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专场座谈发言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专场座谈发言

时间:2019-12-12 20:56:04

相关推荐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专场座谈发言

5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市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个课题。根据今天座谈会主题,结合我市文化发展现状,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太原是一座古老城市

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成史,她承载了许多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位置显赫。太原简称“并”,位于晋水之阳,故称晋阳(晋源古城营一带)。这里不仅是“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唐尧故地;发源于旧石器时代,崛起于春秋战国(公元前497年前)。中国历史上有三起重大事件都与太原紧密相联:一是"三家分晋",二是“文景之治”,三是“贞观盛世”。公元前246年,秦嬴政继位,蒙骜三克晋阳,初置太原郡,郡址就在晋阳。汉代设并州刺史部于太原。强盛于隋唐,隋朝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唐代、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都因起兵于太原而立国,故有“先有晋阳,后有汉唐”的龙兴之城。历史上曾经是九个朝代的国都或陪都,故有“龙城”之誉。宋、金、元时期,饱经战乱。明清时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晋商”崛起,富甲华夏,汇通天下。历史上更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二、太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五千年以前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从古交旧石器遗址和石千峰旧石器遗址,到后来的狄村、东太堡遗址,许坦遗址,光社遗址等等,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赵简子修建晋阳城并将其作为赵国初期都城,奠定了太原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此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先后问鼎中原,使太原赢得“龙城”美誉。唐朝时晋阳城达到鼎盛,与长安、洛阳并称“盛唐三京”,成为黄河以北地区最大城市。唐玄宗曾称赞太原是一个龙飞凤翔的城市。传承千年的晋文化、晋阳文化不仅成为这座城市内在的强有力的驱动和引擎,而且在形式上也表现得丰富多彩。

(一)历史遗存丰富。今天占全国70%以上的宋元以前古代建筑都在山西:北齐开凿的天龙山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期修建的蒙山大佛,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高度为世界第二;考古发掘的众多北齐墓葬,特别是王家峰徐显秀墓壁画,生动再现了北齐达官贵人的生活场景,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填补了中国北齐绘画的空白;隋代虞弘墓是国内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的墓葬,其浓郁的异域风情、鲜明的文化特色、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充分说明山西在北朝到隋唐时期,这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特别要提到的是驰名中外的唐叔虞祠——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除此之外,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古戏台、古戏曲在山西及太原的历史源远流长。晋祠内的水镜台是太原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此建筑不仅与其雕刻的精美和绘彩的细腻闻名于世,而且其在地下埋空缸来扩音的奇特技术令人拍案称绝。太原大小剧种多达几十种,位列全国首位。

(二)人文底蕴深厚。太原历代英才辈出,曾出现过许多卓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等。春秋时期赵国奠基人赵鞅,晋阳城创建者董安于,割骨奉君介子推,义士楷模豫让,代王刘恒,西汉外交家常惠、计诛董卓的王允,三国名将郭淮,东晋史学家孙盛,隋代史学家王劭,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边塞诗派先驱王翰,边塞诗人王之涣,七绝圣手王昌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花间诗派温庭钧,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开国帝王刘崇,北宋无敌将军杨业,宋初骁将呼延赞,宋代著名绘画史论家郭若虚,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金元文豪元好问,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末清初傅山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作为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其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已列入国家级名录晋剧等17项,省级名录83项,市级名录135项,县级名录310项。这些厚重的文化奇葩延伸着祖先的记忆,体现着文明的智慧,成为我市特有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名片,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彰显太原文化特色的建议

1、科学编制文化发展规划为前提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建设以规划论输赢。文化作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同样也要以规划论输赢。没有蓝图的目标是空洞的,没有规划的文化工作是无序的。因此,编制《太原文化专项规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应该以以城市文化内涵、城市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以空间、设施、产业提升为战略重点,从时空层面和文化特色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文化设施普及、文化资源开发、传统产业升级、新型产业培育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布局,设计出未来“文化太原”的发展框架。

2、以文化景区为核心,营造太原的“文化会客厅”

一是彰显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城形象,提升历史文化景区:即晋阳古城大遗址,明太原县城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景区,再现名城太原的历史辉煌;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工业遗址,打造体现现代文明特色文化旅游。太原的历史建筑呈碎片化分布在老城区,只能以路为基,把分散的点穿成线,将线形成片,以片汇成面,使一个个片区成为彰显唐风晋韵风骨而又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疏通历史记忆,营造出太原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和“历史文化展示厅”,提升整个城市的历史品质和文化品质。

3、以文化项目建设为重点,搭建太原文化交流平台

近几年,全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新建的太原美术馆占地6.2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3.2万平方米,是全省面积最大、展陈条件最好的公共文化建筑。向公众开放以来,成功举办了星云大师书法展、吴为山雕塑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览雕塑展等大型展览。市图书馆于国庆期间正式免费开放,跻身全国一流图书馆行列,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在着力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公共文化设施阵地作用发挥的越来越明显。我市现在还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够合理、专业剧场少、设施老旧等问题,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提升太原文化的影响力,为太原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搭建有力的文化平台。

4、以打造艺术精品为亮点,提升太原文化的美誉度

艺术是文化的眼。艺术精品是体现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是一个城市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靓丽名片。太原市先后推出了电视剧《新星》《天网》《狄仁杰断案传奇》《于成龙》,舞台剧《傅山进京》《大红灯笼》《龙兴晋阳》《千手观音》《走向胜利》《褐马鸡与少年》等一批享誉全国以至世界的精品力作,前年,我们组织创作以弘扬晋阳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为主题的35集太原历史文化系列动画片《名城太原》,采用动漫这种富有时代特色和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将古老厚重的太原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给世界。提升了太原的文化形象和影响力,成为这座城市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神韵”。实施太原文艺复兴,出戏出精品即是重中之重。

四、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前景与方向

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内在的精神,是城市品质和品味的象征,产业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躯干,是外在的形体,是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骨干力量。文化之魂和产业之躯是一个统一体,不能分离开来。当文化有了产业的支撑,它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当产业具备了文化的内核,它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城市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文化定位和产业定位,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文化之魂闪亮,产业之躯强壮,致力于两者的结合与融汇,将成为促进太原城市文化建设“产业、城市双转型”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明显工作成效。从我市来看,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享誉世界的晋商文化和唐风晋韵文化,奠定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比较成型的有:太化金属雕塑园、青龙古镇、太报传媒、新金鼎、清徐宝源老醋坊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太报传媒印务园区被中国包装联合会确定为“中国创意设计包装产业园”,成为山西省印刷包装行业荣获的第一块“国字号”招牌。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方面,有清徐嫦娥公司、高新区火炬创意产业联盟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西会馆等7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30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据统计,太原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6711个,其中“四上”文化企业(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文化批发企业、限额以上文化零售业企业)101个,文化经济在全市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虽然在省内我们的产业占比位居前列,但是与国内大多省会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总体上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二)存在的问题: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尽管规模实力不断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一是思想还不够重视。随着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逐年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战略地位,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实效的意识还不是很强。二是“四上”企业还不够多。目前全市大大小小的文化企业近6711家,但够“四上”规模企业仅101家,基础较为薄弱。三是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一些镇区和部门对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怎么抓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思路,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还没有找准。四是招商引资成效还不够明显。引进的新项目大项目还比较少,项目的落地率、资金到位率还比较低,谋划项目的水平不够高,产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大型项目储备少。五是专业人员还不够精。文化产业人才相对缺乏,尤其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既会创意又懂技术的文化科技人才不多,等等。实事求是地讲,我市文化资源潜力挖掘不深,开发利用不足,“有文化、无产业”和“景点多、收入少”的问题较为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49%,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发展前景:要从“五位一体”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发展文化产业摆上战略性、全局性位置,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确保文化产业“两个效益”双丰收,着力推动体制机制、业态、生产方式与内容创新、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文化创意的拉动力、实现“太原制造”转型升级为“太原创造”,刺激文化消费,为扩大内需提供强大支持,培育特色、增强文化产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统筹发展、提高我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并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平台运营、互联网+三个关键性因素,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四)发展方向:面对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我们要朝着几个方面谋求发展。

一是要从消费需求中谋发展。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文化产品要真正赢得市场青睐,关键要适应和满足受众需求,让人们自觉自愿去体验和消费。现在,文化消费需求在总体消费需求中的比重快速上升,人们新增消费中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消费,文化领域已成为少数几个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文化企业要加强大众消费需求的研究,搞清楚人们想要什么,市场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吸引受众、争夺用户。要善于培育和引导消费需求,通过加强宣传推介,让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有效占领市场,提升发展效率和效益。

二是要从产业融合中寻求文化大发展。文化有着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功能。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文化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类产业更普遍地渗透和交融,文化要素在推动传统生产方式、运营方式加快变革创新,促进产品品质优化、品位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适应产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更加主动地加快与其他产业的对接和融合,为文化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开拓新的发展途径和空间。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加强项目的策划论证,加大重大项目招商推介力度,依托优势项目和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谋划实施一批对社会资金吸引力强、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要注重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增强产品吸引力影响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高效益发展。

三是要从整合资源中谋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仅仅依靠自有资源远远不够,要善于整合集聚利用多种资源,实现做大做强。要通过放宽政策、搭建平台,汇聚更多的金融资源、科技资源,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要利用文化产业占地少、投入小、效益好又环保的优势,汇聚市区土地、闲置厂房、人才、信息、产权等要素资源,增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要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文化产业来讲,就是要找到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载体,才能“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文化遗产就是这样的载体。因此,文化抓住了文化遗产,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太原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文化产业推进赖以生存和跨越发展的资源基础。旅游业通过文化产业的推进使我市的古城、古镇、古村焕发青春和活力,使宝贵的文化遗产走入人们视野。

四是要从注重创意中谋发展。创意是人的思想、知识、技术和创造力的体现,最突出的特点是无中生有。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把创意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产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以文化为核心元素,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手段,以技术为支撑,以多元化的产品为载体的产业集群是文创产业的真正内涵,并由此形成文化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文化企业要注重加强创意策划,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只有不断提升创意,才能充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才能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

五、城市建设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城市建设定位:我们之前曾经提出来过文化发展规划的一个定位:就是把太原建成一座具有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的形神兼备的一流文化名城。所谓“历史感”,就是当你置身于这里,你会感受到浓郁的“晋韵唐风”;所谓“生态性”,是指城市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居住,让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位市民心旷神怡;而所谓“文化味”,则是让这座城市的空气里流动着文明的惠风,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优雅的品质和趣味;所谓形神兼备的“形”,就是通过修复开发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展示文明久远的历史文脉;而所谓“神”,就是要打造出更多的好书、好戏、好影视剧、好音乐、好美术等艺术精品,推出更多的文化人才,为太原打上鲜明的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烙印,从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文化名城。

(二)发展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努力增创太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激发企业活力,壮大市场主体;做优载体平台,推动集聚发展;加强科技支撑,培育新兴业态;强化创意引领,放大乘数效应;发展文化金融,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供给结构,促进文化消费。努力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的大跨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

坚持把出精品出人才作为中心环节,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一是加强艺术创作规划和引导。二是实施戏曲振兴工程。三是办好重大文艺演出展览活动。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工作重点,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是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二是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作为努力方向,深入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一是深化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发展。二是促进非遗广泛传播。三是深入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工作目标,稳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监管水平。一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二是探索文化消费试点新途径。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坚持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工作根本,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一是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二是创新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方式。三是创新传播方式,面向世界,利用海外各类宣传媒介,营造利于太原文化“走出去”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太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