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靖难之役失败后 建文帝出逃三十九年后回宫 宫中人人皆称老佛

靖难之役失败后 建文帝出逃三十九年后回宫 宫中人人皆称老佛

时间:2021-10-04 08:50:38

相关推荐

靖难之役失败后 建文帝出逃三十九年后回宫 宫中人人皆称老佛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本以为能够将皇位传给太子朱标,可是明朝建立没过多久,太子朱标就死了。这让朱元璋非常伤心,嫡长子的死,按理说应该传位下一个皇子。不过朱元璋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

这就是历史上的建文帝。不过建文帝继位之后,要比朱元璋“狠”多了,原因就是建文帝感到了藩王的压力,开始实施削藩。建文帝的削藩让燕王朱棣感到了压力,原因就是在所有的藩王中,朱棣的实力是最强的。这让朱棣感到了不安。

为了不被建文帝给消灭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更为厉害的是,朱棣给了一个理由竟然是“效周公辅成王”。不可否认的是,朱棣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以王爷身份造反成功的。在这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

时至今日,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仍然是下落不明。靖难之役后,朱棣虽然是成功了,但是朱棣对建文帝的下落还是很关心的,毕竟建文帝要是不死,很可能推倒重来。朱棣曾经多次寻找了建文帝的下落,但是一直没有结果。不过建文帝失踪后,曾经建文帝的大臣就倒霉了,比如说方孝孺、铁铉、景清、练子宁,这些人的结局都是非常凄惨的。

举个例子来说,方孝孺被灭了十族,铁铉被下了油锅,景清被剥皮碎肉,练子宁被割了舌头。在这时候,朱棣将有关建文帝的一切都清除了,包括任何有关建文帝踪迹的言论和文字,在这时候谈论建文帝是有可能被杀头的,由此建文帝逐渐淡出了朝廷的视角。

之后朱棣登基,由此建文帝的一切信息都被清除了,在这时候建文帝消失了。到了清朝时期,清朝初年的文史专家吴乘权在康熙五十年的时候,写下了着作《纲鉴易知录》107卷,历述自盘古至明末史实。根据这样的记载来看,建文帝有了下落。

“靖难之变”后,历经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三代,直至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五年,建文帝出现了。《纲鉴易知录》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先是上命太监郑和航海通西南诸国,和数往来云贵间踪迹建文帝,帝东行至善庆里,是月复还滇。”

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为得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在明成祖在位期间,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没有踪迹。明成祖驾崩后,建文帝的要求就不严格了。明成祖之后的皇帝中,虽然对建文帝的下落不是敏感的,但是人们仍然不会主动谈论建文帝。

到了明英宗时期,建文帝的影响就消弱了。明英宗正统五年,这时候在《纲鉴易知录》记载了这样的事,“建文帝好文章,能为诗歌,至是出亡盖三十九年矣。会有同寓僧者,窃帝诗,自谓建文帝,诣思恩知州岑英,大言曰:‘吾建文帝也。’”

在这段记载的后面,还有“英大骇,闻之藩司,因系僧,并及建文帝,飞章以闻。诏械入京师,程济从。”也就是说程济保护了建文帝。这时候显然是不对的,在这里的记载中,朱允炆的年龄是不对的。“僧称年九十余”,年龄不对。

不过这样的事并不是说这个建文帝是假的,而是有一个真的建文帝没有出来。完全可以说这给建文帝与假的建文帝合演了一出双簧。后来程济陪同真的建文帝进京。于是就有了“御史密以闻”,就有了老太监吴亮与建文帝朱允炆相见后的确认。

之后就出现了“迎建文帝入西内。”,也就是说明英宗接纳了建文帝。一个“迎”字说明了一切。保护了建文帝之后,程济说了一句“今日方终臣职矣。”《纲鉴易知录》最后记载了“建文帝既入宫,宫中人皆呼为老佛,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

“不封不树”倒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毕竟当时的朱棣皇位来路不正,明英宗时期建文帝回宫,这会给当时的朝廷造成不小的影响。由于这个“不封不树”,在明朝的官方史籍资料中,根本找不到有关建文帝的任何记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