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历代帝王传奇(6)乱世争雄开创基业—— 西汉高祖刘邦

中国历代帝王传奇(6)乱世争雄开创基业—— 西汉高祖刘邦

时间:2023-12-07 08:13:53

相关推荐

中国历代帝王传奇(6)乱世争雄开创基业—— 西汉高祖刘邦

中国历代帝王传奇(6)

乱世争雄开创基业—— 西汉高祖刘邦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因为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因为定都长安,后人为了区别于刘秀建都洛阳的后汉,史书上称为“西汉”或“前汉”。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他羡慕得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妹夫樊哙去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王朝至此灭亡。

立足关中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并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曾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称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被尊为义帝。

此时刘邦暂时还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楚汉战争

在公元前206年,即汉王元年的五月,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楚汉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刘邦处于下风,屡次被项羽杀得大败而归。后来,刘邦离间了项羽和范曾,逐渐占据上风,最后将项羽彻底打败。

楚汉双方又对阵了十个多月,因为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兵源缺乏,粮草不足,难以和汉军抗衡。在侯公的撮合下,项羽和刘邦定下了停战协定:楚汉以鸿沟(现在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分界线,东西分治。协定达成之后,项羽将战争中擒获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

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万一他回到彭城,等于是纵虎归山。刘邦听了赶紧命令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

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到了固陵(现在河南太康西)时,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并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在击败项羽后立即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于是韩信和彭越立即进兵。同时,楚的大司马周殷也被刘邦派人劝降,淮南王英布领兵也赶来会师。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走投无路的项羽在大帐中和心爱的虞姬饮酒,乘着酒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当着项羽的面含泪自刎,项羽擦去眼泪,跃马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在渡过淮河后,身边只剩下了一百人,向东撤退,在东城(现在安徽定远东南)被灌婴的骑兵追上,项羽随从只有二十八人了,和汉军激战三次,杀伤几百汉军后,项羽最后横剑自刎。

称帝建汉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极大典,定国号为汉。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曾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后来,刘邦迁都长安是因为一个叫娄敬的士卒的提醒,娄敬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巩固皇权的措施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不敢掉以轻心。他在享受的同时对巩固皇权也采取了措施。

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有三心二意。第二个问题就是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刘邦依计行事,果然将韩信抓住了。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刘邦将韩信押到了洛阳,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但事情败露。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在长乐宫斩首,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

对于其他将领,刘邦也颇费心机。开始,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官。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丞相的权力过大,刘邦也采取了措施。在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现在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收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箭伤致死

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我原来只是一个百姓,手提三尺剑得到天下,此乃天命。现在天要我死,就是神医扁鹊来了也没有用!”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 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 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为国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 “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

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死时六十二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为高皇帝,庙号是高祖。一般都称为汉高祖刘邦。他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了解汉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

统治功绩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建立汉王朝,奠定了我们“汉”的称谓,可谓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统一中国 建立汉朝

秦末农民起义

高帝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曾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今临潼东南),因途中一些刑徒陆续逃亡,就释放其余刑徒,自匿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是年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拥戴,聚众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第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阳)。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灞上(今西安东南)。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见秦末农民战争)。当项羽率领起义军和秦军主力决战巨鹿时,刘邦受楚怀王(熊心)的派遣,带领所部向关中挺进。他迫降宛城,攻占武关,于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

楚汉战争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伐灭秦朝,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今临潼东北)谢过,项羽谋士范增策划在宴会上刺杀刘邦未成,此是谓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此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但当时的汉中地荒位偏,人稀物罕,项羽又不准刘邦离开,想以此困死刘邦。因为汉中非大军久居之地,汉军人人军心涣散,见此情况的刘邦与谋士张良商议,遂决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返回中原的战势当中去。八月,回兵复取关中。二年三月,进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声讨项羽杀害楚怀王之罪,正式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后,亲率主力扼守战略要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北),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后又从张良的“敌疲我打”战略方针,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安徽灵璧东南),统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汉朝。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刘邦好酒及色,好结交天下豪杰,放荡不羁,被父亲称为游手好闲的“无赖”。但当秦末大乱之际,刘邦奋起草莽,提三尺剑取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起于社会下层的皇帝,彻底打破了以往的贵族世袭格局。千古一梦的秦帝国为他所灭;骁勇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亦败在他的手里;韩信、彭越、英布等一代英杰,先是为其驱使,效命战场,功成之后,又先后兔死狗烹。

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为帝七载,屡次亲征,陆续平定燕王臧荼、楚将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反叛,并剿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重视农耕,休兵养民,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曾作《大风歌》,乃千古绝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诗人。统一中国后,成功地马下治理天下。

马下治理天下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卓越的军事统帅,刘邦推翻暴秦、消灭项楚、荡平群雄、统一中国、削平诸侯叛乱、加强中央集权,显示了刘邦的卓著武功。同时刘邦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刘邦统一中国后,成功地马下治理天下,刘邦在位八年间,文治政绩斐然。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

在政治上,刘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同时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刘邦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在平定天下后,刘邦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刘邦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叔孙通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

在经济上,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兵皆罢归家” “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刘邦建立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等。“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绝定性的贡献。

到高祖刘邦末年时,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保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400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刘邦建汉以后,吸收秦朝独靠郡县制的弊端,恢复分封制,导致后来的七国之乱,面临北方匈奴的严重威胁,不集权随时都有覆国的危险。

刘邦的分封制

刘邦等认为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是招致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因而采用“道家无为”思想,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刘邦还认为秦没有采取分封而实行集权也是其灭亡的原因,故恢复分封制。

导致后来的七国之乱. 虽然传统专制是由秦代创立的,最终确立者乃是汉武帝,中间还经过高祖到景帝的反复,这是重新解读中国历史的一个大关节.刘邦建汉以后,吸收秦朝独靠郡县制的弊端,恢复分封制,到武帝削藩,再一次确立了郡县制的垄断地位,从此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在中国成为牢不可破的统治形式.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仅仅因为秦皇汉武喜欢独裁吗?其实不然!最主要的原因乃是面临北方匈奴的严重威胁,不集权随时都有覆国的危险.武帝削藩时提出的"尊王攘夷"论不是明确透露了此中秘密吗?很明白,削藩-集权-专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付来自北方的外患.而且,由于北方民族的战争能力过于强大,使得汉民族政府即使集权,穷全国之力也不足以长期应付,最终造成国困民疲而王朝倾覆.秦是如此,汉是如此,唐宋明皆如此.所以我说外患导致专制以及专制王朝的恶性循环是传统中国历史的真相.这一认识颠覆了近代以来对传统历史的认识主流,只有一两个高人曾认识及此,一个是陈寅恪,一个是费孝通,而且前者极隐晦,后者极偶然.一百多年来社会主流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并非缺乏足够的聪明,而是社会原因使然。

刘邦与紫气岩

《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帝常日:‘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通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日:‘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芒砀山上经常有紫气升腾,秦始皇感到很恐惶,为保住大秦朝万世基业,他决定去芒砀山镇压“天子之气”。于是带领丞相李斯及朝中大臣浩浩荡荡从咸阳出发前往芒砀山。只见芒砀山前有深20米,长800余米的断崖,岩石呈紫红色,上面紫气环绕,一会儿化作五彩祥云围绕芒砀山盘旋。秦始皇日:“此乃天子气也!”于是问丞相李斯如何镇压。李斯道:“吾皇可用青石镇之。”乃命人找来青石,由秦始皇在青石上刻上16个篆字:“吾大秦皇帝已登天子之位,紫气可息矣。”把青石立毕,秦始皇及随行百官对青石拜了三拜,紫气消失了。

刘邦斩蛇起义后,逃到芒砀山隐藏起来,看到紫气岩前立有一块石碑,十分气愤,来到青石碑前,猛喝一下把青石碑推倒在地,顿时,岩前又有了紫气升腾。

秦朝官兵到处捉拿刘邦,刘邦躲在山洞中也不敢回家。沛县县令下令把吕雉母子押在大牢,萧何从中周旋,放了吕雉母子去寻找刘邦。

吕雉带着孩子在崎岖的山路上而行,她忽然发现芒砀山上腾起一朵五色祥云,祥云如车盖,又如云霓忽而消失。吕雉快步前走,发现那朵五色祥云再一次升腾,出现在前面。吕雉飞奔过去,发现有一山洞。吕雉顺着洞口往里一看,终于找到了刘邦。刘邦见到吕雉说:“你是如何找到这里来的?”吕雉道:“你无论走到哪里,上空总有五彩云气,如同车盖,自然一找一个准。”刘邦和吕雉在芒砀山呆了几天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

鸿门宴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并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争夺做天下王的资格。等到了函谷关,见刘邦不但已经平定了关中,而且还派兵把守函谷关,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领兵攻下了函谷关,然后领兵四十万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为了得到更大的官职,他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沛公刘邦想在关中做王,然后让子婴做宰相,自己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项羽听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 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他对项伯说:“我自从入关之后,没有敢占有丝毫财物,将吏民进行登记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就是等着将军来的。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并不是阻止将军你们入关,而是更好地守好关中地区,也防止强盗入侵。我和将士们日夜都盼望将军你们能早点来,怎么会有造反之心呢?请您回去务必向项羽将军说明此事,消除误会。”项伯满口答应,然后对刘邦说:“将军你明天一定要到我们的营帐亲自向项羽说明情况,当面赔礼才能得到项羽的原谅。”刘邦听了也答应了。

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如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 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在咸阳城大肆屠杀,秦王子婴也被杀死,秦的宫殿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火烧阿房宫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王被尊为义帝。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就职,刘邦也只好到南郑去。项羽只分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也不足十万,刘邦暂时还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白吃白喝娶吕后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刘邦斩蛇

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司马辽太郎眼中的项羽与刘邦

项羽与刘邦所处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生机勃勃。这时出现的个体典型,无不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至今仍焕发着熠熠光彩。

项羽:自尊心太强,以至于看不见他人。

谋士范增揣摩项羽的性格时,对自己说:“这个人缺点很多,但他仍是一块刚出土未经雕琢的璞玉。”司马辽太郎看到了项羽其他方面的优点,评价说:“项羽比范增所看到的更优秀。”

事实上,“项羽与刘邦不同,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项羽比常人热血十倍,愤怒时会狂暴如虎,憎恨时会大肆屠杀敌方军民,还有他流放并杀死奉为主公的怀王的行为都给人残暴的印象。同时,与此相矛盾的是,他厚待同伴,礼遇长者。这表现了项羽绅士的一面。”

确实,“项羽能使人感到他伟岸的灵魂。但是,这伟岸的灵魂中,也隐藏了比常人更多的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有时勇敢,有时表露出异常澄澈的感情。但是,孩子所具有的功利性和残酷性,他却无法控制。”项羽是这样一个不能用常理衡量的人。

而且,“项羽好勇,以勇为衡量人的第一标准”,所以他的论功行赏,常常招致混乱和反叛,或是使人对他灰心失望。

司马辽太郎明确指出:“项羽也有慈悲和恻隐之心,甚至比常人更多。但是唯有当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且对方完全仰仗他时,他才施予他的慈悲。虽然如此,他也并不是愚人。他从不为阿谀奉承所动,他的性格真是微妙。”也就是说,“自尊心太强的人都看不见他人”这一规律发生了作用。 这与项羽在政治和战略上都缺乏灵敏的触觉不无关系吧。

项羽习惯把世界分为敌我分明的黑白两部分,与此相对,刘邦则把世界看成灰色,有时会变成黑色,有时会变成白色。

刘邦:虚怀若谷,掩盖了他的无德无能

萧何曾问夏侯婴为何追随刘邦,他考虑了一会儿说:“没有我,刘大哥就只是一个呆木瓜。”这时萧何发现了刘邦的可爱之处。萧何从这个角度评价刘邦:“刘邦没有什么德行,却十分可爱可亲。这种品质,也是世上少有啊。”也就是说,萧何开始认识到,亲和力是刘邦的光源,这种光芒掩盖了他的无德无能。

“刘邦有个特点,好像生来就不知道有‘小我’”,这确实是世上少有,而且,“刘邦‘自己不能之事就委托他人’”,这形成了他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虚心使人聪明”。

刘邦在韩信眼里,是一个可亲的愚人。当然并不是说他蠢,而是说他这个人总是一览无余,没有鲜明的主张和立场,就像一个大袋子。没装东西的袋子形状不固定,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唯一的好处是有容量。这反而比贤者更能成为栋梁吧。贤者自己的思考力不论多么优秀也总有界限,袋子却能容纳贤者为己所用。

因此,“他总是需要献策者。他善于采纳别人的智慧。有多个献策者,他就选择最好的策略。刘邦有这种选择的能力。刘邦的能力还在于,他具有能激发别人为他献计献策的人格。”

刘邦年轻时,喜欢刘邦的人和街上的小流氓们都自然聚集到沛县的小酒馆,“他们只要看见刘邦就觉得高兴,一起在酒馆吹侃闲聊,刘邦有事离开,酒馆就马上冷清下来,大家也都没了兴致,作鸟兽散”,从这里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刘邦那种胸怀宽广的个性。

评价刘邦生平事迹

刘邦是沛县人(江苏沛县),在秦朝时曾做过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有一次,上司要刘邦押送一批民工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天天赶路,每天总有人逃跑,管也管不住。刘邦想:照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无法交差。干脆决定把这些民工放了,让他们自找活路去吧。民工们知道后激动得直哭。当时有十几个民工情愿跟着他一起找出路,刘邦就同十几个民工逃到芒砀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陈涉起义以后,刘邦的朋友沛县县衙的文书萧何等人杀了县官,让刘邦当了沛县的首领,所以人们称他“沛公”。后来刘邦又和张良(桥下拾鞋的张良)汇合,他们谈得很投机,便一起投奔了当时声势最大的项梁。项梁立了楚怀王以后,刘邦就听楚怀王的调遣了。

楚怀王派刘邦攻打咸阳(秦国都城),刘邦便调动人马,一直攻到咸阳城外,迫使秦朝投降。刘邦进入咸阳,统治了十五年的秦朝灭亡了。

刘邦听了张良的劝告,进了咸阳以后公布了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受到百姓的欢迎,大伙争先恐后地拿着酒肉去慰劳军队。刘邦的人马在百姓中留下了好印象。

后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很不服气,但因当时自己的力量太弱,没办法和项羽争高低,只好带人马到他的封地南郡(陕西省汉中东)去。

到了南郡,刘邦招兵买马,发现和重用有才能的人,准备和项羽争夺天下。

有一次,丞相萧何一人亲自连夜追回了一个逃兵,逃兵名叫韩信。

听到这事以后,刘邦觉得很奇怪,生气地问萧何为什么亲自去追一个逃兵?萧何说:“将军有的是,像韩信这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不想打天下就别用韩信,要是准备争天下,就非用他不可。您到底怎么样呢?”刘邦说;“我当然不能总留在汉中啦。”萧何说:“那您就赶快重用韩信,不然早晚他还是要走的。”刘邦对韩信的才能还不太相信,就说:“让他当个将军吧。”萧何说:“太小,这样还是留不住他。”刘邦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萧何这才同意了,他接着说:“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选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刘邦一一答应了。

到了拜将那天,大家才知道大将是地位低下的韩信,都很吃惊,但汉王刘邦在仪式过后接见了韩信,恭敬地向韩信请教战胜项羽的策略。韩信说得头头是道,刘邦听了很高兴,只后悔没早发现这个人才。

由于刘邦听取意见,善用人才,最后终于迫使项羽乌江自刎。公元前二零二年建立了比秦朝更强大的汉朝,刘邦就是汉朝的第一个皇帝──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在庆功会上,当着众大臣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要知道成功失败,全靠用人。坐在帐帷里定计划,算得准千里以外的胜利,这一点,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运送军粮,这一点我比不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能攻下城,打胜仗,这一点我赶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重用他们,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灭了。”

汉朝共维持了二百二十多年的时间,都城一直设在长安 (陕西西安),历史上把这个时期叫做“西汉”,也叫“前汉”。

真实的刘邦:还流氓一个清白

自司马迁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刘邦事功得到极高推崇时,也只是说他拯民于水火,而不对其整个人品加以推崇。对刘邦的非难,或始于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这些否定刘邦人品的看法,也是来源于《史记》,应该说至少部分真实。 结论时,其着眼点往往在刘胜项败。其实这正表明了刘邦以天下之智为智、也以天下之心为心的特质,所以才能放弃一己之私欲私见,从善如流。难怪群雄肯为之驱驰,原因就在于刘邦能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可以想见,在仁者效其仁,勇者效其勇,智者效其智,力者使其力的情况下,不仅战争取得了胜利,也为日后的文化复兴建设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前人有云:“汉高帝天性明达,好谋能断,是以知三杰之谋,用之而不疑;善陈平之计,从之而不吝;当食纳子房之策,挥洗听郦生之说。娄敬有定都之谋,则嘉纳不宠,赐以姓;陆贾有新语之献,则亲览而每称其善;谏易太子,周昌之言切矣,则爱之;论次萧何,鄂千秋之言当矣,则赏之。其用人之明断也,为何如。惩秦敛之苛,则约三章之法;殚项羽之恶,则发义帝之丧;监胡亥之死,则立太子于草昧之初;惨焚书之祸,则祀孔子于过鲁之日,立宗庙;尊太公封同姓,而孝悌之风行;申军法,定章程,起朝仪,而制度之美之一,政之因革当矣。丁公不忠,则戮之以徇军士;季布各为其主,则封之以表舆;论政之赏罚明矣,为政之明断也为何如。”

因为汉初的动荡,或许,汉高祖刘邦本身对文化建设没有直接的作为,但他以天下之心为心的做法,对于恢复文化就是一种导向作用。刘邦的态度造成了客观上的无为状态,与暴秦的“以吏为师”及焚毁百家之说的作法截然不同。刘邦是楚人,其故乡与老子的出生地相去不远,不知老子的学说会不会对他产生作用。这方面没有直接的证据,只有间接的曹参为齐相国取无为之道,而司马迁的父亲也崇尚黄老之术。大概这些人从刘邦的态度上感受到老子提倡的东西。老子曾说过:“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考察刘邦的个人品质,隐约与老子主张相吻合。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汉高祖的名望在终封建之世,始终是相当高的。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刘邦对汉文化的影响,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天下之心为心,就是相信人民群众有选择知识的能力与权力,采取不干涉原则,让人民与社会自己发展自己,从而造成了整个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大多数之所以被称作汉人,就是与汉代文化在经秦火之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孟子说,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以刘邦为首的汉王朝统治者在立国之初采取了无为的政策,造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在今天对刘邦评价拨乱反正的同时,也应该给他在建立汉文化一道上,给予应有的地位。

刘邦“不爱钱财”的性格侧面

刘邦是亭长出身,出身下层阶级,不免沾染了很多流氓习气。《史记》作者对此并不讳言,说他对轻视下人,好酒好色,没有钱,常向别人赊酒喝,酒喝多了,就高卧不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成就了一方霸业。

纵观历史,凡是成事之人,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草莽野气和不同寻常的行为。比如宋代大将赵匡胤自以为是的黄袍加身;比如玄武门不顾伦理亲情、射杀亲兄弟的大唐李世民;还有满清入关,孤儿寡女,以一股关外的峥嵘野气,踏碎了大明江山。而正与此相反证,凡是败国之君,性格中总是多了那么几分文气、懦气、酸气和循规蹈矩。比如唱着“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南唐后主,不仅亡国,而且以一杯鸩酒了终;比如,那个写一手瘦金体的徽宗赵佶,生性孱弱,终被虏掳北国,落了一个生不如死的下场;还有那个半生谨慎的思宗皇帝,最后吊死在北京的煤山上。当然,我们承认成与败,自有其历史的强大逻辑在;但是性格的强与弱,与运命的盛与衰,仿佛总有一种宿命的印证。而刘邦之不爱钱,就是成功霸主型性格的一个重要侧面。

有两件事可以证明刘邦不爱钱。一次是他当亭长的时候,为了参加一次上流社会的宴会,竟然空口许诺贺礼一万,为此他堂而皇之地坐到了贵宾席上。有趣的是,举办这个酒席的,正是后来成为他妻子,那个在历史上留下盛名的吕后的父亲。正是这个历经世事,有眼光、经验老道的吕公,看出了刘邦的不寻常之处,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是他没钱的时候做出的事情。还有一次是他有钱的时候做的事情。当时楚汉两强争战正酣,为了分化敌手,刘邦拿出黄金四万斤,交给手下人去自由处置运作。四万斤黄金绝不是个小数目,但这笔钱刘邦敢拿,而且不查帐,不审计,不搞全程跟踪、全程监控,这的确看出了作为无赖之人所特有的气魄和过人之处。前者是没有钱而许诺有钱,为只为一个尊贵的座席,说明刘邦对地位的渴望远远高于金钱;后者是有了钱而放手放胆去花,不加丝毫吝惜,说明了他最早知道权钱转换这间和资本运作的重要性。人们说,如何对待金钱,常常拷问和彰显一个人的性格。石崇的轻财,是富家子弟夸饰做秀般的败家之举;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挥洒着文人般的情义、豪气和洒脱;而刘邦的不爱钱,却在不经意的性格中,流露出一种政治博弈中的功利算计,流露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渴望。明朝后期军晌亏空,是军队缺乏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等到明朝灭亡时候,却在国库中发现了大量的财政储备。一个用别人的钱赌天下,一个用自己的钱守天下,势不同,表现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也不同,除了为政者个人性格的原因,恐怕还有台下台下的区别吧!

因此,回放一下刘邦平定天下后的一个场景,意味深长。当时,未央宫建成后,高祖刘邦大朝诸侯群臣。刘邦说,早先,大人常说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刘仲殷勤用功。今天我成就的产业,和二哥刘仲比一比,究竟是谁的多呢?

殿上的大臣们听了,高呼万岁,大笑欢乐!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