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青藏高原上的水中精灵/丁严冬/水中世界11/1027

青藏高原上的水中精灵/丁严冬/水中世界11/1027

时间:2020-06-26 11:34:18

相关推荐

青藏高原上的水中精灵/丁严冬/水中世界11/1027

青藏高原上的水中精灵(黄河青海段)

一提起大西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烈日下行走在沙漠中的“沙漠之舟”骆驼,“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杨林,给人一种苍凉、悲壮之美;干旱少雨,缺少生机一直是大西北的代名词,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直到6月开始在青藏高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之后,才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水资源总量丰富,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80条,这里是名山大川的故乡,世界上着名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每年有596亿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其中黄河总径流量的49%从青海流出。在水的滋养之中,生命的力量逐渐增强,高原上的鱼类,也以其独具的特征,世世代代栖息在这片高原之上。

藏区群众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地方群众“敬鱼为神”,认为鱼是神的化身,外加有些地方有水葬习俗,很少吃鱼,故绝大部分水域的鱼类仍处于比较原始的自生自灭状态,笔者曾多次在藏区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其中在黄河青海段调查犹多,上至玛多县的黄河源头——鄂陵湖和扎陵湖,下至循化县的积石峡电站库区,以及曲什安河、巴曲河、大河坝河等众多的黄河一级支流,黄河青海段的高原特有鱼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藏高原段的特有鱼类主要分为三类,裂腹鱼类、高原鳅类和鮡科鱼类;种类最多的首推裂腹鱼类,所谓“裂腹鱼”,其腹部肛门和臂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有专家推测,裂腹鱼繁殖时要用臂鳍和尾鳍在河底掘出产卵窝,此时臂鳞可能对鱼体有保护作用。除臂鳞外根据体表有无鳞片又可分为“细鳞鱼”和“无鳞鱼”两大类。裂腹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为数不多的卵毒鱼(注:指鱼卵有毒而鱼体无毒)之一,现知绝大部分裂腹鱼类的卵具有毒性,接近成熟和繁殖季节时毒性更大,具有卵毒性的鱼类在繁殖期可以保护自身免受其他动物的攻击,同时也可防止产出的卵被其他动物所食;研究表明,卵毒鱼类的鱼卵中含有鱼卵毒素,是一种球朊型蛋白质,可能为一种特殊的神经阻断剂,可对胃粘膜局部刺激而引起呕吐,并且麻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呼吸困难而死亡;鱼卵毒素有些能被加热破坏,有些能耐热,煮食后仍会中毒。根据谢新民等在《青海湖裸鲤卵毒的研究进展》的研究成果,青海湖裸鲤鱼卵无论是否新鲜,人食后均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人食后2小时开始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四肢无力、麻木、昏迷,潜伏期一般为2-4小时,病程可延至44小时之久。

黄河青海段的裂腹鱼主要有花斑裸鲤、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骨唇黄河鱼和极边扁咽齿鱼等,其中列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中的鱼类有骨唇黄河鱼和极边扁咽齿鱼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1998)的鱼类有骨唇黄河鱼和极边扁咽齿鱼2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鱼类有骨唇黄河鱼、极边扁咽齿鱼和厚唇裸重唇鱼有3种。

洄游中的花斑裸鲤(7月摄于玛多黄河干流段)

黄河干流段流刺网鱼类调查(5月摄于玛多黄河干流段)

黄河支流段地笼鱼类调查(10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巴沟河段)

花斑裸鲤(5月摄于玛多黄河干流段)

花斑裸鲤(11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沙柯河段)

厚唇裸重唇鱼(6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曲什安河段)

黄河裸裂尻鱼(10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巴沟河段)

骨唇黄河鱼(6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曲什安河段)

极边扁咽齿鱼(来源于网络)

高原鳅类是条鳅亚科种类数量最大的一个属,也是适应于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一个特殊类群,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比裂腹鱼更强的适应性,是高原上分布范围最广。分布海拔最高的类群,最高可分布到海拔5200m,是已知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一般来说高原鳅属鱼类数量较大,在分布区往往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但高原鳅属鱼类个体较小,体长多在10-15cm之间,目前渔业利用价值不高,拟鲇高原鳅和黄河高原鳅为其中体型较大的鳅科鱼类;黄河青海段的高原鳅属鱼类主要有拟鲇高原鳅、黄河高原鳅、拟硬刺高原鳅、硬刺高原鳅等。其中拟鲇高原鳅为《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1998)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重点保护鱼类。

拟鲇高原鳅(5月摄于玛多黄河干流段)

黄河高原鳅(11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泽曲河段)

拟硬刺高原鳅(10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大河坝河段)

鮡科鱼类在青藏高原的分布范围较小,分布海拔高低也相对较低,鱼类身体平扁、偶鳍发达并与胸腹部构成宽大的附着面,可以减少身体在流水中的阻力,加强身体的吸附能力,适应高原水域环境,主要分布在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等水系,黄河水系暂无分布。青藏高原段的鮡科鱼类主要有青石爬鮡和黄石爬鮡等,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

黄石爬鮡(4月摄于长江二级支流大渡河段)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生活的鱼类以冷水鱼类为主,很多都为当地特有种,和内地鱼类很不一样,并且由于生存环境恶劣,水温低,食物种类少,这里的鱼类生长发育比较缓慢,一尾达到性成熟、体重500g左右的花斑裸鲤,可能需要8-的生长时间,鱼类资源十分脆弱,一旦受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青藏高原上藏民“敬鱼为神”的观念是出于宗教信仰,而我们更应该怀着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努力去保护雪域高原中的那些“水中精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