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时间:2024-06-04 20:48:31

相关推荐

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1.原文导读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

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阳气,令脉和紧去则

愈。(《金匮要略》第六篇 第二条)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

主之。(《金匮要略》第六篇 第二条)

1.1 各医家原文解读

《今匮要略今释》云:尊荣之人,餍饮肥甘,不任作劳,故筋胃柔脆,肌肉丰腴,

抵抗病因之力至弱。偶尔疲荣汗出或起卧动摇感冒微风,遂成血痹。

尤在泾:阴阳俱微,该人迎,趺阳,太溪为言。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即阳不足

而阴为痹之象。不仁者,肌肤顽痹,痛痒不觉,如风痹状,而实非风也。黄芪桂枝

五物和荣之滞,助卫之行,亦针引阳气之意。以脉阴阳俱微,故不可针而可药,经

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也(《金匮要略心典》)。

《巢源。血痹侯》云: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阳,邪入于血而痹,

故为血痹也。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此形容顽痹之状也。

《皇汉医学》血痹者,和久田氏云:血脉涩滞,麻痹之名也。

浅田氏云:邪入血分,形体麻痹,如被微风吹者,是可知矣。

风痹者,和久田氏曰:风痹者,为正气虚,邪气入犯,麻痹不仁之名也。

尾台氏曰:身体痹而不仁者,谓之风痹。风痹者,肌肤顽麻而不知痛痒之谓也。

浅田氏谓:风痹者,顽麻兼有疼痛也。

2.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

黄芪 三两 芍药 三两 桂枝 三两 生姜 六两 大枣 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3. 方证

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3.尊荣人体质;自觉身沉重,重则肌肉痿缩,即黄芪体质特质,麻木不仁。

3.1 方解

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兴奋全身细胞,健运停滞于肌表之

水血; 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 兴奋神经, 使血液运行加速;故黄芪与桂枝相

配即祛风,通络,强心,利尿;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调节神经,兴奋血管(增

加血流量),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驱除水

毒,温散寒湿,以助桂枝之力;大大枣甘温,养血益气,滋养细胞,通达组织,行

血液之涩滞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

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奏养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3 名医方解

《经方名医实践录》胡希恕方解:本方为桂枝汤去甘草而加黄芪,桂枝汤解肌

疏风,去甘缓之甘草而欲其速效,阳气尽快出表。黄芪甘温健胃补中,胃健则津液

精气充溢于外,多用于津液不足于外的情况,用之以滋养皮表,其病可除。

3.2 适应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体质:肌肉松软,水多,易浮肿。食欲很好,吃了后不胀。但无

力,头晕,气短,心慌,爬楼梯都气喘吁吁。严重时胸闷胸痛,头晕眼花,提示心

脑供血不足。脸邑黄暗,也有暗红。舌质淡红,或淡胖,甚至紫,有紫斑。

4.临床医案

4.1.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一老妪,证见右半身瘫痪,口眼歪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

压:150/100毫米汞柱。此乃营卫气血虚亏,阳气阻闭,经脉失于营养之证。予黄

芪桂枝五物汤治之,共服15剂,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舌正常。诸症蠲除,

一如常人。四年后追访,终未单发。

4.2血痹

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生素B2与维生素B1; 肌肉注射60余

日, 疗效不明显. 后改为针灸治疗, 初针有小效, 继之无效. 证见气虚懒言, 疲乏

无力, 四肢麻木以上肢较甚, 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取黄芪桂

枝五物汤治之。服15剂,诸证俱蠲。

4.3 真中风

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

以载福,为长寿之征。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

据称手腕及臀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

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甚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坑拒,非同偏

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外,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

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

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中风,是适招风

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芪桂枝五物

汤。黄芪2钱,桂枝2钱,生白芍2钱,生姜4钱,大枣2枚,同煎服。

5. 经验参考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冶“血痹”, 其证为“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所谓“身体不

仁”, 即肢体酸麻,关节活动不灵活,受风遇冷症状加重,“如风痹状” 故可有疼

痛,但较轻微,主要以酸麻为主。

本方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末稍神经疾病和末梢循环障碍,但后世医家对本方的使

用已经突破了这些范畴。如对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有比较好的疗效。此症表现为双侧

小腿和足部深处绞痛,困胀,沉紧,瘙痒,虫爬和烧灼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每以

黄昏或睡前加重,活动和揉槎后症状缓解,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另外妇女妊娠期及产后期间, 常因长时间缺少运动,过多进补以及不正确的保养观

念等原因,导致体形肥胖,肌肉松软,动作不灵活,易出现“尊荣人” 的特殊体质,

此时,本方的运用机会也相当大。本方证除了有身体不仁外,还可见有汗出一证,

既可以是自汗,也可以是盗汗,且汗出常见邑黄粘衣。

本方中黄芪用量宜大,当用至50-100G, 尤其是治疗雷诺氏病等末稍循环障碍时. 生

姜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 原方用六两为黄芪, 芍药, 桂枝的二倍. 生姜可以促进周围

血液循环, 服后全身温暖, 引起发汗, 能够祛风散寒, 通血痹。..

本方可看作桂枝汤去甘草,重用生姜再加黄芪。去甘草则方剂的作用走里减弱,重

用生姜则方剂趋向偏于走表;黄芪也走表,吉益东洞谓之主“肌表之水”。 一减二

加使整个方子所主趋于肌肤之间,其所主比桂枝汤更为表浅。或问何不去芍药?《神

农本草经》谓芍药“除血痹”, 故不可去之。总之,本方证的病理状态为羟度体力

降低(气血不足)或末梢循环不良,末稍神经营养不良伴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引起皮肤感觉障碍,肌肉挛缩,汗腺分泌异常,有时出现腹部挛急疼痛(弧丰强主

编《中医名方应用大全——现代方证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85)。本方

的治疗机理也是通过增加末梢血液循环为局部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并能促进末梢

神经的代谢和修复。

6.现代应用

6.1.以肢体麻木不仁,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为主证的疾病。如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硬皮病,皮肌炎,面神经麻痹,腓总神经麻痹,雷诺氏病,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肢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卜

肢慢性溃疡,褥疮,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皮肤科疾病也可参照使用。

6.2.以肢体疼痛,无力,僵硬,阵挛运动障碍及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如坐骨神

经痛,颈椎病,类风退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症,原发性脑萎缩,中风后遗症,

局限性癫痫,不宁腿综合征,面肌震颤和面肌痉挛,低钙抽搐,低钾性周期麻痹等。

6.3.产后多血虚,因此产后的诸多病症也多见本方证。如产后尿潴留,产后痉证,

产后身痛,产后自汗盗汗,产后指掌麻胀,产后足痿不用等。其他的妇产科疾病如

妊娠恶阻,转胞(妊娠期因胎儿压迫膀胱等原因,导致小便不出),带下,痛经,月

经后期等也可参照辨治。

6.4.其他方面还用于肾炎,慢性前列腺炎,盗汗,肥胖症,小儿多汗症,半身无汗

症,肝硬化腹水,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绶,血管神经性水肿,原发性低血压,慢性

肠炎,胃窦炎,慢性鼻炎,肺炎,神经衰弱,反复感冒等。

7. 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五种药物组成: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原方益要

是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醇痛

痹症等病证。

医家们根据寒热虚实进行加减应用,亦能取得满意的疗效。黄芪桂枝五汤经过多年

的临床实践,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如治疗颈椎病是中志年人的常见病,颈部和

肩背部的肌肉酸麻,疼痛,四肢伸举无力,甚至可产生头痛,视物模糊,瞳孔散大,

心前区疼痛等现象。

从古时“尊荣人” 体质因缺乏运动而致血痹和现有因现代人因工作环境,生活作

息的失常因素而导致的手足麻木仁等,皆可应用本方。更妙之处乃可加减应用而这

到更好的疗效,是值得后来之学医者深入研究加以推广应用。

8.参考文献

1.黄煌 。中医十大类方 凤皇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枝术出版社。

2. 黄煌 。经方100首 凤皇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枝术出版社。

3. 陆渊雷 。今匮要略今释 学苑出版社。

4.(日)汤本求真 。皇汉医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 冯世纶。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6. http://www.a-hospital..com/w

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