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和文字结伴而行

和文字结伴而行

时间:2018-10-18 18:04:39

相关推荐

和文字结伴而行

前几年,莫名的就突然意识到自己年龄的齿轮底座有点大,一颗心有点惶惶然。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重又燃起了超越本科学习时的热情,近乎癫狂地投入到阅读的世界中,每个月8本书是我的底线,多了不限。因为这样的阅读,几年来我开启了凌晨5点左右起床的模式,因为这样的阅读,我养成了每天写1—2页读书笔记的习惯。哪怕事情再多,哪怕事务再急,一天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是安静的,安静的时间里,停下脚步,放空大脑,锤炼心灵的钝感力。

电影《师父》中有句很经典的台词,主人公说:“我从15岁起就开始练功,每天挥刀500下,我不知道挥刀500下可以带来怎样的结果,但我知道,每天这500下管住了我。”

是的,我不知道每天读一会书,写一两页笔记会有多少用,但我知道,这让我的心找到了一个出口,安静在一个角落里,深觉生活踏实,不虚度。

至于读的书,有的也许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读完,有的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有的则需要三个月五个月,还有的需要长长久久,需要读一读就得停下来,需要查阅资料,需要思考再思考,需要极力咀嚼消化实践,但也许还是不能完全理顺。弄懂。

《文章学通论》就是这样一本需要长长久久去读的书,读了又读,依然觉得是囫囵吞枣。书的语言极其干净,行文极其严谨,思维极其缜密。虽然很难读,但不厌读,想读。因为作者的语言及思想,我企图获得更多作者的信息,除了知晓作者是西北师范大学史学院任遂虎教授,曾获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之外,却意外地查到了任教授于8月28日病逝,年仅66岁。

越发觉得任教授用十多年的时间,参考了57部着作,写就的这本系统阐述中文语境下文章学理论的专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中国现代对“文章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任老师最好的祭奠就是认认真真地研读这本书吧。

“言当为心声,声当为己意。”

每个热爱文字的语文人,都需要反反复复地读来读去,让其成为最压箱底的那本。这些天断断续续的阅读,多多少少习得了一点皮毛,也算是不枉任老师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了。

为文之道,要坚持的“四不”,谨记。

第一条不染利欲。

传统的文论认为,利欲之心会对文章价值形成干扰。韩愈教导他的弟子说,为文立言之道,需要坚守“无诱于势利”的情操。刘禹锡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人”。明代王文禄在《文则》中指出:“识见高远,不染利欲,若庄周、屈平及李太白超然尘外。”

所谓“不染利欲”,所谓“超然尘外”,是指有一种“无为”的高远襟怀,即不把文章当成追求功名利禄的筌蹄。

司马迁当年写《史记》,就是无为而作,摆脱了利禄荣辱以致生死的缠绕,对准了修史以留世的文化大目标。

当然对于文章的作者来说,没有一点功利思想,也似乎属不正常。“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合法利欲,是人性之常,是可言可行的。包括文学类内的文章,不排斥盈利法则,只是反对以盈利法则为唯一目标。单一的赢利法则只能造就市侩文章,作者一旦利欲熏心,必然会影响文章的价值和效应。

文章的本质功能在于社会价值的发挥,而私欲中不包含为社会提供价值的心里基础和思维品格。浓厚的功利心无疑在文章的翅羽间系上黄金,只能促使其萎靡沉沦,无助于远举高飞。这正是“无诱于势利”“不染利欲”作为千古文则的道理所在。

大凡有作为的文章家,总是超越个人利益的局限。比如《红楼梦》,就是典型的“无为”之作,作者诉诸真情,率性而为,不求稿酬,不赶时间,“批阅十载”,数易其稿,才得以完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的作者亦然,历经十年写就《文章学通论》,为中国的文章学系统论着添上浓重的一笔。

第二条不拘成规。

“无为”者,自然而为也。文章的写作,是主体的自在行为,不能由外力强加。成规、成命、套式、时限等,从来就是写作的枷锁。文章属于精神生产,其思维机制始终是主动的,鲜活的,变化的,而非被动的,僵死的,机械的。外在成规的束缚,会使文章失去活力和灵机。

写作主体按照自己的特长选题,可以从有“写头”处突破,就能写出独见,写出个性,写出新意,从而避免那种观点雷同、资料搬套、语句模仿的重复劳动。相反,限制类文章,给写作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规则,作者只好按部就班,结果磨灭了思想光华,消解了才思理趣,得到的便是千篇一律的大杂烩,也许是鸿篇巨制,但没有恒常的生命力。

第三条不说废话。

废话从来都是写作中影响文章正面价值发挥的垃圾。

韩愈大力提倡“陈言务去”。所谓“陈言”,其实就是废话。

一部《道德经》才五千余字。所谓“希言,自然!”意为“少说大话,自然而然!”在不多言的基础上,老子还主张“善言”,“言有宗”。

对抗和消除日渐纷杂的废话,用精致的语言传播有用的信息和有益的思想。

记得作家海明威写作时都是站着,且一条腿站着,究其原因,他说:“坐着写是很舒服,但文章一写就长;站着写,腿一会儿就累了,逼着我把文章写得简短些……等到最后改文章时,我再坐到椅子上,舒舒服服的,把那些多余的东西删掉。”

鲁迅先生也说,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老舍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把文章中那些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

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说得更好,直言文章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看来,不说废话,精炼语言,是大家对表达的一致期待。

第四条不赶时髦。

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引起了社会观念的巨大变革,也带来了写作中赶时髦的不良现象。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呼吁:在这个时代,一切的价值都将被颠覆,一切的传统都将被质疑,一切的意义都将被放逐,一切的内容都将被消解。

滥用谐音,随意缩略,偏离习惯,淡化语法,语意不明,歧义纷生,别字满篇,语句不通,等等等等,要紧的不是说不能相融,而是要融得正确,融得有意义。

吕叔湘老先生说,写文章要“洗尽铅华成本色”。

惟愿自己也能在瞎写的路上,固守最本真、最淳朴的写作愿望,像巴金说的,我写是因为我有情感,是因为我的心里有话要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结伴而行 静待花开

结伴而行 静待花开

2022-06-07

降水降温结伴而行

降水降温结伴而行

2022-08-09

街拍:结伴而行

街拍:结伴而行

2023-01-28

相遇 结伴而行

相遇 结伴而行

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