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扬州大虹桥曹雪芹祖父的曹寅碑轰动中国红学界!

扬州大虹桥曹雪芹祖父的曹寅碑轰动中国红学界!

时间:2022-05-16 07:10:40

相关推荐

扬州大虹桥曹雪芹祖父的曹寅碑轰动中国红学界!

扬州大虹桥曹寅题石碑的发现,轰动了中国红学界。今天,扬州市文物部门和考古部门再次来到现场,进一步落实石碑保护事宜,推断该石碑可能是1973年重建大虹桥时搬至这里的,文物部门也期待在接下来的工程中能有相关的重要发现,可以破解历史谜团。

曹寅题写的石碑

国内著名红学专家对此石碑的发现,阐述了不同的观点。

争论一:题写碑文时间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临终前?

提前题写,不是碑文所记时间?

今天一早,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就特意来到了大虹桥看曹寅题石碑。

韦明铧对该石碑的来历感到好奇,他回忆:“约十年前,我曾与冯其庸在小金山寻碑无果,难道这就是迷失已久的曹公祠石碑?”但是,看到该石碑上的落款上的时间,韦明铧说,其实,康熙五十一年,对于曹寅而言,是忙碌的一年,奔波于北京和扬州之间,有时还要去南京,因为这一年,他奉康熙之命自江宁赴扬州主持开刻《佩文韵府》。不料中途患上疟疾。康熙帝得知病情,特派驿马来扬州专送“圣药”。可惜药还在路上,曹寅已病重离世了。也就是说,这次新发现的石碑,碑文应为曹寅临终前不久所书写的。

曹寅碑发现的位置

但是,曹雪芹纪念馆研究员樊志斌认为,不能因为这几个字,就把曹寅题写石碑的时间定格。“在古代,有时候请人题写石碑,时间是可以提前的,不一定是刻在石碑上的时间。所以,曹寅当时题写石碑的时间,或许并不是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四月,或许是更早一些的时间。”

争论二:这个“公”是谁

是曹寅敬佩欣赏的先贤?

是曹寅为自己生祠所题?

著名红学家、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张书才说,从碑文上看,碑文正文只有“公后尘”三个字,那么,这个“公”是谁,就很重要。这个“公”或许是两淮盐运使,或许是一位清代盐商。但是从文字上看,这个“公”一定是曹寅敬佩欣赏的人物,他所作所为,一定是让曹寅感到钦佩,所以才愿意步其后尘。

张书才还说,尽管信息不够详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块碑是为了这位“公”所刻所立的,在这段时间内,曹寅本人是在扬州活动的,具体和什么人有过交往,这些值得关注,或许就是这位“公”的真实身份。

“作为实物发现,这是很不容易的,毕竟在史料发掘上,最重要的就是实物,这块石碑的发现,一定会给曹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这些都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张书才说道。

石碑上有曹寅的官职、别号等,曹寅当时为何要在石碑上题字,是为什么事情或者什么人所写的呢?对此,韦明铧推测,“公后尘”前应缺“步”字,当指一先贤,但是,这位先贤是何许人士存疑,还有一种可能,或许曹寅是应扬州人之请为自己的生祠所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红楼梦研究所副秘书长樊志斌说,他仔细观看了石碑的图片,发现碑文正文的字体较小,而落款的字体较大,那么有可能这块石碑不是单独一块,而是由两块,或者多块组成。这样正文字体小,也不会被落款“喧宾夺主”。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石碑背部,不知道石碑背部是否会有有用的信息。

争论三:印章上的字

“荔草轩”?“荔轩草”?

草是装饰,就是“荔轩”?

红学家顾斌说,在这块石碑上,有两枚印章,一枚印文为“曹寅之印”,另一枚为“荔轩草”。这两枚印章的出现,恰恰印证了曹寅所作书法作品《留题香叶山堂》的真实。

“一直以来,对于曹寅书法作品《留题香叶山堂》的真伪,红学界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在那一幅书法作品中,恰恰就有这两枚印章。这块石碑的出现,就能和《留题香叶山堂》进行互证,可以证实这块石碑,以及《留题香叶山堂》都是真的。”顾斌说道。

香叶山堂是仪征原来的一处景点,清代学者阮元在《广陵诗事》中记载了仪征白沙翠竹江村的景点,其中就有耕烟阁、香叶山堂等,而曹寅在自己的诗集《楝亭诗钞》中,卷五收录了《留题香叶山堂》,这幅作品还是曹寅本人书写的。曾有红学专家对这幅作品产生质疑,而这块石碑上的两枚印章,就是最好的证明。

曹寅书法

“这块石碑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还有书法研究价值,可以通过石碑,研究曹寅的书法艺术。”顾斌说道。

但是,这块碑文落款印章,到底是“荔草轩”,“荔轩草”还是“荔轩”,专家颇有不同看法。

曹寅,号荔轩,有诗集《荔轩草》,此外,在《李煦行乐图》上,曹寅题跋用章又是“荔草轩”。因此,三种说法都有出处,而且,印章的走文与书法不同,相对更灵活,因此三种读法都能说通。

韦明铧认为,应为“荔轩”,他解释,此处“荔”字下面有“艸”,仍应识读为“荔”而非“荔草”,古人篆刻时增加部首以图美观而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