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于谦为什么被尊为民族英雄?

于谦为什么被尊为民族英雄?

时间:2020-09-02 20:19:27

相关推荐

于谦为什么被尊为民族英雄?

于谦,字延益,浙江钱塘人,生于公元1398年。

于谦是个才智出众的人,少年时就有大志,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进士,三十出头已经先后做了省的巡按和巡抚。他在地方上大力整肃官场风气,平反了不少冤案。他开仓赈灾,建立义仓。他为官清廉更是令人肃然起敬,碑百姓称作“于青天”。

正统十三年即公元1448年,于谦调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瓦刺首领也先大兵南侵,兵分四路,向辽东、宣府、大同和甘州大举进攻。

边报传来,掌权的王振极力劝说明英宗御驾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王直等人,伏阙谏止,遭到驳斥。

这年七月十六日,朱祁镇和王振率领大军从北京出发,八月初一,进入大同城,当时明军的处境十分险恶,朱祁镇又仓促回师。

八月十五日,当撤军退到土木堡一带时,瓦刺铁骑四面袭来,明朝的五十万兵马全军覆没,朱祁镇作了俘虏。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砸死在乱军之中,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之变”。

于谦的一生最大的变故始于“土木之变”,当时社稷危在旦夕,满朝文武各有算盘,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荣辱恩宠及至生命都系于一人,唯独这江南水乡的男子于谦,敢于大胆喊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在朝廷一片混乱,百姓群龙无首之际,扶英宗之弟景帝稳定朝野,率军民英勇奋战,终于打退了瓦刺军,保卫了北京,保卫了国家,英宗也得以归国。

以于谦之智慧,自然会想到自身之危,大可以告老还乡,泛舟西湖,流连青山绿水之中。但他既是以社稷为重,自然关注的重点不是哪个皇帝。他担心景帝年轻,治理国家尚须扶助,故仍有勇气留于朝廷。于谦其实得罪的并非英宗一人,而是石亨、徐有贞等一帮人,一种势力。终于他60岁时,这帮人助英宗复辟,于谦被捕入狱,英宗以“谋逆罪”,于公元1457年将于谦杀害。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一生,忠实地实践了自己少年时诗中的誓言,“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

天顺三年即公元1459年,于谦的遗骨被运回家乡。西子湖畔,三台山麓,筑起了一座新坟。这座坟墓犹如一座壮丽的纪念碑,和岳飞墓遥相呼应,为如画的江山增添了几分悲壮豪迈的英雄气概。

现在西子湖畔,三台山麓筑有于谦祠。白墙灰瓦,朱漆大门,“于忠肃公祠”几个篆书大字显得庄严肃穆。

于谦祠共有三进,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与正殿间,有南北厢房各一,厢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间,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庭院内草木葱茏,绿树成荫。

前殿辟为序厅,正中一巨大石灰岩上镌刻着前言,两侧墙上陈列着于谦年表,于谦世系表,一张绘于清代的于谦夫妇像,尤为引人注目。

正殿是于谦祠的主体部分,正中是一座于谦全身立像。威严肃立,双目炯炯,正气凛然。像高3.2米,基座1.3米,为海水浪花图案。像后辅以徐向前元帅书写的《石灰吟》壁画。塑像上方悬挂乾隆御题匾额“丹心抗节”黑底金字。

后殿陈列于谦生平事迹,分“少年壮志”、“勤政廉明”、“保卫北京”、“永垂青史”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于谦崇高的品格,卓越的功绩以及悲壮的人生。

前殿和后殿间的天井里,赫然耸立着一尊威武雄壮的铁犀牛,身高2米,周长2.5米。周身乌黑,独角朝天。背上铸有于谦亲撰的《镇河铁犀铭》,它是于谦勤政为民,治理黄河的一个历史见证。

可见一座明代式牌坊,墓道长长,芳草萋萋。两旁肃立的石翁仲、石兽,为墓区凭添几分肃穆与庄严。百米墓道的尽头为于谦墓,坐西朝东,圆形的墓由砖石砌成。墓前竖有石碑,上面书刻着“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这是1982年修复于谦墓时重新镌刻的。碑下的浮雕缠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石香炉等,都是明时原物。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如觉重西湖”,于谦的历史功绩和爱国豪情,必将同秀丽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万古长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