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古代画论解读系列之五

中国古代画论解读系列之五

时间:2018-06-30 05:49:10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画论解读系列之五

龙脉家园-06-15

赵孟頫《人骑图》

元代绘画理论

1、赵孟頫:

(1)重生活;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

(2)绘画要有传统,有古意;古意成为他评画的标准“虽笔力未至,而粗有古意”古意当属唐雨北宋的绘画意境,重神似,重笔墨意味。

(3)主张“书画同源”。萌芽于南齐谢赫六法论中骨法用笔,被后人视为书画亲缘关系论的经典。“石如飞白木如箍,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被后人视为书画亲缘关系论的经典。

赵孟頫《鹊华秋色》

赵孟頫《浴马图》

2、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1)意气说是其主要绘画理论思想;

(2)“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逸气说是一种对绘画功能的认识,它排除了绘画“明劝诫,助人伦”的社会教化功利,认同宗炳等人的“畅神论”,推而认为绘画的总用时抒发个人胸中逸气,追求神采忽略形似

(3)自娱说。

元倪瓒《容膝斋图》

元代倪瓒《江亭山色图》

3、黄公望:《写山水诀》

一、写山水诀

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

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

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

树要偃仰稀密相间,有叶树枝软,面后皆有仰枝。

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

石无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圆之法,须方多圆少。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董石谓之麻皮皴,坡脚先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著色不离乎此。石著色要重。

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屈曲为之,再用淡墨破。

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

(原书第162页)

[元] 高克恭《云横秀岭图》

大概树要填空。小树大树,一偃一仰,向背浓淡,各不可相犯。繁处间疏处,须要得中。若画得纯熟,自然笔法出现。

画石之妙,用藤黄水浸入墨笔,自然润色。不可用多,多则要滞笔。问用螺青人墨亦妙。吴妆容易入眼,使墨士气。

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采,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郭熙画石如云,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

山水中惟水口最难画。

远水无痕,远人无目。

水出高源,自上而下,切不可断脉,要取活流之源。

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众峰如相揖逊,万树相从如大军领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此写真山之形也。

元代吴镇《双桧平远图》

山坡中可以置屋舍,水中可置小艇,从此有生气。山腰用云气,见得山势高不可测。

画石之法最要形象不恶。石有三面,或在上,或左侧,皆可为面。临笔之际,殆要取用。

山下有水潭谓之濑,画此甚有生意,四边用树簇之。

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人画工之流矣。

或画山水一幅,先立题目,然后著笔。若无题目,便不成画。更要记春夏秋冬景色。春则万物发生,夏则树木繁冗,秋则万象肃杀,冬则烟云黯淡,天色模糊。能画此者为上矣。

李成画坡脚须要数层,取其湿厚。米元章论李光丞有后代,儿孙昌盛,果出为官者最多,画亦有风水存焉。

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杂树喻小人峥嵘之意。

夏山欲雨,要带水笔。山上有石小块堆其上,谓之矾头。用水笔晕开,加淡螺青,又是一般秀润。画不过意思而已。

(原书第163页)

元代黄公望《丹崖云树图》

冬景借地为雪,要薄粉晕山头。

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纸上难画,绢上矾了好著笔,好用颜色,易入眼。先命题目,此谓之上品。古人作画胸次宽阔,布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画法尽矣。

好绢用水喷湿,石上槌眼匾,然后上帧子。矾法:春秋胶矾停,夏日胶多矾少,冬天矾多胶少。

著色螺青拂石上,藤黄入墨画树,甚色润好看。

作画只是个理字最紧要。吴融诗云:“良工善得丹青理。”

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辍耕录》)

黄公望《秋山雨霁》

二、作山水必以董源为师

山水之作,肪自汉唐,古笔遗墨,不复多见。米南宫评品,称董北苑无半点李成、范宽俗气,一片江南景也。厥后,僧巨然、陆道士皆宗其法。陆笔罕见,然笔往往有之,亦有逼于董者。其有学于然者日:“江贯道用墨轻淡、匀洁,林木、树叶,排列珠王非,宋人亦珍之,视然则大有径庭矣。”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引自张子政《画山水跋》,见《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六)

元代黄公望《水阁清幽图》

4、饶自然:绘宗十二忌

绘宗十二忌,(1)布置迫塞(2)远近不分(3)山无气脉(4)水无源流(5)境无险夷(6)路无出入(7)石止一面(8)书少四枝(9)人物佝偻(10)楼阁错杂(11)滃淡失宜(12)点染无法。

王蒙《青卞隐居图》 140x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5、李衍:

《墨竹谱》,成竹在胸。

李衍著有《竹谱》即《竹谱详录》,可谓是他对前人和他自己生乎画竹的经验总结。其书凡七卷,分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墨竹态谱、竹品谱。竹晶谱又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晶、神异品、似是而非竹晶、有名而非竹晶。其书广引繁征,颇称淹博。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6、王绎《写像秘诀》节

写像秘诀

凡写像须通晓相法。盖人之面貌部位,与夫五岳四渎,各各不侔,自有相对照处,而四时气色亦异。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以淡墨霸定,逐旋积起,先兰台庭尉,次鼻准,鼻准既成,以之为主。若山根高,取印堂边一笔下来;或不高不低,在乎八九分中,则侧边一笔下来;次人中,次口,次眼堂,次眼,次肩,次额,次颊,次发际,次耳,次发,次头,次打圈。打圈者,面部也。必宜如此,一一对去,庶几无纤毫遗失。近代俗工胶柱鼓瑟,不知变通之道,必欲其正襟危坐如泥塑人,方乃传写,因是万无一得,此又何足怪哉?吾不可奈何矣!

元 王蒙《秋山草堂图》 纸本 123x5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写真古诀

写真之法,先观八格,次看三庭。眼横五配,口约三匀。明其大局,好定寸分。

八格解: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田、由、国、用、目、田、甲、风、申八字。面扁方为田。上削下方为由。方者为国。上方下大为用。倒挂形长是目。上方下削为甲。顋阔为风。上 削下尖为申。

三庭解:发际至印堂为上庭,印堂至鼻准为中庭,鼻准下一笔至地角为下庭,谓之三庭。

五配三匀解:山根约一眼之位,两鱼尾约两眼之位,共成五,谓之五配。两颐约两口之位,共成三,谓之三匀。

元代盛懋《溪山清夏图》

收放九宫格法

作书九宫九九八十一格,收小即所以放大,将全面眶格画于大九宫格内,上顶发际,下齐地角,即用小九宫一个收小,便丝毫不爽。格须斩方。 九宫格收放法,只以能画后用之,若初学当熟悉起手诀,目力方准。(《辍耕录》)

元代唐棣《霜浦归渔图》

7、庄肃《画继补遗》

《画继补遗》中国元代画史著作。是继《画继》之后编写的南宋画家传记,分上、下2卷。上卷为帝王、贵族、官宦、僧道、 文人及平民画家,下卷所载主要为宫廷画家。共得南宋画家传记84篇,涉及南宋画家90人,对个别北宋画家也略有记载。传记内容包括籍里、字号、生平、师承、专擅、画法风格、所见作品、当时影响各项,亦略有评价。此书对马远、夏圭、李嵩、牧溪等画家,评论颇有讥贬之处,从今天看来未免失之偏颇,但在当时也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看法。

元代曹知白《松亭图》

8、汤垕(hòu)《画论》节

(1)看画如看美人,其风骨有在肌体之外者。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法也。

(2)看画之法不可一途,而取古人命意立迹,各有其道,岂可拘以所见绳律古人之意哉!初学不可不讲明要妙,观阅纪录。否则,纵鉴赏精熟,见画便知如何,诘其美恶之由,茫然无对,虽妄加议论,支吾一时,言吐俗谬,识见短浅,为知者所哂,不可不学也!大家子弟不可不学看书画,盖留心不于此则于彼,所益非一端。前辈名人巨公未有不游意于此者,陈无己诗云:“老知书画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读之可为浩叹。

元代吴镇《洞庭渔隐图》

元 吴镇 墨竹譜 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