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理论】孙存周《学习内家拳须知​》

【理论】孙存周《学习内家拳须知​》

时间:2018-12-12 13:07:50

相关推荐

【理论】孙存周《学习内家拳须知​》

学习内家拳须知

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练气凝神,勿须拘泥于形式,理论固高深矣。然不切合于初学。何?夫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形式之外,实无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静,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形式纯正者,呼吸即调;形态乖谬者,则呼吸亦如其形态而散乱矣。余闻之先严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和,形偏则气亦偏。”又云:“增其华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让初学宜注重姿势而不尚奇特,概可知也。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设二三其志,尤易趋入岐途。但即经选择之后,尤宜继循正轨。所谓探骊,贵得其窍。矢志前修,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获,且其成功可待也。练习拳术,必须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则举手进退,左右往来,前后进退,上下伸缩,无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须知拳术姿势,变换在腿。内外一气,含蓄在胸。两肩松开,气自下沉。力起于脚跟,主宰在腰腹。而运用则在两肩。往来伸缩,如前面有物阻挡,前进后退,有不丢不顶之意。初练时务要认定一种。勿贪多,勿嫌少。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异,故学一式须时加练习。勿专求重,重则滞。勿专求轻,轻则浮。尤不可专求一部之气、一部之力,务求全身平均发展。盖拳术顺者,自然有力。内外和者,自然气聚神凝。得其中正者,身体自然沉重。神意静逸者,身体自然轻灵。故切不可专术一事。久之,身体自然强健,自然可以却病延年矣。今请与初学诸君约:嗣后学习,请照各则循序渐进。虽不能皆成名家,亦以可免误入歧途矣。

一、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源出一流,而式用不同。初学者亦各择其性之相近,认定一种加以练习。

二、三种拳术既经择定一种之后,学会一式即须勤加自习。切勿贪多嫌少。要知各式有各式之妙,学者宜细细领悟。

三、到场练习,幸各自动将所学会者温习。须知多练一趟,身体上可多获益一次。幸勿俟催促后,始再练习。

四、练习拳术,学有先后。初学者应自起点学起,切不可强与先习者比拟。/

五、温习拳术如有不明了,即当随时质问。以免食而不化之讥,而于休息时,尤其应观察他人练习,藉以仿摹领悟之效。

此文前面部分手稿版如下:

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务远,辄曰练气凝神,不拘之于形式。理论故深且高矣,然不切合于初学。何?夫拳术,无论武当少林,皆名曰拳,则舍形式外,实别无他致力之途。且拳术专藉姿式之逆运,导气下沉,于动中求静,使神不外散,则气聚神凝。其形式纯正者,则气中和;形式乖谬者,则气亦如其形而散乱。余闻之先严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式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正,形偏则气偏。又云:诚中形外,增其华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让初学重形式,而不尚奇特也。今学者,门派之见,故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须先戒歧途,勿因其标奇立异二三其志。继循正轨则真诠可获。尤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派而用殊异。学者探骊贵得其窍。抗志前修,持之以恒,其成功初无二致也。

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形意拳,万不可因式简而贪多求快,不求甚解。应按部就班,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提高,一式学不好,不学第二式。否则姿势长期不正确,势将事倍功半。身体机能也难以得到改善。三体式、五行拳虽形式简单,如不加重视,而过急欲学套路,学花样,希图以多而胜,实际功夫很难长进。

二、应有毅力,持之以恒

不择场地。只要平坦、通风的一块地即可。每天有计划的练习,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也难以收到锻炼的好处。坚持才能改善素质,提高技术水平。

三、因人制宜,适当安排

有人认为:形意拳猛烈,运动量大,只有年轻时才能从事学习。其实不然。古时有名的拳家很多是从中年以后,如李洛能37岁始学,李镜斋63岁练至70余岁学成。女同志同样可以学。但要因人制宜,适当安排。拳势稍缓,少打明劲,然后再增内容,提高强度。

四、协调和顺,呼吸自然

不可憋气。只要身法伸缩、步法进退、手法起落等方面作到协调和顺即可。外顺则内合。动作符合要领,身体安排合度,才能呼吸畅行无阻。

形意拳教授法

形意拳系内家拳之一种。其纲目分五行以强内,十二行以健外,以三体式为基础,以劈崩拳为运用,以明劲、暗劲、化劲为用功之程序,逐步练习,井然不紊,姿势简易,无折腰曲腿之苦,即老人童妇皆可随便练习。究其应用开合顺逆阴阳动静之妙,变化无穷,非得其门径,虽大智亦有所不能知也(《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已详言,不赘述)。故其式简,其意精,学易而习难,教授者稍不得法致学者终身不得门而入者有之。浅学者每疑为教授者法不轻传,在学者不免误会,然亦教授者不谙教授方法有以致之。今日国术界之教师人才,皆昔日师徒口授心传,朝夕锻炼摩仿而来,其从师之时,师不教不敢请,只知用功练习,教授方法实未顾,亦未预为将来为教师之计,是以平时自练即极臻巧妙,一旦教人则反无所措施。江苏省国术馆师范班原为提倡国术普及于社会,造就教才而设,非只为造就特殊人才于一时也。夫如是则教授方法、练习姿式俱应注意,不可以学套数多少为优劣也。鄙人拳术疏浅,于国术界一无贡献,虽充教授数年,所教者皆系友谊之教授,学者亦只求强健身心,非为教师而学者,故亦无教授法之计划。今次来馆勉应代理教务长之职,得与诸君一同研究拳术,实甚荣幸。此后教务方面一本前教务会议议决办法,努力倡导,对于教授方法及练习姿式当与诸君共同研究之。

· 学者体格强弱不同,锐钝不一,教者务须因人而施,不可因循了事。

· 学者姿势无论其稍有不妥处或同时发生其他不妥处,教者务先就其大处改正之。因大着改正后,小者亦随之就范矣

· 学者姿势有不妥处,教者务须察其致此不妥现象之由,就其根本改正之。因拳术有时手不对不在手,腿不对不在腿,故也。

拳术首重内外相合,上下一致。学者姿式相合一致与否教者尤当祥为视察,随时指示改正其讹谬,俾得随时注意。

· 视察其内外上下一致与否,须于练拳时视其精神与动作,倘能神动形随即为内外相合。拳以腰为王,以四肢为用,手足动作如一方向不悖即为上下一致(不仅形意拳,即八卦太极等拳莫不如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