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写“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的唐代诗人来过炎陵 且在婆婆仙题过诗句!

写“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的唐代诗人来过炎陵 且在婆婆仙题过诗句!

时间:2022-11-25 21:04:17

相关推荐

写“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的唐代诗人来过炎陵 且在婆婆仙题过诗句!

写《咏鹅》的诗人骆宾王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但小时候背过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却不曾忘记。他避难路过炎陵在石壁上题诗就更少人知道了。

有媒体曾经以《炎陵农民偶遇残诗,解开千古文史一谜》为题报道:年初在炎陵县(原酃县)瓜寮山婆婆仙摩崖发现骆宾王题诗《漫成一首》,由于年久剥蚀,仅能辨认出三句:“小家各西东。玉□□八月,□□荒野中。”又称,检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在该书卷5找到了原诗,诗云:“阿溪世业空,小家各西东。玉盘圆八月,雁落荒野中。从容效范蠡,路漫思屈公。孤篷从此去,叶飘随秋风。”该报认为,这一发现,解开了文史千古一谜云云。

笔者读了上述媒体报道后,立即查了《骆临海集笺注》,不仅卷5中无《漫成一首》,而且翻遍全书也未找到。又检《全唐书》,仍然一无所获。后查1994年版《酃县志》,该《志》第20篇“文化、体育”中,《漫成一首》竟赫然在目。《志》云:瓜寮摩崖,位于十都乡瓜寮村婆婆仙。相传唐骆宾王避武氏之难来酃,赋诗《漫成一首》,诗云(略),乡人尹朴将诗刻于婆婆仙棋盘石。字为阴刻楷书,约10×8厘米见方。因年久剥蚀,明末吉水司马陈玉过此,仅识“小”“八”“荒”三字。

婆婆仙

云雾中若隐若现

事情有点蹊跷,为寻根究底,笔者与同好一道赴炎陵县。在该县档案馆,我们查看了历代《酃县志》,县志始修于明嘉靖初,已毁于兵火,现存最早的是康熙九年所修,该书卷四“寺观”有如下记载:“骆宾王,县东六十里瓜寮山,唐骆丞为□陵之难,潜身至此,赋诗其上,乡人尹朴为镌之石。历年既久,剥蚀殆尽。明末吉水李司马陈玉过此,犹识有‘小’‘八’‘荒’三字。”清人编《湖南通志》卷二百六十三“艺文”十九“金石”五“骆宾王诗碑”条所引为《酃县林志》(即乾隆《酃县志》,林俞藩修)。明末离现在四五百年,那时从瓜寮山摩崖仅能辨识“小”“八”“荒”三字,又加上几百年的风雨剥蚀,何以反而越来越清晰,竟能辨认出三句十一字?令人大惑不解。于是,我们便去海拔1400米的瓜寮山作实地考察。山路陡峭,弯弯曲曲,但大部分铺有石块,显然是古人铺就,这可能是湘赣间的古驿道。我们拾级而上,真要感谢祖先,使我们减少了多少攀登的艰辛。登上山顶,只见一股泉流喷涌而出,直奔山下,泉流之上,巨石如累卵,不知经过了多少万年,依旧岿然屹立,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一巨石旁,搭有一小而简陋的帝姥殿,殿中石壁上刻有横排的“小”“八”“荒”三字,字凹进去较深,涂有石灰,痕迹清楚。这显然是现代好事者根据旧《酃县志》的有关记载所为,决非原刻。至于媒体报道的能辨识的三句话,则遍寻不见。帝姥殿旁有一巨石,平整如桌面,很可能就是县志所说的棋盘石,经仔细观察,没有发现任何雕刻的痕迹,这些说明,所谓的三句话,纯属乌有先生言。

就我们所知,最早着录《漫成一首》全文是1984年酃县文化馆编辑的《湘山》中的《骆宾王在酃县》一文,我们走访了《骆宾王在酃县》一文的作者之一张先生。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瓜寮山所在的十都乡工作,那里流传着有关骆宾王的一些传说,并从当地老人口中记下了这首诗,他称之为“口碑”。对于这一说法,有三点值得怀疑:其一,既是口耳相传,到过瓜寮山,见到诗碑的明末司马李陈玉或千余年来的其他人为什么没有听到,也未见有人记录,而直到当代才突然出现?其二,民歌以其通俗易懂,可以长期口耳相传,而一般文人诗却难以这样,因为它的“文”,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较低的人难以读懂,谈何口耳相传。其三,初唐时,五言律诗的格律已趋严整,骆宾王的五律就已如此,而此诗多有不合格律处,不像骆氏所作。以上三点疑问不能解决的话,那么,《漫成一首》便是一首不清不白、来历不明的诗,也当是现代好事者所为。修地方志就是修史,对于一些无稽之谈,即使它有轰动效应,也不可采用,否则它的真实性就会令人生疑,至少将为后人增添辨伪的麻烦。方志对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从方志中搜集资料是考证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撇开新版《酃县志》,旧《酃县志》等方志有关骆宾王的记载当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知道,武则天依靠酷吏消灭政敌的手段极为残忍,徐敬业的漏网亲故为躲避武后的迫害,必然逃往荒远偏僻之地。据史书记载,徐氏亲属竟“窜迹胡越”,那么,骆宾王亡命过酃县就极有可能。该县地处井冈山一带,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很适合躲避朝廷追捕。再说,骆氏与酃县本毫无瓜葛,他虽然是初唐四杰之一,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但并不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一流人物,即使从名人效应出发,也没有必要将他生拉硬拽到瓜寮山。捏造更大的名人至此赋诗,不是更具名人效应吗?可是旧《酃县志》等却只有骆宾王至此赋诗的记载,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他亡命中到过这里。

况且记载此事的不仅是《酃县志》,还有其他地方志:《吉水县志》《嘉庆通志》及《湖南通志》。这几种方志关于骆氏诗碑的记载基本相同,因而笔者认为骆氏“潜身至此,赋诗其上”的说法,基本可信。《嘉庆通志》引有关记载后,有如下按语:“《新唐书·文艺传》:宾王为徐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敬业败后,亡命不知所之。则其足迹或曾至楚,故有此诗。”它也推测骆氏到过此地。遥想当年骆氏亡命瓜寮山,面对汹涌的泉流,奇异的巨石,自己暮年落魄江湖,前路茫茫,吉凶未卜,此情此景能不兴起身世之感?《漫成一首》当是其写照。(史铁良)

来源|株洲晚报 、恋上炎陵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哦~~转载“大美炎陵”文章,请注明来源、作者。

长按识别,大美炎陵

美文|新闻|旅游|生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