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不批评 不惩罚 不纵容 用智慧化解冲突

不批评 不惩罚 不纵容 用智慧化解冲突

时间:2021-03-24 19:49:04

相关推荐

不批评 不惩罚 不纵容 用智慧化解冲突

有了孩子,我们可能会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也可能带孩子做客其他家庭,或者几个家庭相约一起带孩子外出游玩……孩子们凑到一起,难免出现各种状况,争抢玩具啊,意见不合啊,争宠啊……于是,冲突就可能发生。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我们要不要介入?如果介入,会不会剥夺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权利,妨碍孩子成长?如果不介入,会不会冲突升级,引发更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问题?有没有皆大欢喜的模式,既化解冲突,又不妨碍孩子成长,还能让孩子开启智慧?

所谓法无定法。要不要介入孩子们的冲突,是没有定规的。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自行处理,给他们机会自己去解决问题。也有些事情,我们确实有必要适当介入。家长适当介入,有三个好处:一、可以避免冲突升级伤到孩子。二、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升社交技巧,增进关系。三、引领孩子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让冲突消解于无形。

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该介入?有时候不是那么好决断,所以需要把握一个原则——两害相权取其轻。哪种方式对孩子更有益,那就采取哪种方式。

其次,在介入时,家长需要注意两点:一、要避免因个体牺牲整体或者其他个体,这对其他孩子不公平。二、要避免因整体牺牲个体,这对个体不公平。我们有这样的意识,处理问题就会相对比较公正公平。

当然,在冲突发生的当下,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做出回应。我们的回应模式可能不是最好的,这很正常,也没关系。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回应正确。事后,我们可以多多反思,保证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可以做出更恰当的回应就好。反思的过程就需要分别站在冲突双方或者多方的立场去体察孩子们的需求、感受与动机,还需要跳出来,站在一个与事件全然无关的立场去分析各方的需求、感受与动机,思考解决方案。最佳的解决方案当然是皆大欢喜的方案。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我们可能倾向于否认皆大欢喜的可能性。之所以认定它不可能,是因为我们受限于时间、空间、对象的束缚,在二元对立的观念里跳不出来。如果能够跳出来,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其实,皆大欢喜也还是有可能的。

让我们举个例。顺带也算是回复了某位网友的提问。下面的例子虽然发生在学校,其实也同样适应于校外多个孩子相聚的情形。有位网友提到,他所带班级的孩子们最近爱上玩一种纸板游戏。上课的时候,有个孩子在偷偷玩,结果引发其他孩子跟着效仿。这位老师非常有爱心,不想伤害这个带头偷玩纸牌的孩子,所以这样处理问题:“我也借机拿了两张拍啊拍,后来有同学就提出意见说这样会影响大家上课,老师这样做不对。那位同学依旧不想收,但是没有那么大声拍了,我问同学们发现什么不一样,他们说更小声了,也趁机表扬他:你的心里还是装着同学们的。”这位老师事后还有很多反思,能够如此用心地对待孩子们,让我由衷地敬佩。

实际上,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个场景下的问题,有很多的切入点。如果以偷玩纸板的孩子的立场作为切入点,就会发现,触动他在课堂上偷偷玩的动力无非以下几种;一、真心喜欢玩,控制不住。二、试探老师的底线。三、吸引老师及同学的关注,获得一种“你看,我很厉害!你们都该看到我”的满足感。四、对课程内容没有兴趣,试图借此消解无聊的感觉。不管他出于什么动机,老师回应的方式都很重要。制止他的这种行为是必须的,但怎么制止,就各有千秋了。孩子玩纸板不是错,错的是他不该在这个时间、这个场合玩。所以,不需要批评他,惩罚他或者没收他的纸板,一样可以制止他当下的这个行为,让它朝着另一个方向转化。

假定孩子就是纯粹喜欢玩,控制不住,我们可以考虑四步走:

一、表示理解:“某某同学,我知道你很喜欢玩纸板。嗯,这个看起来确实也很好玩。玩纸板不是错,谁都可以玩。”

二、及时制止:“但是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不能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这对他们不公平(同时也安抚了被影响的同学)。所以呢,请你先把纸板收好。”

三、拉近感情:“待会儿下课,请你教教我怎么玩。课后,我们对决一下,大战N回合。以后同学们有什么好玩的游戏,也请大家课后跟我分享,但是不可以在课堂上玩。这是我们的规则,大家都必须遵守。我相信你们都能做到!好,我们继续上课。”

课后,老师其实是真可以跟孩子打成一片,玩那么一会儿的。这样,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就会很亲近,又不失威严。因亲近,孩子就会更乐意服从。事后,老师还可以给这个孩子布置一个额外的作业,鼓励他总结经验教训,编一本《纸板玩法秘笈》,拿到班级跟同学们分享。借此机会,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遵守课堂纪律,勇敢承担,为自己的行为向其他同学道歉,并借机表扬他,在班级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敢于承担的良好氛围,等等。如果全班绝大多数孩子都爱上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有没有可能跟孩子们要学的内容结合?比如能否融入到数学、物理、作文这些课程中去?等等……这样的老师,有爱,有温度,有底线,有智慧,孩子们就会既喜欢他又尊敬他,还会服从他。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有更多的切入点,比如,从反对在课堂上玩纸板的孩子的立场切入,从老师的立场切入,从整体的立场切入……每一个切入点,都可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并融入更多的教育元素,转化为协助孩子成长的契机。至于从哪个点切入,可以视情况而定。如果反对玩纸板的孩子情绪强烈,也可以考虑先从他们的立场切入。在平息冲突,课程结束之后,可以再做一些善后的工作,弥补情急之下处理不够妥当的地方。这里我们就不深入探讨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发评论继续参与。

这个思路适合老师,当然也适合家长。总之,站在爱的角度,运用智慧把思路打开,就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琢磨出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