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UC头条:这个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的配方 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 你知道吗?

UC头条:这个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的配方 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 你知道吗?

时间:2021-07-02 08:57:33

相关推荐

UC头条:这个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的配方 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 你知道吗?

在中医界,东汉末年的医者张仲景,凭借他流传下来的《伤寒杂病论》,给后世中医在辨证施治方面,宛如黑夜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进的方向。张仲景所传之方,都被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被称之为“经方”。由于经方的大部分方剂的药味都比较少,所以对于后世医家诸如李东垣等名医,用药大多八九味的用药方法称之为“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实际上,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和武断。张仲景没有九味药以上的方剂吗?举个栗子——大名鼎鼎的乌梅丸!

乌梅丸是张仲景用于调理厥阴病的一个代表方剂,同时也是一个调理疑难杂症的方剂,但是它却不像诸如四逆汤、小柴胡汤、桂枝汤等方剂药味很少。实际上,经方并不是药味少、剂量大、效果好的就是经方,时方也一样有药味少、剂量大、效果好的特点。其实所谓经方,主要是指代汉及汉代以前的方剂,尤其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主。它与时方只不过是两个时空的产物,与药味多少无关。

那么,乌梅丸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呢?据《伤寒论》记载,全方由“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等十味药组成的。而且,这个方剂的制作也十分讲究。先将这十味中药除乌梅外的九味药全部捣碎过筛。将乌梅用醋浸泡一夜,去掉果核,放在甑子里,与五斗米一起蒸,乌梅要放在米下面,待到饭熟后,将乌梅取出来,捣成泥状,与其他九味药打成的粉末混合均匀,然后放在舂臼中,放入少许蜂蜜,用杵捶打两千次,制成丸剂,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十至二十颗,饭前服用,每天三次。在服药期间,禁止食用生冷、滑物、臭食之类的食物。

看到这个配方之后是不是要感叹一番了,这个配方不光药味比较多,而且制作过程也是十分复杂,而且服药期间还要守禁。然而,奇妙的是,这个配方虽然药味多制作繁杂,但是临床作用却很强大。具有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蛔厥之证,在临床中常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对于乌梅丸的使用,在《伤寒论》的第338条有明确记载,“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则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基本上详细说明了蛔厥与脏寒的区别,蛔厥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药。

乌梅丸为什么能够治疗蛔厥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配伍。全方以乌梅为君药,主要起到安蛔止痛的作用;以蜀椒、细辛为臣药,主要起到伏蛔祛寒的作用;以黄连、黄柏、附子、干姜、当归、人参、桂枝为佐药,其中黄连、黄柏清热下蛔,附子、干姜温脏制蛔,当归、人参补养气血,桂枝养血通脉;以蜂蜜为使药,主要起到甘缓和中的作用。当然,也有医家认为,本方的人参也属于使药。

这个配方的配伍十分奇妙,正如清代名医柯韵伯所说,“仲景之方,多以辛甘、甘凉为君,独此方用酸收之品者,以厥阴主肝而属木”。细看全方,配伍上的确与一般方剂不一样,它有两大特色:一是酸苦辛三味并进,以起到“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的妙用;二则寒热两种性能的药物并用,邪气与正气统筹兼顾,比如蜀椒、附子、干姜与黄连、黄柏属于寒热药性的同用,比如人参、当归与黄连、黄柏属于邪正兼顾。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实际上,乌梅丸并不仅仅是用于蛔厥之证,正如清代名医柯韵伯所说,“仲景制乌梅丸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通理气血,调和三焦,为平治厥阴之主方”,同时,还指出,“乌梅丸以收火,是曲直作酸之义,佐苦寒以和阴,主温补以存阳,是肝家调气之法也”。由此可见,乌梅丸不仅仅是用来治蛔厥的,而且,现代研究发现,乌梅丸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慢性痢疾、慢性肠胃炎、结肠炎、口腔溃疡、失眠、皮肤病等20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属于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即可。也难怪柯韵伯会发出“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的感慨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