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乐眠日记(31):《睡眠自勉文》讲解

乐眠日记(31):《睡眠自勉文》讲解

时间:2020-05-08 19:29:30

相关推荐

乐眠日记(31):《睡眠自勉文》讲解

(学员根据孙伟医生讲课录音整理)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睡眠自勉文》。《睡眠自勉文》是我专门写给我们那些睡眠不好的病友的。写出来以后,好多病友看了以后觉得非常的受益。现在很多的失眠患者,每天早上起来以后,念一念《睡眠自勉文》,去体会其中的含义。《睡眠自勉文》写的虽然非常简单,但它的含义却很丰富。所以病友们多次希望我给大家讲一讲《睡眠自勉文》的含义。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睡眠自勉文》主要有三段内容,我们一个个的给大家介绍。

《睡眠自勉文》

我们不再试图控制睡眠,明白睡眠不能被刻意改变,努力去除不良睡眠习惯,做到晚睡、早起、不赖床,每日坚持乐眠操、冥想;

失眠时烦躁让我们疲惫不堪,安住在当下是最好的滋养,放下对疗效的期待,只需做好上下不动静,让正念去关照我们的睡眠;

停止抱怨多找自己的缺点,知道宽恕是去痛片、助人是百乐源,我们与人相处就不再困难,不再纠结过去,不再恐惧明天,让生命之花在当下展现。

首先看第一段。第一句“我们不再试图控制睡眠”,第二句“明白睡眠不能被刻意改变”。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其实重点就是给大家讲的,我们一个聪明的人应该尽可能去控制能控制的事,但是不要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事。我们有哪些事情是无法控制的呢?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身体你是无法控制的,比如你的血压你能不能控制呀?你的心率能不能控制呀?或者你的身体的感觉能不能控制?这些我们根本无法控制。睡眠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功能,我们也是无法控制的。除了身体以外,脑子里面的想法、念头,我们也是无法控制的;我们的情绪也是不能控制的;我们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别人的事情以及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也是无法控制的。既然这些事情我们无法去控制它,那就不要去控制了!你越是想控制它呢,反而增加我们的烦恼。比如说我们的睡觉,明明是你无法控制的你还非要去控制它,比如上床以后我一定让自己睡着,睡着以后不能醒、也不能做梦、一觉到天亮,你看你能控制吗?你越想控制,反而你的失眠越严重,搞得一上床就紧张!因为你本来就无法控制,所以就不要控制。所以我们要明白睡眠不能被刻意的改变,不要再刻意的控制我们的睡眠了。那么我们能控制什么呢?其实我们人能控制的主要是我们的行为,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后面几句话,是讲对于睡眠我们能控制的事情。“努力去除不良睡眠习惯”,这个我们可以控制。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因为哪些不良的睡眠习惯才导致失眠的?比如:经常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躺在床上看手机、看电视、听音乐,老在床上做这些事情那你的睡眠就不好。还有人失眠的时候就过早的上床,恨不得吃完晚饭就上床,那你能睡着吗?上床早了根本没有困意。或者早上起来以后不起床,赖在床上,这些都是不良的睡眠习惯。这些行为层面上的东西,大家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你要努力的去控制这些行为,消除那些不良的睡眠习惯,做到晚睡、早起、不赖床,每日坚持乐眠操、冥想。这些行为,你是可以努力的去控制的。那么晚睡几点睡比较合适呀?我们一般建议大家十点半左右是比较好的睡觉时间。上床太早了没有困意,你是睡不着的,越是睡不着越是烦躁,越烦躁越是睡不着,产生了恶性循环,所以不要过早的上床,十点半上床就可以。但是也不能过晚的上床,如果超过晚上十一点你再上床就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我们老祖宗建议“子时而息”,“子时”就是晚上的十一点到早上的一点这两个小时。老祖宗为什么让我们“子时而息”?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从《易经》的道理上讲一讲。子时用易经的卦象来表示叫“复卦”,“复卦”的含义就是“一阳生”,表示在“子时”“一阳生”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是最能得到休息的,最能获得能量的关键时刻。所以大家睡觉不要晚于十一点,十点半是我们推荐的比较理想的上床时间。早起,几点起呢?一般建议大家早晨五点半左右起床就可以,不要起的太晚。因为我们每个人睡眠的能力是是固定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睡眠能力是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可能要睡八个小时,到了中老年也就六七个小时,我们如果十点半上床的话,按七个小时算正好五点半起床。卧床七个小时刚刚好。所以建议大家五点半起床。不要赖床,赖床就是躺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看手机、看电视、听音乐等等,这些行为不要在床上做,不要赖在床上。每日坚持乐眠操。乐眠操是根据中医的理论、道家的养生功法以及正念心理治疗综合研发出来的一套保健操,对于改善睡眠非常有帮助,大家要坚持练。之前有病友说,睡不着时起来做做乐眠操,做上几百下,就有困意,最后一节还没做完就睡着了。冥想是让我们身心放松的。古人认为要想睡好觉,“先睡心、后睡眼”,你的心睡着了眼睛才能睡着,如果心还在那翻腾着呢、胡思乱想呢,上了床以后眼睛肯定睡不着。那么如何睡心呢?静坐冥想就是睡心的过程。所以刚才讲的晚睡、早起、不赖床、乐眠操、冥想,这些是我们行为层面可以控制的,大家要尽量去做到,是可以控制的。能控制的,一定要去控制!那些控制不了的,比如睡眠、情绪、想法、身体感受,你根本就无法控制,你何必要去控制它呢?这是《睡眠自勉文》第一段想告诉大家的核心内容,就是做一个聪明的人,控制可以控制的,不去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

接下来看第二段。“失眠时烦躁让我们疲惫不堪”,失眠并不可怕,没有听说哪个人被困死的,而真正可怕的就是我们对失眠的恐惧、担心、害怕,所以写了这句话“失眠时烦躁让我们疲惫不堪”。为什么失眠时那么烦躁呢?就是因为担心失眠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里可以告诉大家,失眠本身不会导致太多的身体损害,就像我刚才讲的,没有哪个人是被困死的。但是你对这个可能的可怕的后果的担心,使你的身心受到了伤害。就好比我们的癌症一样,在你查出癌症之前活着好着呢,没什么事儿,该吃吃该喝喝该玩儿玩儿,没事!突然体检发现你的肝上有个肿瘤啊,可能是恶性的!没过几天,人死了。癌症并没有那么快影响你的健康,但是你对癌症的恐惧最伤害你。所以失眠本身不会导致身体多大的影响,但是你失眠时的烦躁不安、恐惧担心是真正伤害你的罪魁祸首!“安住在当下是最好的滋养”,如果你失眠睡不着,你能够安安静静的躺着,那就是最好的滋养。睡不着,平静的躺着就是非常好的休息。如果你躺着感觉身体不舒服、酸疼,那你起来做冥想嘛,做冥想的时候你关注呼吸,没有杂念、不走神、不恐惧、不害怕,这就是“安住在当下”,“就是最好的滋养”。我们经常讲,“静坐一刻钟等于深睡一小时”,如果你睡不着你起来静坐冥想,坐上一刻钟等于你睡了一小时,这不一样也是休息嘛。大家要理解我们睡眠的功能是什么?就是让大家去休息。没有睡眠能不能休息呀?一样可以休息!静坐冥想,就是非常好的休息。之前给大家反复讲过,睡觉和吃饭其实是一回事。我们的睡眠有深睡眠、有浅睡眠、有做梦的睡眠对不对?我们吃饭也是这样,有肉、有菜、有主食。我经常做这个比喻,深睡似肉,浅睡似粮,做梦似蔬菜,你吃哪一样都可以保证你能活下来!所以不用去管你是深睡眠、还是浅睡眠、还是做梦的睡眠。你只要睡了就可以。如果这些睡眠都没有怎么办呢?做冥想吧!冥想好比是水果一样,没有肉、没有粮、没有菜,你就吃水果也饿不死。睡觉也是这样,如果没有深睡眠、没有浅睡眠、也没有做梦的睡眠,那你就起来做冥想,这就是安住在当下就是最好的滋养。“放下对疗效的期待”,为什么要放下对疗效的期待呢?就是因为这个疗效,也就是我们这个睡眠,就像第一段讲的一样,你是无法去控制的,你控制不了它,你为什么要去控制它呢?而且一旦你有了这个期待,对你来讲就是压力。你期待着二十分钟能睡着,结果二十五分钟都没睡着,你开始着急了。你期待着应该睡八个小时,结果只睡了六个小时,你就特别恐惧!所以你要放下对疗效的期待,因为它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我们要干什么呢,只需要做好上、下、不、动、静这五个治疗方法。这五个治疗方法就是刚才给大家讲的,晚睡十点半上床,早起五点半下床,白天不赖床不补觉不午睡,每天运动,每天静坐冥想。“上下不动静”五个行为治疗,大家只要对这个负责,做好就可以了。行为治疗做好了,你不用去管睡眠的疗效,它自然就改善了。第二段最后一句“让正念去关照我们的睡眠”,正念是什么?“正“怎么写的?一个“一”一个“止”,也就是“心止一处为正”,当你的心能够止在一个地方,比如关注在呼吸上,就是安住在当下了,就是最好的滋养了,它自然会关照好你的身体、关照好你的睡眠,不需要我们直接的去控制睡眠。这是《睡眠自勉文》第二段内容,就是告诉大家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失眠的恐惧。睡不着觉,起来好好的做冥想,不用去关心疗效,你只需要做好上下不动静这五个行为治疗,这个做好了,它就会关照你的睡眠。我们本身不用去关照睡眠。

接下来讲讲第三段。“停止抱怨,多找自己的缺点”,那么第三段为什么要谈到这个呢?就是很多的失眠患者,在第一次出现失眠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和周围的人发生了一些人际的冲突,才失眠的。比如夫妻之间闹矛盾了,和父母或者子女之间闹矛盾了,或者和同事闹矛盾了。这些矛盾、人际冲突往往是我们失眠的导火索!大家通过“上下不动静”五步疗法治好了失眠,你遇到人际冲突又开始失眠了。第三段就是希望真正的去除我们发病的根!其中有一个根呢,就是和周围人的关系。我们要停止对别人的抱怨,多找自己的缺点。如果你老是看别人的不对、老去抱怨,苦的是你自己呀。你恨一个人,你恨的那个人根本感受不到你恨他,但是你却伤心的不得了,你看最后害的是谁呀?不是害的你自己吗。如果我们不再抱怨别人,而是回过头来多找自己的缺点、多反思自己的问题,那你就没有这个烦恼。我们古人经常反思自己,大家读过《论语》吧?《论语》上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每天都反思自己三遍,反思自己做的有没有不到位的地方。孟子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做不好,你要去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只有看到自己的问题了,你才能够成长。看到自己的问题,不仅成长而且内心清静;看到别人的问题,去抱怨别人,你增加的只是烦恼。第三段的第二句话“知道宽恕是去痛片、助人是百乐源”。去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如果你拿着曾经的伤害不放,伤害的是你自己!你一旦宽恕了别人,你就没有那些痛苦,所以我把它比喻成“去痛片”。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试着去宽恕他。你宽恕了他,其实就宽恕了你自己。要知道“助人是百乐源”!真正的快乐,来源于我们对别人的帮助,而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东西、你有多高的地位、你有多大的名气。名、利、物给你带来的快乐转瞬即逝。真正永恒的快乐来源于我们对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想成为“富贵”之人,什么是“富贵”之人啊?内心知足为“富”,对人有帮助那叫“贵”。你知足了又能去助人,那才是“富贵”的人。不是因为有钱、有权你就是富贵的人,关键是知足和助人。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与人相处就不再困难了。“不再纠结过去,不再恐惧明天”,不要抓住原来那些事呀不放,那些往事用一句诗来描述,“事如春梦了无痕”。过去的事就像我们春天做了一个梦一样,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了无痕迹,能够真正的放下它、不再纠结它,那需要大智慧。“不再恐惧明天”,明天有什么可怕呢?可怕都是你想象出来的。我们应该抱着一种什么心态?“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事情来了你就应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旦过去了呢,就一概不保留。这种心态,就是“不再纠结过去、不再恐惧明天”了。人之所以恐惧呢,最恐惧的是什么呀?我们普通人最恐惧的当然是生死问题,世人“生死事大”对吗?大家能了解什么是生死吗?庄子说过一句话,特别好,供大家参考!庄子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什么意思呢?人生了、活着,只是寄存在这个世界而已,那个“寄”,寄存的意思。死者归也,人死亡了那才叫真正的回归,那才叫回家了,所以死亡有什么可怕的呀!我们古人对生死看的非常简单:天亮了就是生了,天黑了就是死了,死了以后又天亮了又活了,有啥可怕的呀?正是因为我们对生死的这种过度的恐惧,带来了非常多的烦恼。要像庄子这样,认识到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没什么可怕的。当我们真的能够不去恐惧死亡的时候,那就“心无挂碍”了。“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是《心经》上讲的。那么不再纠结过去,不再恐惧明天了,要干什么?“让生命之花在当下展现”,活在当下!你吃饭的时候,好好的去品味你那个饭,真正的吃一回饭,而不是边吃饭边看手机,那没有活在当下,吃饭就是吃饭,比如大家听我讲课呢,那你的心就在讲课上,或者你走路的时候就好好体会走路的感觉,能够活在当下你就可以体会到当下的快乐。我们的痛苦要么来源于过去要么来源于将来,很少是来源于当下的。只要你能够活在当下,那你就是快乐的。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段让我们不再刻意的控制睡眠,去控制能控制的事情——我们的行为;第二段就是告诉大家,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失眠的恐惧。如果你睡不着觉,能够安住在当下,那就是最好的滋养;第三段就是让大家看明白我们失眠的一个根,总是看别人的缺点、抱怨别人。要多找自己的缺点,不再看别人的缺点,而且多去助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你自己。学会放下过去那些纠结,放下对将来的恐惧,真正的活在当下,你就没有痛苦了。我们再浓缩一点来讲的话,第一段其实告诉大家什么呢?不去控制无法控制的,如果你非要控制无法控制的,比如控制睡眠,那是“贪执”,对睡眠的“贪执”;第二段,失眠时烦躁不安,那是“嗔”!嗔就是嗔怒、心烦发脾气;第三段,老找别人的缺点、认为都是别人的不对,揪着过去不放,那是“痴”。《睡眠自勉文》三段话,最深层的含义说的是:我们要戒除对睡眠的“贪执”,要消除失眠时的 “嗔怒”,要去掉人生的 “愚痴”的见地。人生没有了“贪、嗔、痴”,那么睡眠自然就改善了。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讲解的《睡眠自勉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谢谢。(鼓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