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秀才 举人 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秀才 举人 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时间:2022-04-10 03:21:16

相关推荐

秀才 举人 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秀才、举人和进士在古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我觉得分别应该对应着现在的专科、本科和博士。

古代的”高考制度”,叫科举考试,而现在叫高考。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考试都是为了给国家选拔人才。但是古代和现在的考试的组织形式,考试的内容及每年考试的人数上都不尽相同。

在现今,孩子们从6岁上小学,到18岁考大学,历经十二年寒窗,如果考上一个好大学,算是光宗耀祖了。在古代也是如此,古人也是非常执着的参加科举考试,有的父亲和儿子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儿子都中状元了,他可能还在参加乡试。而一旦中举人,中进士,古人也是非常兴奋的,我们都学过《范进中举》,就是说的范进中了举人而乐极生悲的故事。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与我们现代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情况做一下对比。我们现代教育也分四个等级,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而古代科举考试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在古代所有的读书人,经过一个小小的考试后,成为童生,也叫童子,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对所有的读书人都称作学生一样。

第1级的考试是院试,是最低级的考试,考中者就是“秀才”。中了秀才才有资格进行后面的考试。也就是说下面三级的考试都是递进的形式,考过了就进行下一级的考试。如果考不过,可以再次参加,相当于学生的复读。

第2级的考试是乡试,每三年考一次,也是在本省举行,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高中的就是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中了举人就比较好了,可以做官了。如果不想继续参加下面的考试,就去做一个小官。如果继续参加下面的考试,那么前程会更进一步。

第3级的考试是会试,乡试之后来年的春天,在京城礼部官衙举行,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第4级的考试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就叫进士。殿试分三甲,一甲共三名,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二名为榜眼,三名为探花。

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通俗的讲,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

综合看来:

通过院试的考生,身份是秀才。

通过乡试的考生,身份是举人。

通过会试的考生,身份是贡士。

通过殿试的考生,身份是进士。

我认为,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分别应该对应着现在的专科、本科和博士。

中了秀才的人还不能做官,就相当于想在的专科,在大学毕业后,很多用人单位都明确提出,参加考试的人首先必须是本科学历。古代举人才能当官,也就是可以有工作了。从这点上来说,二人有相同之处。鲁迅笔下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先生,连个秀才也不是。在古代如果考中秀才,还是受人尊敬的,并享受一定的政府赋予的权利,比如适当的免一些苛捐杂税等等。

中了举人,就可以去做小官了,比如县丞等小官。就相当于现在的本科了,可以参加事业编或者公务员的考试。当然,如果考上事业单位,就可以工作了。而如果想更好一些,那么就继续往上考,相当于现在的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而中了进士,就可以到天子脚下,去京城参加工作了。刚开始,会进入翰林院,翰林编修,校书郎,相当于稍稍的实习一下。过一段时间,就被分配更重要的工作,起点可是很高的。并且,日后升迁的机会很大。如果是中了殿试一甲的三名人员,相当于现在全国的状元郎,在古代做驸马的大有人在。

自隋唐至明清1300余年间,大约考取进士162450人,武进士2万余人。其中,明清两代先后举行进士考试201科,中进士51624人。

清政府共举行了112次殿试,总的才录取26849人。 那么在清朝长达268年的历史上,那么就是平均一次才录取200多名进士。

所以,秀才——举人——贡生——进士,这头衔是逐级上升的。要想有大的作为,必须努力向上,再向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