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胡桃夹子:两次大战中的德国步兵近战反坦克武器综述(2)

胡桃夹子:两次大战中的德国步兵近战反坦克武器综述(2)

时间:2022-08-02 18:44:07

相关推荐

胡桃夹子:两次大战中的德国步兵近战反坦克武器综述(2)

二战期间的德国步兵反坦克武器

PzB 38反坦克枪的生产从1938年开始,这种枪具有较为复杂的枪机结构,生产数量不多,波兰战役中只有62支被带到战场上。1939年,简化型的PzB 39反坦克枪开始服役,这是德国反坦克枪的主力型号,被广泛装备于各步兵连的反坦克枪分队中,1940年,有9645支这种武器被发放到部队。

这两种武器都发射装在弹匣之内的7.92X94mm Patrone 318尖头硬芯弹,该种子弹弹头重14.6克,最多可以穿透25mm厚的均质钢板。有了这种武器,步兵在推进时万一遭遇敌军的轻装甲车辆就会淡定得多了。但这种反坦克枪从一开始对坦克的威胁就比较有限,因为当时坦克的主装甲已经能完全抵御该种口径枪弹的攻击了。所以,反坦克枪的继续发展就遭到了质疑——包括一些口径达到20mm的型号,以及武装党卫军自行开发的7.92mm M SS41反坦克枪的设计都半途而废了。

不过,一种大个头的反坦克枪——sPzB 41还是服役了,这东西与其说是反坦克枪,还不如说是一门炮,口径达到28mm,且具有轮子,驻锄和防盾。该枪采用锥膛结构,发射钨弹头的枪弹,初速非常高,但由于其口径不大,反装甲能力依旧有限。外加其重量,体积较大,所以不能称之为一款合适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德军最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是反坦克地雷(T-Mine),战斗工兵已经大量装备了此物,TMi 29型反坦克地雷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就完成了研制。1932年1月30日时,计划生产61648枚,最后一枚于1937年交付,可以选择安装压发或是拉发引信。30年代中期,出现了TMi 29的改进型TMi 35,最大穿甲能力为80mm,一开始生产数量并不大,1939年1月只交付36060枚。鉴于布置雷区和用于反坦克作战造成用量增多,其月产量被要求达到50万枚的水平。

步兵团的反坦克连装备的标准反坦克炮是Pak36 37mm / L45 ,在5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9mm钢装甲。它在法国战役时就开始显得落后了,因为德军碰上了一些前装甲厚达60-70mm的法制,英制坦克,当遭遇这些坦克时,只能依仗88mm高射炮或者野战炮来对付它们。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之后,反坦克炮威力和数量不足的窘境变得更加突出了。在东线,战线拉得更长,战斗更加艰苦,遇上的敌人也多得多——苏联拥有超过18000辆坦克,其中包括1225辆T34/76和636辆KV,这都是些皮糙肉厚的家伙。在对付T34等坦克时候的拙劣表现,让Pak36得到了“坦克敲门砖(Panzeranklopfgrät)”的绰号,后来装备部队的Pak 38 50mm反坦克炮性能也不尽如人意。数量不多的反坦克炮只能被部署在容易受到坦克威胁的的重点地区,但是苏联坦克的数量实在太多,机动性也好,所以它们经常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窜出来,苏联坦克成为了德国步兵无处不在的危险敌人。良好的训练和逐渐积累的战斗经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德国兵保住一命——但这并不是反坦克的长久之计。反坦克作战已经不再是反坦克部队的专职工作,所有的兵种都必须要学会如何对付坦克——包括空军的地面单位在内。

敌军坦克给步兵部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面对坦克冲击的时候,步兵往往是惊惶,恐惧的,提前预警和有序指挥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必须要开发新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和研究新的战术。更现代化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开发被提上日程,对这类武器的技术要求如下:

1. 新型的近战反坦克武器需要具备贯穿70-100mm装甲的能力,在保证洞穿装甲后仍具有破坏效果的同时要保证可靠性。

2. 从零米线(即发射该武器的地方)向前算起,射程越远越好,以便与其他反坦克武器形成交叉火力,可以用反坦克地雷和空心装药手雷作为过渡。

3. 近战反坦克武器必须轻巧,易于携带,步兵可以带着它们前往任何地方。

4. 在经过短时间训练后,每个人都能学会使用这种武器,该种武器会经常在危急关头时被使用,所以便于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5. 造价要低廉,以便大量生产和节约资金。

要全部满足以上条件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现有的反坦克枪之类算是没前途了,PzB 39的威力很悲剧,sPzB 41的重量太大,达到229千克,而且它太贵,生产起来也太费事。所以必须要用一种全新的思路来设计反坦克武器。人们想到使用火箭动力的无后座力弹药,战斗部使用空心装药,以其爆炸后产生的射流来穿透装甲。空心成型装药的实力已经得到了证明——1940年5月10日,德国空军伞降工兵在突袭比利时的艾本-艾玛尔(Eben Emael)要塞时就使用了空心装药的爆破装置。

1941年秋天时候,很多反坦克武器的研制工作纷纷上马,1943年,陆军武器局,空军武器局以及党卫军在布瑞恩(Brünn)的军械学校都在开发这一类武器,这种情况是很出人意料的。

在开发过程中遇见了一些问题,工程师们想了很多办法去解决,但最终只能解决一部分。还有一些问题在接受战场试验时暴露了出来,安全性和攻击效果都很令人忧心。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没法展开量产,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前线部队只能先拿些别的东西凑合。

1942年—1943年初,新研制的大型枪榴弹和3千克的空心装药磁性反坦克雷成为了很重要的反坦克武器。除此之外,部队还在使用TMi 35反坦克地雷,1千克爆破装置和3千克的集束爆破装置,以及新研制的空心装药磁性反坦克雷。这些爆破装置在使用时都要被安放在坦克车体表面才会起到最大的毁伤效果,如果只是在坦克的履带下面爆炸的话,那么坦克只是丧失了机动能力,还能继续开火。在靠近坦克时,必须先要用发烟手雷,枪榴弹或者烟雾弹来干扰坦克的视线,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把布抛到坦克上。反坦克小组必须要按照既定战术来谨慎行事,互相支援,并确保行动跟得上事态变化。在近距离反坦克作战之中,惨剧经常发生。例如一次有两个人好不容易把一枚地雷推到一辆T34的车体后部,爆炸后炮塔被炸飞,落下时正好砸在那两个人的藏身之处,他们变成了肉饼。如同这样的惨剧屡屡上演,证明前线需要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1941—42年间,苏联损失了大部分的坦克,但很快就又补充回来了。搬迁到乌拉尔山(Ural)一带的一些苏联工厂在1942年制造了24655辆坦克,其中12553辆为T34。根据《租借法案》(Lend—Lease),还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漂洋过海的运到苏联来。盟军在意大利和法国登陆之后,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了。反坦克作战是否有效关乎的已经不只是某个防御点的德军的性命问题,而是整个战局好坏的问题。

在“铁拳”(Panzerfaust)和“战车噩梦”(Panzerschreck)两种火箭投入实战之后,德军步兵的反坦克能力终于得到了质的提高。在解决了初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之后,这两种武器终于在1943年投入大批生产。88mm口径的“战车噩梦”被广泛配发到各反坦克连,营乃至战争末期组建的坦克歼击旅。这些单位按排级规模分别投入战斗,这是因为“战车噩梦”的射程比较近——即使是后期的RpzB 54也只有180米,在部署时,必须考虑相互间支援的问题。铁拳是另一种近战反坦克武器——尽管到战争结束时某些发展型的射程已经达到300米,但大批生产的型号只有30—60米不等。这种武器集穿甲能力强(200mm),重量轻(5.1千克),易于操作和廉价等优点为一身,在二战后期被德国军队广泛使用。这两种武器的射程使得步兵反坦克作战的距离增加了很多,提高了安全系数,并且在较理想的状况下可以代替部分反坦克炮和野战炮的职责。

以1944年4月为例,该月东线德军共摧毁2878辆敌军坦克,其中172辆毁于步兵之手。在这172辆中,有110辆是铁拳的战绩,26辆被战车噩梦击毁,19辆毁于空心装药手雷,还有11辆则是毁于地雷。在山地,森林以及城市作战中,被步兵摧毁的坦克的比例还要高一些。

铁拳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无后座力单兵反坦克武器。它使得步兵可以在较为合理的距离对抗敌军坦克,胜算也大大增加。拥有“铁拳”和“战车噩梦”之后,德国在步兵反坦克作战方面占据了领先地位,两种武器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可以跟得上坦克的更新换代的步伐。铁拳的成本非常低廉,而且使用者不用经过任何特殊训练,这使得它在第三帝国最后的岁月中显得格外重要。二战之后,各国根据“铁拳”的原理进一步发展出来的各种反坦克武器证明了“铁拳”的设计理念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步兵反坦克武器发展的同时,通过不断总结在实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步兵反坦克战术也在逐步完善。反坦克训练在本来就时间紧迫的新兵训练中占用了大量时间,同时,特殊的训练课程也被用于提高战斗力——作战指南,坦克型号辨析, 武器使用手册和教学片都是很直观,实用的教学内容。

1940-1941年的冬季,一个使用PzB 39反坦克枪的反坦克枪组正在训练。为了能让这种单发射击,垂直枪机的武器能够具有较理想的射速,使用了10-12发容量的弹夹。

在希腊克里特岛(Crete)的德国空军伞兵反坦克组,他们装备了PzB 38,对于轻武装的伞兵来说,反坦克武器是至关重要的。

东线 1941年夏季,正在行进的反坦克枪部队和Pak 38 50mm反坦克炮炮组。

骑自行车机动的反坦克枪组,1940年5月1日,德军的PzB 38和39共计有1469支,而在前一年11月时他们只有162支PzB 38。

东线中部,一支步兵前锋部队,画面左侧的反坦克枪组在必要时为他们提供保护 。

sPzB 41 28mm反坦克枪,其实这是一种射程不远的轻型锥膛火炮,穿甲弹初速可达1400m/s,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3年。相较于一般的反坦克炮,它还是很容易运输和部署的。

sPzB 41的轻量化改型:sPzB 41 leFl 41,换装了轻型的轮架和驻锄,战斗全重由之前的229公斤下降到139公斤,并且具备360度旋转的能力,还可以分拆成几个部分分别运输。这个型号是专门为伞兵和山地兵开发的,后来也被用于车载。

应急反坦克手段

一般来说,反坦克武器被分为两类,第一类用于干扰视线(发烟,闪光),第二类用于破坏目标(爆炸物,可燃物,各种工具)。

在1942年10月7日出版的《各种武器反坦克作战指南》中写道:“在没有现成反坦克武器可用的情况下,就必须要采取一些应急手段,各种并非为反坦克用途设计,但可以用于反坦克作战的爆炸物,障碍物都是合适的。”

木柄手榴弹和卵形手雷对各种开口和通气隔栅都起作用。对付轻型坦克时,可以使用以木柄手榴弹改装的集束手榴弹。把7个手榴弹的战斗部用金属丝或者线绳牢牢的捆在一起,只有中间那枚手榴弹的木柄仍保留,并在上面装上一个撞击式引信,即成一集束手榴弹。

发烟手榴弹可以有效的遮蔽敌军坦克乘员的视线,可以将拴在一条绳索上面的两枚发烟手榴弹掷向敌坦克炮管,这样的话会有很大几率缠绕在炮管上,并在那里冒出烟雾,让乘员什么都看不见,有利于开展其他的反坦克手段。烟雾弹,信号弹和燃烧弹都可以用来遮蔽视线,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泥土,油漆,织物,衣物,以及防水帐篷布都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干扰视线的设备将会在以后投入作战。发烟手榴弹还可以和20升油桶绑在一起,扔到敌军坦克上,发烟手榴弹被引爆后将会引燃油桶里面的燃料。

从苏联人那里借鉴的经验表明,燃烧瓶(莫洛托夫鸡尾酒,临时制作的简易燃烧弹)可以用来引燃坦克。在任意尺寸的瓶子中装入2/3容量的汽油,其余1/3装入柏油或者煤油,并用线来缠绕上两根防风火柴,塞紧瓶口,火柴可以用步枪推进药代替。

反坦克地雷有很多种用途,这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反坦克手段,引爆后可以击穿80-100mm厚的装甲。按用法不同,反坦克地雷可以选装压发或者是拉发引信。作为地雷埋设使用时装压发引信,投掷时则使用带延时的拉发引信。不论是把地雷扔到正在行动的坦克的履带前面,还是在坦克经过时用拉线来击发之前埋设好的地雷,都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技巧。反坦克路障和可以拖动滑行的地雷是另外的两种方式,反坦克路障就是把若干地雷按一定间距固定在一块木板上,当坦克驶来的时候,就由在路边躲藏的士兵用绳索将它拽到路中间。

当没有反坦克地雷的时候,1千克或者3千克的爆炸装置可以作为替代物使用。这些爆炸装置还可以绑在一起,形成集束炸弹。爆炸装置可以用来摧毁各类武器,武器防盾以及火炮身管,在对付坦克时,可以将其系挂于身管上,或者推进大口径火炮的炮口内。1942年5月的一本手册中,提到如何制作4千克的集束炸弹——就是将4个1千克爆炸装置与一个拉发延时引信组合在一起。

各类工具(短柄斧,撬棍,铁锹,大斧等)可以用来开启或者破坏各类舱门和隔栅。将石块或者其他杂物塞进炮管里,等到敌人开火时就会造成炸膛。

这种形式的反坦克作战面临两个问题,士兵必须要尽快接近坦克,直到触手可及的距离,把爆炸物安放于坦克的薄弱部位——当爆炸物的引信击发之后,士兵还要在延迟时间耗尽之前快速回撤到安全的地方,所以,这是一种费力且代价高昂的作战方式。

魏玛时代遗留下来的TMi 29反坦克雷,需要在埋设时装设三个引信,使用起来较麻烦,装药量也小于之后的型号。

战争中使用较为广泛的TMi 35反坦克雷,上图为普通型,下图为钢制型,钢制型比普通型需要更大的压力激发。这种地雷使用压力盘激发,埋设之前即可安装引信,使用上方便了很多。

一名伞兵拿着一枚TMi 35钢制型反坦克地雷 。

两种由TMi 35反坦克雷和其他材料组合而成的封锁装置,用于封锁道路。

两枚TMi 42反坦克地雷可以背靠背放在同一个携行箱里面,每枚TMi 42重9.4千克,可以选择安装延迟十秒的拉发引信。这是德国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一种反坦克雷。

TMi 42的结构基本与之前的TMi 35相同,但它的可拆卸的,带加强筋的压力盖面积只占地雷表面积的四分之一 ,这意味着在引爆时地雷的大部分上表面已经位于坦克的履带下面了,破坏力相较于之前型号更大。

TMi 43蘑菇雷,这是TMi 42的改进型,成本更加低廉。

外形比较科幻的罐雷,外壳为非金属物质,很难探测及排除。

把沉重的地雷抛掷到坦克上面是需要很大力气和一定技巧的工作。

使用近战反坦克武器之前最好要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比较把握的做法是在桥头,战壕,树丛或者有建筑的地域静候坦克来临,反坦克手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

几种常见的反坦克地雷,从左至右:TMi 35,TMi 42,木壳反坦克地雷,使用木壳反坦克地雷的缘故是埋藏后无法用地雷探测器找出,这是从德国人的对手——苏联红军那里学到的经验。

在所有的武器弹药皆告罄的情况下,战斗工兵的3千克爆炸装置也可以派上用场。三个爆炸装置绑成集束炸弹,或者串联绑在一块木板上均可,使用时要配备延时为7.5秒的延时引信。这样的爆炸装置在坦克炮塔后面爆炸时会毁掉整个坦克。

另一种应急武器——在20升油桶上捆绑一M39发烟手榴弹,这种手榴弹的引信只有4.5秒的延迟时间——为反坦克手留下的逃跑时间非常有限。

两枚发烟手雷或者烟雾弹,用长约2米的绳子绑在一起,在近距离甩到坦克的炮管上,在发烟时可以遮蔽乘员的视线。

梨形的玻璃瓶发烟手雷,里面的玻璃管和外面的玻璃瓶装的是两种化学物质,当手雷碎裂后,两种物质会发生反应,生成浓重而刺鼻的烟雾。

烟雾会从坦克上面的开口进入坦克内部,尤其是在发动机运转时会有更多烟雾被吸入到战斗室内。有时烟雾会把坦克乘员呛得弃车而逃,因此,发烟手雷可以为近距离反坦克作战提供有利条件。

运输时,玻璃瓶发烟手雷四个一组放在箱子里,也可以单个放在一个六角形的盒子里。

外部装有火柴的自制燃烧弹,1940年德国陆军武器局曾用缴获的法国坦克进行过燃烧弹攻击测试,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可燃液体并没有流到车里面 。

木柄手榴弹,右面是M24高爆手榴弹,左面是M39发烟手榴弹,这两枚是较早期的型号,引信装在木柄末端。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的两名掷弹兵正在制作集束手榴弹,只有中间的那枚带木柄和引信,其余都只有战斗部。

未完待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