子有何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最简洁的语言鉴赏词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通读全词,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词?请用四个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侧重从词的下片看,寓含着作者的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花

郝 经

彩云红雨暗长门,翡翠枝余萼绿痕。

桃李东风蝴蝶梦,关山明月杜鹃魂。

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狼藉满庭君莫扫,且留春色到黄昏。

1.结合诗歌题目和诗境,说说首联“余”字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联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情?请结合诗境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到京师

杨 载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1.联系整首诗,赏析一下一、二句中“生”、“少”两个字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作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酒

倪 瓒

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

远水白云度,晴天孤鹤还。

虚亭映苔竹,聊此息跻攀。

坐久日已夕,春鸟声关关。

1.通过赏析“长松”、“白云”、“孤鹤”、“虚亭”等意象,抒情主人公给读者以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水白云度,晴天孤鹤还”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苏李泣别图

袁 凯

上林木落雁南飞,万里萧条使节归。

犹有交情两行泪,西风吹上汉臣衣。

1.苏武、李陵的故事是西汉震撼人心的事件,作者题画时用“木落”、“雁飞”来描述,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风吹上汉臣衣”的“汉臣”一词,换成“故人”、“知己”是否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游西湖

杨 基

采莲女郎莲花腮,藕丝衣轻难剪裁。

瞥然一见唱歌去,荷花满湖风雨来。

1.一、二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西湖采莲姑娘的美丽?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四句里,作者用了哪些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陈氏秋容轩

高 启

西郊莽迢递,川树凝烟景。

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

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

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

1.诗人十分隐蔽地点出了本诗描述的主要季节。你看,本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情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整首诗作,简要赏析一下颔联“落”、“冷”两字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词部分

一、

1.作者登高怀远,触景伤情,感叹羁旅行役生活的愁苦,抒发无限相思之情。

2.词以写萧瑟清秋晚景为主,羁旅之愁寓于其中;回忆思念恋人,抒离愁别恨,寄托无穷相思;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层层铺叙,步步深入。

二、

1.这是一首婉约词。苏轼不仅豪放词写得好,婉约词同样出色。全词写了一个如花似玉美女的孤独寂寞和她的情意绵绵,怀想郎君的柔情,堪称婉约词佳品。

2.这首词通过描写如花似玉美女的孤独寂寞和千花已退而石榴花独芳,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悒郁情怀和不肯随流俗的高尚品格。全词写人咏物,神韵俱佳,托意高远,别具一格。

三、

1.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此词上片描写秋夜寂静,寒声细碎,天高月明的景色,以显示人在千里之外的孤寂。下片写羁旅人愁思凄凉的苦境。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

1.这首词借写秋景以抒愁情。上片写秋天寥廓,秋声悲切,秋鸟分开,秋风寒冷,秋月凄凉,一派悲秋景象。

2.作者自白为名利世情所束缚耽搁,而虚度了多少欢娱安乐,深感后悔,大有退隐追仙之想,实际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厌倦和愁怨的表露。最能显示的句子是:“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五、

1.这些句子寓动于静,动中更觉寂静,在这一派寂静中透露出长长的愁思和哀情。

2.词的上片写暮春景色,使人隐觉一丝淡淡的闲愁;下片写翠叶藏莺,珠帘隔燕,写静香游丝,写斜阳深院,完全是为描写内心深处的愁怨作铺垫,起到了一种使寂静中的闲愁更加悒郁深远的烘托作用。全词语言清丽幽雅,虽不十分雕凿,却神情俱得,精微有致。

六、

1.惜春伤别。

2.词的上片写邀春留连,回忆旧游别友人;从下片所写看,主要寓意着:人生聚散匆匆,好景不长,华年苦短。

元明古诗部分

一、

1.诗人描写春天落花时节,那绿如“翡翠”的花树枝头而今只剩下一片空萼的情景,这景象中再也找不到如火、似锦的繁花了。“余”字包含着作者的轻轻叹惋之情,仿佛萦绕在绿枝空萼之间。

2.作者在惜花留春之际,涌出了浓浓的思念故乡的情感,呼唤出了缤纷的落花不要消逝,给诗人那落寞的心以慰藉的心声。后两句意象空旷,境界悠远,意蕴凄婉动人。

二、

1.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

2.一声清脆的鸟叫声从柳梢枝头传来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静,仿佛给诗人带来了人生新的生机。那善解人意的黄鹂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三、

1.这些意象都是道人、佛僧所喜爱的,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个寄情山水、放纵情怀、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白云徐徐地渡过水面、孤鹤悠悠地翱翔于晴朗的空中,这表达了作者疏放、轻松、恬适、舒畅的心境。

四、

1.从本诗看,这幅画的内容就是由这两个词语表现出来的:画的背景是塞北万里大漠,秋来叶落,北雁南飞,给人以一片萧条的景象。包含着作者对两位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赞叹之情。

2.这是一道探究题。最好说不能换:李陵是被迫投降匈奴的,他是“汉臣”,见苏武时也认为自己还是“汉臣”;苏武奉汉武帝命令出使匈奴,更是“汉臣”,决不妥协。这个词语一语双关,把苏、李的身份和他们的决心表露无遗。说可以换的:李陵投降后,汉武帝杀害了李氏家族,他迫不得已不能回归汉朝廷,身份不同了;此时的苏武才是“汉臣”,决不投降,所以用“故人”、“知己”比“汉臣”要好得多。

五、

1.用了两个极度夸张地比喻来描写采莲姑娘的美丽:她美如湖中盛开的莲花,衣裳轻柔得像风中飘荡的藕丝。比喻恰当,不落俗套,莲花和藕丝都是湖中之物,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不带丝毫脂粉气。

2.“瞥然一见”这一细节描述采莲姑娘含羞一瞥、踏歌而去的情景,表达了女性的娇羞和农家女的纯情与活泼;随后“满湖风雨”描述了姑娘悄然隐去后,接踵而至的却是满湖风雨,使得整幅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过渡十分自然。

六、

1.从颈联的“蝉鸣”、“雁去”来看,本诗描写的情景应当是夏、秋之际,全诗渲染的都是这么一个季节变换时期的傍晚萧瑟景象。

2.鲜红的莲花在微雨飘过之后无声无息地落下,令人有夏意阑珊之感;在寒意逐渐加重的情景下,斜阳辉映的半江河水都冷冷的。“落”、“冷”两字凸现了秋意的清冷和夏末的不得不退去,使得诗歌带有了灰暗和伤感之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