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十二味中草药 适用于肝胆湿热型鼻咽癌

十二味中草药 适用于肝胆湿热型鼻咽癌

时间:2023-06-28 06:36:40

相关推荐

十二味中草药 适用于肝胆湿热型鼻咽癌

【毒热型鼻咽癌药方】

名称:鸡血藤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JI XUE TENG

拉丁:Caulis Spatholobi

别名:血风藤

药用部位:藤茎

药材性状: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l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栽培要点:

产地:广西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苦、甘;归肝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g);或浸酒;或熬膏。

禁忌:

名称:山豆根

类别:清热药

拼音:SHAN DOU GEN

拉丁: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 Tonkinensis

别名:广豆根、苦豆根、山大豆根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栽培要点:

产地:广西、广东、江西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地道沿革:始载于《开宝本草》。《本草图经》云:“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疼不凋,八月采根用。”又曰: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本草品汇精要》云:“道地宜州、果州、以忠、万州者佳。”《药物出产辨》云:“产广西南宁、百色等处。”

性味归经:寒;苦;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磨汁;或研末;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含漱,或捣敷。

禁忌: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

名称:苍耳子

类别:解表药

拼音:CANG ER ZI

拉丁:Fructus Xanthii

别名:牛虱子、胡苍子、苍郎种、棉螳螂

药用部位: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黄绿色,全体有勾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成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梗、叶等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经;有毒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禁忌:虚性头痛、痹痛禁服。

名称:僵蚕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JIANG CAN

拉丁:Bombyx Batryticatus

别名:白僵蚕、天虫、僵虫

药用部位:发病致死干燥体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栽培要点:

产地:浙江、江苏、四川

采收加工:蚕发病死后,及时拣出。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咸;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

名称:全蝎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QUAN XIE

拉丁:Scorpio

别名:全虫、主薄虫、杜伯、茯背虫

药用部位:干燥体

药材性状: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七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栽培要点:

产地:河南、山东、湖北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辛;归肝经;毒

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研末,每次0.5~1g;或入丸、散。蝎尾用量宜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禁忌:血虚生风及孕妇禁服。

名称:夏枯草

类别:清热药

拼音:XIA KU CAO

拉丁:Spica Prunellae

别名:铁线夏枯、大头花、白花草、六月干、棒槌草

药用部位:果穗

药材性状:本品呈棒状,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稍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江苏、浙江、安徽

采收加工: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辛;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禁忌:脾胃气虚者慎服。

名称:钩藤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GOU TENG

拉丁: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别名:钓藤、吊藤、钓钩藤、钓钩勾、莺爪风、嫩钩钩、双钩藤、鹰爪风、倒钩刺

药用部位:带钩茎枝

药材性状:本品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0.2~0.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无臭,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福建、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凉;甘;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痉。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宜后下。

禁忌:脾胃虚寒及无阳热实火者慎服。

名称:黄柏

类别:清热药

拼音:HUANG BAI

拉丁:Cortex Phellodendri Chinsis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

药用部位:除去栓皮的树皮

药材性状:关黄柏:厚2~4mm。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乎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3~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栽培要点:

产地:辽宁、吉林、河北 川:湖北、四川四川

采收加工:剥取树皮。除去粗皮,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洗。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名称:虎杖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拼音:HU ZHANG

拉丁: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别名: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酸桶笋、土地榆、酸通、雄黄连、活血龙

药用部位:根茎和根

药材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要点:

产地:江苏、江西、山东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浓汁湿敷,或熬膏涂擦。

禁忌:孕妇慎用。

名称:丝瓜络

类别:祛风湿药

拼音:SI GUA LUO

拉丁:Retinervus Luffae Fructus

别名:丝瓜网、丝瓜壳、瓜络、丝瓜筋、丝瓜瓤

药用部位:果络

药材性状:本品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cm,直径7~10cm。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果实成熟、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甘;归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禁忌:

名称:地黄

类别:清热药

拼音:DI HUANG

拉丁:Radix Rehmanniae

别名:生地、生地黄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栽培要点:适应性强,喜温和干燥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忌积水;耐寒,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质较厚的中性或微碱性的砂质壤土种植。忌连作。用根茎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

产地:河南、河北、内蒙古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本草经集注》云:“今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本草图经》云:“以同州为上。”《本草纲目》云:“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本草从新》云:“以怀庆肥大而短,糯体细,菊花心者佳。”当前主要为河南新乡地区的温县产量大,质量优。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性味归经:寒;甘、苦;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升津。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咽喉肿痛。生地黄: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润后捣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脾虚泄泻、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名称:牡丹皮

类别:清热药

拼音:MU DAN PI

拉丁:Cortex Moutan

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药用部位:根皮

药材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旱、耐寒、怕高温。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粘土或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用种子、分株或嫁接繁殖。

产地:安徽、山东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部。除去须根及茎基,趁鲜抽出木心,晒干,称为“原丹皮”;若先刮去外皮,再抽取木心,晒干者称为“刮丹皮”。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本草经集注》云:“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本草图经》云:“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本草衍义》云:“惟山中单叶花红者根皮入药为佳。”《本草品汇精要》云:“巴蜀、剑南、合州、宣州者并良。”《本草纲目》云:“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现今仍以安徽铜陵产凤丹皮质量最好,产量最大。

性味归经:微寒;苦、辛;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g;或入丸、散。

禁忌:血虚、寒证、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毒 热 型 鼻 咽 癌 药 方】

山豆根,苍耳子,僵蚕,丝瓜络各10克,生地,丹皮,夏枯草各15克,全蝎3克,石上柏,鸡血藤,虎杖各30克,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适用于毒热型鼻咽癌

黑牛姑娘编辑制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