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公立学校为何不如民办有活力

公立学校为何不如民办有活力

时间:2019-09-15 10:05:19

相关推荐

公立学校为何不如民办有活力

生源资质不如、教材难度不如、教师收入不如、升学排行不如……与一些新近崛起的民办学校比起来,不少公立名校的光环正日益暗淡。在一些教育资源富集、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名校已不如民办名校。

公立名校为何不如民办学校有活力和竞争力?学校的老师或许最有发言权。今天,我们分享一位来自北京市某公立名校老师的认识与思考。

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是我国教育制度下相互补充的两股教育力量。从孔子时代起,私学就是官办学堂的有益补充,有些书院性质的私学更成为了流芳千古的文化圣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办学校凭借着课程灵活多样等特点显现出了持续的活力,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公立学校似乎不如民办学校有活力。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教师有活力,学校必然有活力。我们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第一,民办学校的高工资吸引着公立学校教师纷纷跳槽

随着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的改革,体制内外的鸿沟逐渐填平,原先体制内的诸多福利吸引力正在降低,而民办学校的高工资对一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那些有教学经验、40岁到50岁左右的教师,在家庭经济压力的影响下,就很有可能考虑去民办学校。就北京而言,小学教师税前一万三四的工资和民办学校税前两万二三的工资有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造成的吸引力,绝不可小视。

第二,民办学校分工细致,教师主动性积极性更高

民办学校教师分工更为清楚合理,工作交叉的部分少,减少了相互推诿和扯皮的可能性。另外,教师多做一项工作就会多一份收入,这种随时的正强化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公立学校职称评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在公立学校,教师工资的决定性因素是职称。职称本来是用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杠杆,然而,由于高级职称数量有限,一些无望得到高级职称的教师索性放弃这种追求。结果只有少部分优秀教师在努力追求职称,而更多的普通教师则可能停留在中级阶段失去了工作积极性。

第四,公立学校非教学任务占用教师不少精力

在公立学校,各种培训、检查、评比、上传信息、下乡扶贫等众多非教学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耗费了教师的不少精力;而民办学校可以跳出人员编制的束缚,有人专门负责这些工作,老师可以不必操心这些非教学任务。

第五,公立学校人事管理模式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目前公立学校少部分老师不仅没有发挥其丰富的经验带动作用,反而凭借年龄和资历推掉一些工作任务,这无形中影响了年轻教师的活力。同时,公立学校的人员流动比民办学校更为困难,这也是催生倦怠心理的温床。

第六,求安求稳思想致公立学校教师缺少活力

社会上流行“找一份教师的工作,既安全又安稳”的说法,也确实有一部分人选择到公立学校当老师的目的就是图个安稳(绝对不是全部,有更多的老师在非常敬业地工作)。既然一开始求的就是安稳,那么其活力很有可能不如民办学校的老师。

除了这位老师的思考,还有这样一些声音

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历年教育统计数据发现,全国小学招生1766.55万人,其中公立小学在校生1628.86万人,占比92.21%;全国初中招生1547.22万人,其中公立初中1338.13万,占比86.49%。

从招生数量上看,公立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纵向比较,数据明确地显示出一条增长线:从到,民办小学招生占总招生人数的比例从5.6%增至7.8%,增幅超过39%;民办初中招生占比从8.9%增至13.5%,增幅超过51%。仅,民办初中招生就增加了20.36万人,增幅达10.7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就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人数的变化做过调研分析。

他说,近年来民办中小学招生人数占比快速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将孩子送到民办名校;二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把孩子从农村薄弱公立学校转到县城或打工地上民办学校。

相对于家长们死盯升学率、教育专家偏重大局观,不少一线教育工作者谈起公立、民办的竞争,则显得委屈。

“公立学校师资好,民办学校生源好,而师资好不如生源好。”

南京一位初中数学老师抱怨,过去小升初考试能够把不同孩子分层,到一所学校的孩子资质大体相当,统一授课、步调一致。随着免试就近政策推行,为应付生源资质分化,公立初中采取设立实验班、重点班、快慢班的办法。再后来不让分班,统统改成平行班或跑班。“你知道这对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同一个课堂,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吃不下。因材施教没有可操作性。”

高水平的师资也在逃离公立学校。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有公立学校名师辞职自己办校外培训班,收入甚至是公立在职时的数十倍;还有的公立教师辞职去校外培训机构或民办学校任职,收入也是大幅增加。

对于一些中低收入群体而言,公退民进意味着教育贵族化,民办学校的高收费把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孩子拒之门外,是不良信号。

一般来讲,教育公平是指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但是,公平不是绝对的,什么样的格局有助于维护最大程度上的公平,值得深思。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通知》规定,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各地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坚决防止对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冲击。

多位教育界人士认为,办好公立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底线。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持续地公退民进,可能影响阶层流动和社会活力,危害深远。

一名来自广东省的小学校长在提到教育如何高水平均衡发展时,从自己考察芬兰教育的经验中获得启发给出建议: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办好均衡高质量的公办学校。作为追求教育高质量的国家,必定要办好公立学校,最大限度地把校级差距缩到最小。政府要有“雪中送炭”的作为,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和师资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山区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不办“窗口学校”,引导家长就近入学。

关于公办校和民办校

你有什么看法

咱们留言区见~

— END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