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13个思维模型之6

【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13个思维模型之6

时间:2018-10-01 21:27:10

相关推荐

【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13个思维模型之6

这是第二篇,介绍芒格铁粉Shane Parrish总结的查理·芒格113个思维模型中的第6-第11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第一篇:【思维模型】113个思维模型之1-5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阅读Shane Parrish的原文,英文写的很清晰,不难懂。

Mental Models: The Best Way to Make Intelligent Decisions (113 Models Explained)​www.fs.blog

6. 人们只看到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Confirmation Bias

有个很有趣的实验:

让被测试者看一对人脸照片,选出更喜欢哪张脸,选择完后,测试者把被选中的照片递到被测试者手中,请他再次确认。

测试中,测试者偷换了其中3张照片,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会指着自己其实没选中的图片说:“对,我刚才选的就是这张”。有趣的是,询问为什么选这张照片,大多数人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比如很性感、像我朋友...

我从这个试验学到的是:

我们总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或决定辩护,我们对于自己曾经肯定过的事情,总是会千方百计去维护,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像一名赌客如果下了注买了某匹马后,马上对这匹马的信心大增。

据说朋友圈最容易开撕的两个话题,一个是星座,一个是中医,有趣的是,争论的结果不是大家达成一致,而是更加坚信了各自的观点。

为什么?

巴菲特有句话很好地解释了原因:

What the human being is best at doing is interpreting all new information so that their prior conclusions remain intact.”

人类最擅长的是,让新信息的解读,支持自己一贯以来的认知。

人类习惯在信息中寻找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论据,而不是认真思考自己可能的不足,心理学家对此的解读是,如果我们轻易接受一个跟我们以往的认知不同的观点,我们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为了消除紧张,我们就会放弃或改变其中的一个认知,迁就另一认知,从而消除冲突。

《影响力》这本书提到了“承诺与一致”:

我们总是倾向于和我们过去的承诺、所作所为保持一致。

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或者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我们总是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强迫自己相信自己作出了明智的选择。

网上有句话: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要填上,就是这个意思...

Robertson Davies说:

The eye sees only what the mind is prepared to comprehend.

眼睛只能看到心灵准备理解的东西。

我确实一直认为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立场,所以请时刻警惕别让自己只看到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7.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

美团的王慧文先生有个演讲,他把互联网公司分成下图中的3类:A、B1和B2。

他说了一段很有趣的话:

...A、B1、B2三个不同的特征,其实塑造了对应企业的核心能力,或多或少也塑造了哪些公司跟哪些公司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及或多或少塑造了一个公司能做哪些行业和不能做哪个行业。 ...

每一个公司在这个里面会有主要的坐标选项,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公司在另外一个栏里面会有涉及。一般来说,一个公司在另外一个栏里面成功率不会太高,不信你们看一下。

比如说...腾讯,他们作为A栏的公司试过做B1的业务易迅。他们认为做B1的业务不如刘强东,后来就把易迅卖给京东了。腾讯在试过之后就改变了态度,说我主做A的业务,A之外的其他业务主要以投资的方式参与。

其实类似的话,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也提到过:

,我和李开复博士等人多次谈论科技公司的兴衰。我们一致认为一家公司的基因常常决定它今后的命运。

...微软的基因是操作系统所以做不好互联网;雅虎没有技术基因所以做不了搜索;摩托罗拉植根于模拟通信的基因所以它在数字移动通信领域注定要失败。

在我个人看来,吴军博士提到的“基因”不妨理解为企业的能力圈。

强大如微软、腾讯尚且有自己的能力圈,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曾惊奇地发现周围许多IT朋友,都有开一家咖啡馆的梦想,可是,我们真的具备开咖啡馆的经验吗?我们真的了解咖啡吗?对于咖啡馆的日常运营,有多少人真的了解?

许多人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平均来讲,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刻意训练的时间需要达到一万小时,按每天4小时,也需要7年的时间。我们大多数人穷其一生,能在1-2个领域成为高手就非常难得,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要承认自己有许多不熟悉的领域。

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刻意训练,成为其中的绝顶高手,是获得尊重的最佳方式。

8.第二层次思维Second-Order Thinking

Howard Marks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提出了“第二层次思维Second Order Thinking”,他举了一个案例:

第一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买进股票吧”。

第二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家好公司。股票的估价和定价都过高;让我们卖出股票吧”。

根据我的理解,Second-Order Thinking提醒我们要做到3点。

多想几步:

许多失败的方法都因为只想了一步:

校园里老鼠肆虐成灾,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宣布学生上交一只死老鼠就会得到 1 美元的奖励。

结果老鼠没减少,为了赚钱,许多人开始私下里饲养老鼠。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因此生活中大多数人在思考时习惯浅尝辄止,多想几步是培养Second-Order Thinking的好方法。

《策略思维Strategic Thinking》(我个人读过的最好的博弈论书籍)提到了制定合理策略的第一法则:

向前展望,倒后推理

展望你的最初决定最后可能导致什么结果,然后利用这个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佳策略,分析中要用博弈/决策树分析和概率期望值计算。

Second Order Thinking除了要往深处走,还要向宽处行——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不落俗套:

我曾经读过咪蒙谈自媒体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有个简单的方法,你先想最常规的角度,列出1、2、3,然后绕开它们。想新的。

FIrst Order Thinking是大多数人的状态,如果我们的思考和决策与别人完全一样时,我们很难有胜出的希望,因此必须努力做到不落俗套,才有增加获胜的可能。

最后,对于曾经的决策,我们需要复盘反思,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给出了一个复盘好方法。

复盘反思:

人类有敝帚自珍的毛病,一定做出的决定,就会想法设法维护,给自己找借口,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推荐为决策做“决策日记decision journal”。

每当我们做出重要的决定后,尽快记录下当时的精神状态、决策依据和期望的目标等,这样有助于在日后进行决策反思时,回到决策的真实初始状态,反思自己在决策思维上的不足。

9.保持冷静和耐心Mr.Market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指出了“市场先生”的概念:

这位市场先生非常情绪化,他特别擅长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别人,从而让别人做出错误的投资和决策。

格雷厄姆想借此说明大多数人的情绪受到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影响,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常常会在情绪的大幅波动中作出疯狂的决定。

巴菲特特别认可这位老师的观点,他强调投资者必须保持冷静,当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时候,聪明的投资者能够以低于公司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或高于价值的溢价卖出股票。

冷静会让我们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中国人说“事缓则圆”,就是碰上急事时,不能慌乱,考虑好全局,找到好的切入点再放手施为,这样才可能圆满解决棘手的问题。短期和长期去看同一件事物,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格雷厄姆有一句精辟的比喻:

短期来看,市场是一个投票机(voting machine),但长远看,它是一个称重机(weighting machine)。

从短期看,一家公司的股价是由有兴趣参与投资的人来决定的,投赞同票的人越多,股价越高,而长期来看,一家公司的股票是由自身的业务价值决定的。投票是主观的,投票人的标准和情绪状态各不相同,而称重则是客观的,有国际通用的单位,谁轻谁重,脱光了秤一下就清楚了。

所以说,只有当大潮退去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10.概率思维Probabilistic Thinking

丹尼尔·卡内曼和特沃斯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实验:

有两家医院,大医院平均每天有45个婴儿出生,小医院每天有15个婴儿出生。

在一年的时间中,每个医院都记录了超过60%的新生儿是男孩的日子,你认为哪个医院有更多这样的日子?

答案1:大医院

答案2:小医院

答案3:两家医院基本相同

结果:56%的人选择了3,各有22%的人分别选择了1或2。(出处:Insensitivity to sample size)

而根据概率理论,样本数越大,大数法则越稳定,因此大医院比小医院更趋向于50%的正常值。正确答案是2。

人类天生缺乏概率思维,赌场和彩票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弱点,让我们相信下一次就会有奇迹出现。

记得大学选课时,刚开始总是人山人海,大家争先恐后,生怕热门课被别人选走,可是熟悉概率学的朋友稍加分析就知道,如果不公布已经发生的抽签结果,中签概率跟抽签的先后顺序没有关系,什么时候去选课,中签概率都相同。

有个问题:

假设你有两个选择:

1)直接拿一百万美元;

2)有一半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还有一半机会什么都没有。

选哪个?

据说标准答案是:

普通人选择1,

学过概率的选择2,

概率学教授会去找一个有钱人,对他说:“我把这个选择权卖给你,但是首付100万美元,如果你中了一个亿,我要求再分成一半。

我?

我会去找一群学过概率的有钱人,跟他们说:“我有个50%能中1亿美元的大好机会,出价4999万美元,谁要?”

11.请勿怀疑一切Default Status

Shane Parrish把“Default Status”列在General Thinking思维类别的最后一条,我认为有压轴之意。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对现代科学的一些共识提出质疑:

为什么生命一定要是碳基生物,而不能是硅基生物呢?

为什么永动机不能存在?或许今天热力学乃至所有的物理学理论其实都是错误的呢?

为什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必须要高等数学的知识,初中数学一定不可以吗?

你们科学家——人类最伟大最有知识的群体是不是太TM没有想象力了,能不能保持更开放的心态?

面对这样的质疑,罗辑思维曾经给出这样的观点:

科学的气质:第一、傲慢、冷漠;第二、排外、闭塞。要推动知识成长,必须标准苛刻。 如果不是在科学的逻辑(西方的知识体系)下长出来的结果,则不予承认。科学不是真理的草原,到处盛开鲜艳的花朵,而是一个老枝盘藤的树木,科学不认奇思妙想,只认老树上发出来的新枝。

类似的话,提出“公用地悲剧”的加勒特·哈丁在他的大作《生活在极限之内》也说过:

The scientific mind is not closed: it is merely well-guarded by a conscientious and seldom sleeping gatekeeper

科学的思想不是封闭的:她只是被有责任心、几乎彻夜不眠的看门人严格把守。

这就是Default Status的精髓: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讨论或分析任何问题,一定有一些不证自明的常识或者共识,类似欧式几何中的公理,如果有人质疑它们,质疑者需要自己履行举证的责任。

美国专利局曾经因为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受理永动机专利的申请,被迫在19宣布不再受理任何永动机的专利申请。

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是否有扼杀科学发展的嫌疑,严格地讲,热力学定律确实不是终极真理,它只是现阶段基于有限实验,人类普遍接受的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知而已。

但是,假如任何现有科学理论都可以被挑战质疑,在被证伪之前,每一个设想都应该被当作真的,那么科学界马上就会被各式各样异想天开的提议压倒,科学的进步反而受到阻碍,这就是Default Status存在的价值。

由于机会成本、资源/时间/精力有限,我们的思考分析必须聚焦在某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上,而不是质疑一切。

怀疑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更加坚信?

第三篇:【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13个思维模型之12-18

图片来源:美团点评王慧文:互联网有AB面,最惨烈战争发生在B2_艾瑞专栏_艾瑞网,《罗生门》:永不为人知的凶手却是最不重要的,Circle of competence,Confirmation and Anchoring Biases in Medicine,Robertson Davies,Circle of competence,Confirmation and Anchoring Biases in Medicine,René Descartes Quote: “De omnibus dubitandum.”,/mr-market-has-quite-a-temper/Mr. Market Has Quite a Temper/mr-market-has-quite-a-temper/,BUFFETS QUOTES [PAGE - 4] | A-Z Quotes,中国民间科学家发现电荷不存在!真相无语,How a Decision Journal Changed the Way I make Decisions (Template Included),【知之为知之的下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爱装网家居百科,Success Archives - Page 2 of 4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