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养方堂”广州记事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展播(之二)

“养方堂”广州记事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展播(之二)

时间:2020-06-21 10:58:18

相关推荐

“养方堂”广州记事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展播(之二)

在湴湄村遇见冼星海 祝顺祥 我是第一次到湴湄村。 以前我并不知道湴湄村的存在,此次是跟随几位作家前辈到榄核镇采风,才了解了一下湴湄村。榄核镇信息网介绍:湴湄村位于榄核镇西北面,距离镇中心5公里、南二环七号干线榄核镇出口500米,属传统的大沙田区,是革命老区,伟大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于是我便记住了湴湄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 冼星海,一个划时代的名字。少时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黄河大合唱》,除此之外知之寥寥,甚是惭愧。来广州后,才知道在我生活的城市,身边有太多有关冼星海的印记。珠江之畔风光旖旎的二沙岛有以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星海音乐厅;为了纪念冼星海而由广州音乐学院更名的星海音乐学院在沙河顶和大学城都有校区;番禺有一座公园和一所中学都是以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番禺博物馆内有一座全国最大的冼星海纪念馆;冼星海长眠之地在麓湖“星海园”;因为冼星海,广东也有了音乐之乡的美誉。 这次,我随采风团来到了湴湄村,首先来到冼星海纪念馆。我看到了冼星海的照片,照片上这个年轻人有着坚毅的眼神,气质轩昂,看就是留过洋的,梳了边分的发型,满脸民国青年知识分子的书卷气,颇有民国范。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全面的了解冼星海,作为一个侨联工作者,我还意外的发现了冼星海的华侨足迹。 1905年6月13日,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宁静的夜晚,一个男孩欢乐地降生在湴湄村边的一只小船上,他的母亲仰望星空,给他取名“星海”,而此时他的父亲已魂归大海。冼星海随外公在澳门生活,六岁那年外公离世,家里顿失经济支柱,当时正是辛亥革命爆发,时事动乱,贫民生活更加困难,正当母子俩走投无路之时,恰逢新加坡在澳门招华工,于是母亲带着幼年冼星海坐上了开往新加坡的轮船,开启了冼星海的华侨之路。 彼时的华工和华侨有着密切的联系,华工们在国内大多生活困苦,不得不冒险出洋寻找生存机会。鸦片战争之后一百年时间,华工下南洋累计上百万人次,大多来源于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民和渔民。这些华工有很小一部分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出洋,而更多的则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出洋。后来也有一些华工为自己赎身,并在当地落地生根下来,经过多年的奋斗,也能在当地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当年能够活下来的华工,他们的子孙后代大多成了华侨。 那个时候的华侨之所以成为华侨,大部分都是被逼无奈,而且此中过程也是很悲惨的,首先面临的就是跨过重洋的困苦,许多人在海上就因为疾病等各种原因客死异乡,从而葬身大海。冼星海与母亲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新加坡之后,在新加坡华侨总会的帮助下,到了一家华侨富商家庭当佣人。从这个时候起,冼星海就和华侨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受助于当地的华侨社团和华侨朋友,在异国他乡的每一天,冼星海都要与当地华侨产生各种各样的交集,感受华侨们思乡、恋国的情愫。 冼星海入读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这是17位广东籍商人为了让华人子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当地集资创办的学校。后来,养正学校校长林耀翔受聘岭南大学专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的华侨学校校长,他亲自带了20名养正学生往广州升学,冼星海理所当然成为其中之一。在异国他乡漂泊多年后,冼星海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成为冼星海人生的分水岭,深刻的改变了冼星海的人生道路。冼星海以工读生的身份进入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华侨班,此后,冼星海先后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眼看在国内学习音乐无望,24岁的冼星海再次出洋,前往法国巴黎。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随处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冼星海敲开了这座艺术之都的大门,希望在这里扩展自己的音乐世界。在巴黎,冼星海遇到了广东同乡马思聪,希望这位在法国留学多年且小有名气的音乐家同乡将自己介绍给奥别多菲儿学习小提琴。客居异乡的华侨,能在异国他乡听见乡音,是一种意外的惊喜,马思聪在家中热情招待了冼星海。在马思聪的帮助和引荐下,冼星海开始随这位世界著名的提琴师学习小提琴。互帮互助是异国他乡的华侨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遇到马思聪,巴黎街头可能会多一个来自中国的流浪音乐人,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音乐大师。 当时的法国,聚集了许多华工,冼星海在巴黎除了是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同时还是一个为生计奔波的工人,他加入了巴黎华工组织的“国际工会”,工会里经常会放映一些关于中国的新闻片和照片,这让他对祖国的思念、隐忧、焦急日益加深。冼星海本可以在艺术之都巴黎享受音乐,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此时此刻远在东方祖国传来的枪炮声让他无法平静,想到被践踏的祖国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们,冼星海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他毅然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千里迢迢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为了民族解放,他纵笔谱写歌曲,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在全国大地响起振奋人心的歌声。 回顾那段英勇悲壮的抗战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海外华侨这个特殊群体。他们以毁家纾难的报国情怀、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与祖国人民共赴国难,结成举国御敌的坚强力量,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钢铁长城。抗日战争爆发后,旅居海外的爱国华侨群情激奋,同仇敌忾,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在全面抗战中,一批又一批华侨热血青年离别亲人,从海外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与祖国军民一起,同敌人浴血奋战。“华侨留延(安)办事处”成立后,召唤、团结广大爱国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广大华侨青年怀着满腔热血,漂洋过海,汇聚延安。冼星海毫不犹豫的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抗战救亡运动,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以音乐为武器,为救亡运动奔走呼号。1938年,冼星海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 在延安,冼星海写就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成就了旷世千古的绝响。《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在延安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战最前线。 1940年,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没想到这一次出行让他与祖国从此天各一方,竟成为他与祖国的最后的诀别。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冼星海光辉而灿烂的一生从此尘埃落定,斯人已去,音乐长留,冼星海随着他永恒的音乐艺术而永垂不朽,长久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走出纪念馆,在村口的湴湄村公园,立着一尊鲜活的冼星海雕像,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身穿军装,打着绑腿,正英姿勃勃地指挥《黄河大合唱》,胸中那颗雀跃的心似乎要蹦出来,召唤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发有为。冼星海化身雕像面向公园入口而立,似乎要把每个经过的人吸引进来公园,向人诉说一番曾经的岁月。 在湴湄村这个随处可见水色湖光的岭南水乡,留下了冼星海最初的足迹,村里以“星海”命名的建筑、道路随处可见,入村的主路叫“星海路”,村内的道路也分别以“星海街”、“海生街”等命名,让人隐约觉得湴湄村每个角落都有冼星海的身影。我似乎看见童年的冼星海光着脚丫子在村里四处撒欢,在村里的每条小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让这个宁静的小村处处透露着一丝不平凡的味道。 “湴”者烂泥,“湄”者河岸,这里就是水土交融之地,据说湴湄村一带由海水冲击形成,故境内水道纵横。比起江南的周庄,湴湄少了些名声在外的喧哗和浮躁,至今仍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小乡村,一条小河从村中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偶尔可见小鱼儿游动。小河两边是两排民居,有砌着白磁片的小楼房,但更多的是砖瓦结构的旧房子,甚至还有茅屋。 放眼湴湄村,成片的蔗林偎依着竹竿茂盛地生长着,到处都飘散着甜丝丝的味道。村子里的小楼层层叠叠,掩映在翠竹之间。路上偶遇几个和蔼的村民,他们一脸宁静,略带微笑,在路边摆卖自家种的水果,却并不吆喝,只是悠闲地闲聊,夏日的阳光星星点点地透过树叶落下来,几只温顺的猫猫狗狗慵懒的晃来晃去,对来来往往的客人视若无睹,也许是见多不怪了。 沿着河道,满眼尽是水里透露出来的绿。小河里见到一小舟,似是许久没人动过了,呆呆的靠在岸边,是在等渔民带它去捕鱼吧。旁边还见到一种很漂亮的果树,果子也是未曾见过的,路边的阿婆说这是凤眼果,讲的是当地的方言,一开始还没听清楚,旁边有人解释了一下,并着重说明是跟龙眼成对的,才恍然了了。这世界真是奇妙的很,又或者说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很奇妙,凡事都是相对的,有阴就有阳,有龙又有凤,这种既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对立的现象,在自然界里是无穷无尽的。 湴湄村的自然风光与村民生活和谐统一,勾勒出岭南水乡的一份恬静、一份朴实,一切纯真自然。充满乡村气息的小路一直往前,漫长、孤独…… 我们来到了冼星海出生的地方--榄核河边,此时的榄核河保持平静,清晰地展现着岁月留在它身上的痕迹,一百多年前,冼星海的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生活,这里也是冼星海第一次睁眼看到的世界,只是如今这里只剩下几块石板,据说还是后来人铺垫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榄核河的这方水土,养就了冼星海这样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这方水土令人可敬可佩。 冼星海的一生注定是与水有缘的,他的母亲在他的名字里注入了“海”水,从此一生相随。他出生于疍民之家的船上,对于疍民来说,船就是家,船就是土地,每天便是过着水上生活,悠悠荡荡,轻轻缓缓。他多次出洋,每次在海里飘荡的时间甚至长达一个月,海是多变无情的,曾经还吞没了他的父亲,这让他生出几分恐惧和愤怒。直到遇到气势磅礴的黄河,他震惊了,迷恋了,他把那颗忧国之心与黄河之水融合起来,迸发成了《黄河大合唱》。 河边不远处,伫立着一棵大榕树。这树立于天地之间,坚挺的树干支起整棵大树,硕大的树冠撑起一片小天地,抬头望去,树冠已经遮住了飞鸟与云彩,形成了一块遮风避雨的小空间。这棵树是冼星海幼时的乐园,伴随他童年的记忆,像纪念碑一样记录了过往的悲喜,又在凝视着现今的忧郁,展望着未来的希望,或许这棵树就是守护冼星海的精魂吧,长长久久,直到未来。在这涓涓流淌的榄核河边,望着百年古榕,耳畔似乎传来咸水歌,或许这些便是冼星海心中挥之不去的跫音,儿时正是这些声音,日夜陪伴着他…… 冼星海自小离开湴湄村后,一直都没有再回来过,也许他还是希望回来看看的,因为湴湄村的乡亲们在期盼着,每一代人都在不断传承着冼星海的故事。冼星海已经成为湴湄村永远的记忆,直至成为湴湄村的精神家园。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湴湄村,走进星海故里。 湴湄村正计划打造星海音乐小径,大力推广星海精神和星海文化,要让冼星海的灵魂渗人湴湄村的每个角落,让星海魂归故里。那时,只要你踏上湴湄村的土地,你将随处可遇见冼星海。

作者简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