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从这些名家书法作品 窥视中国书法理想

从这些名家书法作品 窥视中国书法理想

时间:2020-04-02 20:59:26

相关推荐

从这些名家书法作品 窥视中国书法理想

12月21日 12:00新浪网 作者新书法网

书法家们以历代书法批评理论为内容进行创作,从东汉至近代,历数观点,阐发理想,旨在从古人的书法理想中检视当前书法之得失及发展方向。

我们从这些作品,能否窥视中国书法的理想?

江壽男 242cm×70cm

動力學原理

林語堂的這種解釋是讓西方人了解中國書法的“力感”與“動勢”,雖然淺顯,却從一個新的角度闡釋了書法“力感”“運動感”的來源。他一方面堅持書法是中國的國粹,另一方面用西方人士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叙述。此説雖然可以銜接中西,增進西方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理解,但不足以開啓未來。

余继忠 / 226cm×54cm

“象”与“势”观念的确立

从人类所创造的符号系统来看,草书显然是抽象的,但中国先民却从这些抽象符号中联想到很多自然事物的姿态及其运动,这是一个复杂的观照模式。而这种观照模式也是中国书法成爲艺术的根本。《草书势》里的“象”与“势”成爲后来书法理论中被经常运用的重要概念。

陈明之(2) 35cm×35cm×5

儒家立场的书法观

赵壹并非完全否定草书,衹是对于当时很多人狂热地学习草书的风气感到担忧,因此便奉劝人们不要迷恋草书,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所需要的事业中。他认爲,一草书不是圣人所开创的事业;二草书水平的高低与人的天生才能有关系,甚至与人的学养有关系;三草书的优劣与人生成就没有什麽关系。赵壹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主张经世致用,而草书在官方用字的篆隶之外,国家不用,则习之无益。

陈亮 247cm×97cm

各书体体势美的认知

蔡邕《篆势》述及篆书的起源,对篆书的形态特点有生动的描述,赞扬篆书有“入神”之妙。文中还涉及篆书之势,用笔的轻重,体势的纵横、方圆,姿态的飞动之美等。

成公绥所说的隶书前面指的是魏晋时期的楷书,后面指的是八分书。关于“隶书”的历史定位,成公绥认爲隶书与草书一样具有“简易”的特点,且“规矩有则”。同时,他还强调隶书既无篆书之繁复,又无草书之荒率,合乎中庸。

王珉《行书状》对行书美感做了细致的描述,并首次涉及到“文质”问题,成爲后来书法理论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毛国典 180cm×97cm

“工巧”与“笔势”

所谓“杀字甚安”,指杜度笔力强劲,力透纸背、沉着痛快,但是体势微痩;崔瑗“笔势”生动自然,而结字安排尚有不足;张芝则以“工”称胜。所以,在西晋及其以前的书法品评中,“工巧”“肥瘦”“骨力”“笔势”是主要的价值判断准则。

陈忠康 227cm×50cm

王羲之的“精熟”与“书意”

在魏晋时期,各种书体尚处于演变之中,王羲之在其《自论书》中认爲张芝书法备受推崇的“精熟”是通过工夫可以达到的,而“书意”则是书法更高层面的表现,它包括书体的客观性及美感,也有作者书法思想的迹化运用与心灵的活动。东晋时期,各种书体都向更爲简括的方向发展,王羲之的书法创造是这个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陈忠康 227cm×50cm

王羲之的“精熟”与“书意”

在魏晋时期,各种书体尚处于演变之中,王羲之在其《自论书》中认爲张芝书法备受推崇的“精熟”是通过工夫可以达到的,而“书意”则是书法更高层面的表现,它包括书体的客观性及美感,也有作者书法思想的迹化运用与心灵的活动。东晋时期,各种书体都向更爲简括的方向发展,王羲之的书法创造是这个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方建光(4) 120cm×61cm

“天然”与“工夫”“骨势”与“媚趣”

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南朝时期的书法审美亦推崇“自然”。破除旧的观念,追求率性自然的书写与潇洒高逸的精神境界。在羊欣之后的时代,“自然”为“天然”所代替,“天然”则指不假雕饰的契合自然之美;“工夫”即“工巧”与“精熟”。“骨势”出于笔力,“媚趣”在于形势。在南朝书论中,“天然”与“工夫”、“骨势”与“媚趣”相伴而生,并不厚此薄彼。

王忠勇 139cm×69cm

古质今妍

“古质”“今妍”是一个相对的历史范畴。在书法审美上,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指书体演进的差异;二指个人选择与风格的差异。“古质”是说时代比较早的人的书法质朴、自然;“今妍”是相对于“古质”而言,是时代较晚的人的书法特征,华美而新潮。

刘宏卫(1) 233cm×42cm

“物情”与“形式”

“物情”的理论基础源于玄学,会産生“时空融合”式的移情效果,万物有情,人与万物同情。王僧虔首次涉及到书法创作活动中的“情感”与“形式”的联系等问题,认爲书法艺术的创作动力是内心的情感与天地万物的融通。好像从虚无中寻找到能表现与心灵吻合的形象。对于书法创作,此文还涉及心、眼、手、笔之间的联系,以及主体精神中的情、思、志三个方面在创作活动中的作用。

杨科云 192cm×29cm

书评体例的发端与对“神明”的祈尚

袁昂《古今书评》采用了形象描述的方式来评价各家的书法风格,把书法作爲展示人的主体精神的艺术形式来对待,开辟了书法批评中从关注形式的完善到精神追求的转化,带来了书法内涵探讨的深化。对“神明”的祈尚,将书法艺术从表现自然物象、生命形态的筋骨之力提升到人的精神层面,而精神包括风度、才智、情调、生命力等综合因素的发越。

张志庆(1) 52cm×32cm×6

九品论书

庾肩吾《书品》取法于汉魏时期人才评定选拔的“九品官人法”,以九个等级将古代的书法家排定座次,以见出他们书法的优劣。庾肩吾认爲张芝书法“工夫第一”,锺繇书法“天然第一”,王羲之书法“工夫”“天然”都居中,意谓兼有两家之长,而无两家之短。庾肩吾认爲当时五花八门的书体虽是奇珍,但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书体,则不作爲重点。他所关注的是隶书(包括楷书)、行草,并对隶楷二体的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庾肩吾九品论书,开以品论书之先河。

曲庆伟 137cm×43cm

北朝的文字规范与书法价值观

江式重视的是汉字的标准性,希望社会上通用的汉字能够有统一的标准,并符合文字的本原,而不是向壁虚造。顔之推告诫自己的子孙,不要用主要精力来研究书法这个小道,稍须留意即可。北朝书家以崔、卢二门爲最,多习锺繇、卫瓘,复渐知二王,汉族士大夫多深藏不出。北朝实际上对书法艺术问题没有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而主要关注文字的正、俗。

王卫军 69cm×70cm

尽善尽美标准的确立

唐太宗李世民首次援引儒家的“尽善尽美”的价值观来表达他心目中理想的书法,将王羲之树立爲絶对的典型,其他书家被悉数摒弃。尽善尽美的要求真正触及到文字书写的两面性,既要标准、适用,又要美观。唐太宗专门撰文研究王羲之的书艺,观点鲜明,是一个创举。

王厚祥 240cm×124cm

詩人的書法理想

詩人的書法理想反映出唐朝中期書法批評的一個整體觀念:强調“風神骨氣”,提倡意興,標舉狂逸,張揚天性。理想的書法藝術應充滿生機活力,充滿浪漫與激越的精神。他們的觀念中非常重視才情,并需要將它發揮出來。

王大禾(2) 96cm×59cm

古典完美的理想

《书谱》以王羲之书法爲典型来阐述理想的书法形态,并结合张芝、锺繇在草书、楷书方面的成就,以及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书法创作的内在规律进行总结,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书法理论系统。孙过庭更是古典完美书法理想的阐释者。他的完美理想涉及到书法艺术的每个环节,客观上推动了书法达性抒情的功用,提升了书法艺术的品格。

劉京聞 247cm×127cm

理想的書法

朱熹欣賞《十七帖》高妙氣象,既不讓法則束縛自己,在法則之内游刃有餘,又不故意去改變已有的法則,一切顯得那麽從容自然,好像是從作者胸臆中流出。朱熹看重的是《十七帖》對於“法”的安守,守法就意味着對公共規則的尊重,契合天理。在不違離法則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存天理,滅人欲”理學思想的體現。所以,朱熹認爲《十七帖》是理想的草書,并非一味要求端嚴,而是根據不同的書體呈現出相應的風神韻致,這與朱熹一贯强調的道學品格并不矛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