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长大后 你悟出了哪些不一样的道理?

长大后 你悟出了哪些不一样的道理?

时间:2021-01-20 23:18:39

相关推荐

长大后 你悟出了哪些不一样的道理?

大学的时候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每天都在焦虑与迷茫中度过。想去中文系当一个执笔书梦的少女,结果还是输给现实学了电气工程。听着晦涩难懂的理工科专业课,过着宿舍、食堂、教学楼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和室友“夜谈会”聊的最多的就是“学了夕阳产业,不知未来路在何方”。

从小父母和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这个目标支撑我们走过了的青春时光。终于上了好大学,这才惊觉自己失去了方向:如果说,好好学习的目标是上个好大学,那上大学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一、

我们提及未来的时候总是说,“希望有一天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其实我们之中的大多数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大三的时候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出国,考研,还是工作呢?有的人择其一而奋斗之,有的人做了两手甚至三手准备。选择考研的,真的是因为醉心学术,想把整个青春奉献给学科的发展吗?还是因为想要一个更高的学历,增加未来找工作的筹码?或是因为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为了让自己多几年的思考时间?选择工作的,真的喜欢自己签约的那份工作吗?真的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了吗?还是仅仅因为收入高、待遇好?或者只是单纯地不喜欢学习与学校,企盼早日离开日复一日读书考试的生活状态?

在我所学的专业,多数同学毕业后会选择体制内的工作。不久前和同一年毕业的小伙伴们交谈,大家纷纷感慨“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变成了油腻的中年人”——习惯了抱怨,习惯了安逸,习惯了“看起来很忙碌”,习惯了“偷懒”和“假装努力”。仅仅一年时光,那些曾经指点江山、想要通过一己之力改变行业现状的少年,如今多半已经被磨平了棱角,接受了现实——我们本来就是普通人,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大多数人都会被环境同化。如果身边的人都勤奋上进,你也怕自己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如果身边的人都不努力,你就接受了现状:你看,不努力其实也可以过得还不错嘛!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我们总是习惯于自我设限和自证预言,习惯于做自己熟练且擅长的事情。面对一点点陌生的挑战,你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不行”、“我做不成这件事”,于是就真的日复一日地活在自我否定中,什么也做不成;可是,当你迈出了“我去试试看”的第一步,回头看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出很远。

我很庆幸自己还有没泯灭的“不甘心”,还没有“接受现实”,于是在遇到一群努力想要变得优秀的人的时候才能和他们结伴而行。曾经挣扎又无力改变,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生活的平衡点。

找到了自己在本职工作中的定位。下决心改变以后,我对本职工作流程进行了大幅优化。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缺乏创造性的,熟练以后都可以归结为“重复机械劳动”;如果是这样一个性质的工作、且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电脑的话,几乎都可以用编程解放自己的劳动力。幸好有一个程序员男朋友,可以手把手教我把这个“想法”变成落地的行动。我现在近40%的工作任务都由“它”来完成。

于是空闲下来的时候就可以看各种规范、考注册证,精进业务知识。

找到了下班后生活的乐趣。学会了理财,运用价值投资原则,理性决策、估值买入股票。

坚持练琴,即使一个人生活,也要有滋有味。

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字,副业收入超过了主业工资。得到了很多贵人的帮助,自己以前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现在做的越来越好。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工作是能“一眼看到老”的,真正决定未来的从来都不是正在做的工作,而是人的心境。若我只是浑浑噩噩度过每一天,领着死工资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那我便真的如自己“预知”的未来一样,在岁月蹉跎中哀叹自己一事无成,二十年如一日地等待退休领养老金;若我心怀野望不甘平庸,平台和地理空间从来都不是束缚能力的枷锁,心有多大,就能走多远。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二、

究竟怎样做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试错,不停地试错。

我之前的知乎一句话介绍是“一直玩电的不安分的小猫”,因为我真的属于学院里很不安分的那种学生。曾经有一个关系很要好的学长直言不讳地批评我“一天总是做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做的这些事情,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没有一件事延续到现在——因为我通过尝试发现了“它们和我想象中不一样”。但是我不后悔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来尝试,因为知道了什么是错误的,你离正确的方向就越来越近了。

很多事情你不去尝试,永远不会知道它真实的样子。就像大四之前,我一直觉得“成为一名编辑”是我心目中理想的职业了,当我真的找了一份编辑工作的时候才理解其中的艰辛。一天至少有7、8万字的稿件加工任务,下班之后常常眼睛酸胀,脖子、肩膀疼痛不已;刚开始学的时候很有趣,熟悉业务之后就进入了“重复机械劳动”阶段,每天面对各种枯燥的公式、图表,很枯燥;总是想着“忙完这一阵就好了”,但是一个deadline挨着一个deadline,只有无休止的加班……而我曾经千万般不愿意去的、从入职第一天就开始想着辞职的本职工作,真的做起来发现其实也还不错。

三、

无论学什么,无论喜不喜欢,做好眼前的事。

很多同学关注我是因为我写各种高效学习方法的文章,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说过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正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我才觉得这些方法大家借鉴的价值——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科,学的好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如果连不喜欢的人都能学好,说明这个方法是确实有效的、能够排除情感因素与个人偏好起作用。

每届大一新生都会感慨“现在流的汗与泪,都是当年填志愿脑子里进的水”,事实上,无论你当时填志愿是遵从父母还是自己的意愿,你都会这么感慨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走出舒适区、攻克难题的过程,是和我们内心想要呆在舒适区的天性相违背的。高等教育很少有绝对有趣的学科,也就是说无论你报什么专业学起来多半都不会喜欢。我们做的大部分工作,熟悉了之后都会枯燥乏味,“绝对有趣”的工作也同样很少。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做好眼前的事”。很多参加工作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毫不相关,感觉大学四年白上了。真的是这样吗?高等教育其实培养的是我们看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就在你解的高数题之中、就在你写的实验报告里面、就在你接线的面包板上、就在你为了完成论文找的文献中。学习任何专业,需要的能力基础是相同的(比如说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只是不同学科配比不同;任何职业,底层的能力也是相同的(比如沟通力、顾问力、信息力),只是不同岗位配比不同。

我们学任何知识都会有用到的那一天,只是你不知道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起作用。

无论你现在学的是什么专业、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不要抱怨它“没用”;做好眼前的事,你付出的努力不会亏待你。

Snufkin

我的公众号后台和知乎私信每天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现在很迷茫,怎么办?”

我想告诉你,无论你现在上大学几年级,无论你选择读研还是工作,你的任何一次选择都不能决定你的一辈子。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如果以后你发现有一次选择真的决定了你的一辈子,说明你在那之后放弃了无数次可以改变的机会。

人总是会向着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靠近。别害怕迷路,先找一条路走下去,走着走着就柳暗花明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