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社会工作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工作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时间:2023-03-20 03:41:47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编者按: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发展社会工作无疑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面临全面、深刻转型的当下,社会工作怎样才能与中国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相契合?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和路径在哪里?社会工作及其专业服务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地在发展社会工作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和思考?面对种种疑惑,我们只能从实践中、从基层中去寻找答案、总结经验。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日前,中国社会报社、《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举办“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研讨暨社会工作宣传工作培训”,旨在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战略部署,学习领会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交流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和方式,并针对社会工作宣传进行了相关培训。

培训会上,江西省、湖南省、深圳市、广州市、包头市、温州市的相关负责人,就当地发展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经验介绍。

宣传+培训,助力湖南社会工作发展

朱志明

湖南省民政厅人事处(社工处)处长

湖南是个中部欠发达省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高,社工人才缺乏。为此,湖南在社会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方面下功夫,通过宣传和培训助力全省的社会工作发展。

湖南把抓好宣传载体和平台建设作为宣传社会工作的重要措施,及时将全省社会工作及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和亮点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有效扩大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湖南每年组织开展湖南国际社工日宣传周活动,并要求各市(州)及县(市、区)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社会工作试点示范项目承接机构同步开展宣传活动。湖南很重视新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在省民政厅门户网站开设社会工作栏目,及时公开部、省政策文件,交流市、县工作动态;建立湖南省社会工作微信群、QQ群,为社工机构和社工专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型宣传平台相互融合、协同配合,共同助力社会工作发展。湖南还创新宣传形式,通过拍摄社工专题宣传片、举办社工沙龙、出版社会工作普及读本、创办社工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湖南把抓好各级干部和一线人员培训作为宣传社会工作的重要手段。自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组织举办社工专业知识培训班100多期,共培训各级党政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社工2万多人。其中省本级组织开展的社工专题培训班15期。湖南积极选派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中组部和民政部组织的社工主题培训。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湖南先后组织6期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工专题培训班。同时,湖南积极组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考前培训和开展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全国社工考试。截至底,全省持证社工专业人才3379人。湖南还将社会工作纳入党校干部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平台,宣传和普及社会工作知识。

抓好宣传考核机制和宣传典型是湖南宣传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湖南将宣传工作纳入市(州)工作考核、“三区”点考核,将宣传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省级社会工作及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并将宣传工作按一定分值列入年度考核,提出具体可量化的指标任务及要求,督促各市(州)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要求列入“三区”计划的机构、受援县每月上报工作动态,将上报情况按一定分值计入考核评分。此外,湖南始终把《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作为宣传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要求全省积极学习和投稿,介绍工作情况,分享工作经验。

广州:家综平台撬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庞红瑶

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广州从起学习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的先进经验,开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适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形成了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同步推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格局。

制度建设体系化。先后出台实施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广州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实施办法》《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等20份规范性文件及8份工作规范和标准,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财政支持、购买流程、项目评估、监督机制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规范和完善。

财政支持常态化。广州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主要有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和政府资助社会工作发展两种方式。起,广州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资金纳入市、区两级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共投入财政资金11亿元。同时,坚持增加财政支持与整合现有资源、鼓励社会筹措相结合的原则,引导社会力量筹资、鼓励社会捐赠用于开展社工服务。

购买方式项目化。广州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实施综合性和专项性两种项目化购买方式,近年来财政资金年投入保持在3.3亿元左右。从起,按照每个家综每年200万元的标准,在全市逐步推进家综建设,同时设立专项个案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平台。

评估监督动态化。广州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承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合同履行、机构运作规范、财务状况以及社区居民评价等进行综合绩效评估;建立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信息公开发布平台,形成内部监督、评估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通过近7年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探索,广州社工服务体系日益成熟,形成了以家庭综合服务为基础、其他专项服务齐头并进的社工服务发展体系,服务内容覆盖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矫正等多个领域。同时,社工机构发展态势日趋多元,广州现在共有民办社工机构267家,社会工作行业组织8家;建立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与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服务双向转介机制。随着专业服务的日积月累,广州社工服务的社会效益逐步凸显,如广州社工开展社区工作近2万节,服务超100万人次,解决了1万多个社区问题。

在此过程中,广州社工服务的宣传工作持续稳步推进,通过打造宣传阵地、构建工作网络,构建宣传新格局、传递社工正能量,建立宣传常态、优化舆论环境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顶层驱动,三驾马车护航深圳社工发展

余智晟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

以深圳市委、市政府整体推出《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及其7个配套文件(以下简称“1+7”文件)为标志,深圳全面拉开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序幕,初步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同、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工作模式。

抓好顶层设计。“1+7”文件确定了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为主要特征的深圳社会工作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发展思路。近期,深圳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1+7”文件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形成了《深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报告认为,“1+7”文件“体系完整,措施得力,操作性强”。为适应新要求,深圳又起草了《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实施办法》《深圳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 有效破解了深圳社工发展中面临的工资待遇、晋升途径等瓶颈。深圳在注重顶层制度建设的逻辑性、严谨性的同时,又立足于制度的可操作性。比如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方式上,在社工发展前期主要以岗位购买为主,近年来逐渐向项目化服务转变,全市606家社区服务中心全部采取项目化购买方式运作,服务成效明显。

坚持社会化路径。深圳市民政局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移,培育行业协会社会化发展,委托行业协会开展登记注册、培训交流、督导顾问、维权规范、评选激励等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及自我服务意识。比如在关爱社工方面,协会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将民生公益类社工专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安居范围;设立了全国首个社工关爱互助基金。同时,深圳着力培育社工机构社会化。目前全市社工机构达135家,整体社会化程度较高,且不断拓展社工服务新领域。此外,实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社会化。深圳通过招标、竞标方式向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购买服务,促进公益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分配以及政府从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向购买公益性民间组织服务的转变。

引导专业提升。一是提升社工服务领域标准化质量。深圳目前已制定残障、妇女儿童、教育、禁毒等九大领域的社工服务指标体系,老年及企业社工领域的标准还被民政部列入专业社会工作国家行业标准予以立项。二是提升社工后续教育培训质量。如在满足一线社工培训刚性需求的基础上,深圳采用“实务实训实战互联”的培育模式,推动理论和项目的“双研发双产出”。三是提升社工机构研发能力。深圳积极为社工机构创造项目平台,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如开展社区建设示范点项目,启动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四是提升宣传品质。开展“深圳社会工作宣传周”系列活动;与国内主要媒体开展合作,扩大深圳社工先进经验的影响力,已累计得到中央电台、《中国社会工作》等十余家新闻媒体的3991篇报道。

重视开放交流,推动社会创新。深圳在引入香港社工督导的同时,支持社工机构向外辐射拓展,目前共有11家社工机构在深圳市外开设分支机构,30%的社工督导到全国各地开展督导项目。深圳社工还积极投身于汶川、雅安、鲁甸地震的救援中,深圳援疆社工则以喀什社工站为依托,培育了当地的“阿凡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推动“双工联动”志愿服务落地,注重行业组织对外交流学习,促使深圳社会工作不断与世界接轨。7年来,深圳社工的社会认同度和支持度不断提升,社工专业服务还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

江西:借力宣传,构建社会工作发展新格局

雷朝晖

江西省民政厅人事处(社工处)处长

近年来,江西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扎实有效开展社会工作宣传,为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江西积极搭建平台,打造宣传阵地。如在江西民政网开设社会工作专栏,及时发布全省社会工作动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社会工作知识手册》、编唱“社会工作者之歌”、拍摄电视专题片等,向社会宣传社会工作理念。同时,江西在全省建立了一支300余人组成的社会工作宣传队伍,并将社会工作宣传教育经费纳入年初预算。江西还致力于建立评价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加强社会工作宣传提出具体要求;开展社会工作宣传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工作挂钩;对在社会工作宣传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表彰奖励。

与此同时,江西突出重点,努力提升社会工作宣传实效。一是明确重点内容。紧紧围绕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社会工作政策进行持续宣传和深入解读,集中展示全省社会工作发展成果、社工职业风采。省委人才办将社工人才纳入全省突出贡献人才评选,给予获奖者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两年举办一次优秀社工和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二是抓住重点对象。坚持把党政领导作为宣传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争取社会工作进入各级党政领导决策视野。注重向专业社工宣传社会工作知识,主动向社会大众传播社会工作理念。积极向教育、司法、卫生等部门及工青妇等组织赠阅相关文献资料,支持他们开展社会工作培训和实践,增加他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了解和重视。三是紧盯重点时机。紧紧抓住重大政策出台、重要会议召开、重要典型推广,集中力量进行宣传报道,造出舆论影响和声势,如举办“社工宣传周”“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等。

此外,江西充分发挥《中国社会工作》杂志的宣传阵地作用,借力而行,推动全省社会工作发展。一是发挥知识普及作用。《中国社会工作》杂志是学习社会工作知识、解读社会工作政策的权威刊物,江西充分利用杂志向教育、财政、人社、文化、卫计、扶贫、工青妇残等部门和组织传播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加大推进社会工作事业的合力。二是发挥学术交流作用。江西充分发挥《中国社会工作》杂志的专业性作用,通过杂志学习实践经验,促进学术交流。三是发挥推广宣传作用。江西充分利用《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平台宣传推广全省的社会工作,如通过杂志把社会工作发展的“万载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

温州: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王绍寅

温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温州市社工办副主任

浙江省温州市高度重视以“三社联动”为重点的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格局。

三大体系创新社工人才发展体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温州市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在市民政局设立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后调整为社会建设和综合治理委员会,作为地方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推动和指导社会工作开展。目前,全市实现了市、县(市、区)和镇(街道)三级社会工作机构全覆盖。二是创制完善政策体系。《温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温州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办法(试行)》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社”政策体系。三是强化考核督察体系。温州把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对县(市、区)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市级部门“五型机关”创建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财政支持、社工人才增量、社工实务等内容。同时,建立重点工作督察制度,针对日常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每年开展1-2次实地督察。

三个坚持夯实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路径。一是坚持“平台+实务”并重。温州共扶持培育民办社工机构84家,社区社工室实现全覆盖,呈现民办、单位内设、社区类社工机构齐头并进的发展新路子。温州还先后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共建社会工作“一中心多基地”,创建社工服务基地和社工实习基地15家,建立“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和专家库”,为提升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提供支撑。同时,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近3年来全市各级共安排社会工作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经费991.28万元。二是坚持“岗位+使用”并重。按照“存量提升、增量引进”的思路,温州在社工委成员单位和相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中设置了一批社工岗位,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社工”目标。同时,制定和落实社工薪酬待遇政策,事业单位按专技职务聘任,对持证社区社工每月给予50元-300元补贴。三是坚持“国考+市评”并重。温州创新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版相结合的考试评审社工评价体系,一方面积极组织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全国社工考试;另一方面市社工办和市人事局联合开展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的社工专业培训、考试和评审。目前全市有881人持有国家社工证书,5292人持有地方社工资格证书。此外,温州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例如,以来连续举办温州市社工文化节暨社工宣传周活动;把《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作为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宣传主平台,及时宣传全市社工人才建设的新举措和新动向。

包头:“三工联动”创新社区治理

李昊

包头市民政局社工科副科长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坚持以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为切入点,以昆都仑区和青山区为试点地区,探索“社工+助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在城市社区初步形成了以“三社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包头按照“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将更多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到社区。青山区在47个社区投资2600多万元建立了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采取一室多用方式全面推进以“1131”工程为主的“一社一部三室一基地”建设(即1个社区设立1个社工部,下设个案、小组、社工培训3室,规范打造1个社工实训基地)。昆都仑区按照“一站三室一基地”(一站即社会工作服务站,三室即社工办公室、个案工作室、小组活动室,一基地即大学生实习基地)的标准,打造1个办事处和8个社区作为标准化社工试点。“三社”工作经费被纳入试点地区财政预算范围,如青山区财政每年投入1750万元购买811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服务,每年投入200万元购买社工机构专业服务,每年投入500万元购买其他社会组织服务。

针对社工人才相对短缺、数量不足的问题,包头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以社工为示范、助工为主体、义工为辅助”的“三工联动”模式,逐步形成了“培养专业社工、社工引领助工、义工协助社工、群众参与义工”的良性互动格局。包头市发挥专业社工的示范作用,青山区47个社区均配备1名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发挥社区助工的主体作用,青山区配置了811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作为专业社工的有益补充,如青山区乌素图街道长征社区,依托助工以老年人温馨园服务为平台,扎实开展老年人心理疏导、权益维护、人文关怀等服务,效果很好;发挥义工的辅助作用,社工引导8万名各类志愿者向社会工作领域流动,并挖掘培育领袖人物。

与此同时,包头市不断完善“多元治理”体制,夯实社区治理服务基础。包头市不断优化“政府购买”机制,于在自治区率先启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投入100万元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于出台《关于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项目委托形式加大社工机构培育力度。同时,扩大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包头推出“525”社会工作计划,包括:五化,即制度化、标准化、多元化、项目化、评估化;两个基地,即大学生社工实习基地和青少年社工服务基地;五个服务领域,即青少年社工、老年社工、学校社工、企业社工、少数民族社工。,包头还举办了首届公益创投大赛,投入种子资金14万元,面向全市公开征集公益项目。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