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放射性脑损伤如何防治?这份共识请收好丨指南共识

放射性脑损伤如何防治?这份共识请收好丨指南共识

时间:2021-01-19 09:38:51

相关推荐

放射性脑损伤如何防治?这份共识请收好丨指南共识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原发及转移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偶发于电离辐射事故中。近年来,放射性脑损伤的确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为促进放射性脑损伤相关的放射治疗学、神经病学等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关注和认识,针对诊断与治疗做出正确决策,中国放射性脑损伤多学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委会联合相关的肿瘤放疗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现有研究和临床证据,就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诊疗相关原则达成共识。

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

多数放射性脑损伤病程较长,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或进行性加重,应遵循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定期复诊,坚持康复锻炼,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

1. 放射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

根据影像学表现和特点,晚迟发反应型放射性脑损伤可分为无病灶期、水肿期、坏死期、囊变期。水肿期及坏死期需要积极干预治疗,而无病灶期和囊变期则视随访过程的病灶进展情况确定是否积极干预。

(1)糖皮质激素治疗:

➤推荐意见: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每天0.5-1.0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 d,逐渐减量至停药;不能耐受冲击剂量患者,可予甲基强的松龙8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4d,逐渐减量至口服维持剂量。

➤注意事项:激素治疗不适用于肿瘤残留或复发,感染高风险,电解质紊乱未纠正,以及存在激素副作用高风险的患者。

(2)贝伐珠单抗:

➤推荐意见:贝伐珠单抗5mg/kg静脉滴注,每2周1次,共4个疗程;或贝伐珠单抗7.5mg/kg静脉滴注1次,根据病情使用2-4个疗程。

➤注意事项:贝伐珠单抗不适用于存在出血、囊性变的放射性脑损伤病灶,有动脉栓塞史或出血高风险患者应慎用。贝伐珠单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高血压。使用后2周内应注意监测血压,必要时可予口服降压药处理。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出血和动脉栓塞,一旦出现,应停药并积极处理。

(3)脱水药物:

➤推荐意见:建议仅在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出现病情急速进展,且影像学证实放射性脑损伤病灶存在急性占位效应时短期应用,疗程在5-7d以内。

(4)脑保护治疗药物:

➤推荐意见:放射性脑损伤急性期,使用注射用水2mL溶解鼠神经生长因子1支,肌肉注射,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

(5)自由基清除剂

➤推荐意见: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艾地苯醌30mg,每天3次口服。

(6)高压氧治疗:

➤推荐意见:高压氧舱内压强为2-2.4atm,90-120min/次,每个疗程为20次,必要时可重复1个疗程。

对症支持治疗

(1)抗癫痫治疗

➤推荐意见:根据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选择用药。

(2)改善认知功能

➤推荐意见:盐酸多奈哌齐10mg每天口服1次,疗程24周;或盐酸美金刚10mg每天口服2次,疗程24周。

(3)积极治疗精神情感症状

➤放射性损伤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者有偏执、激惹表现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4)改善其他症状

➤推荐意见:起始剂量普瑞巴林75mg,睡前1次,3-4周内逐渐加量至有效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2. 放射性脑损伤的手术治疗

➤推荐意见:对于放射性脑损伤病灶进展快速、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以及占位效应明显、颅高压症状或者相应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的患者,推荐积极手术治疗。

3.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后随访和评估

放射性脑损伤需要长期随访,针对病情变化及时评估处理。

(1)随访内容:包括定期的神经系统专科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常规、心肺功能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筛查、认知功能评估、垂体轴功能检查。

(2)推荐的量表:记忆力受损是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需要医师配合使用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协助诊断,临床常用的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由于MoCA涉及更多的认知功能域,尤其是视空间和执行能力方面的检测,对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重点推荐。LENT/SOMA分级系统能够较快速地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治疗前后对比。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BREF)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领焦虑量表(HAMA)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抑郁和焦虑评定量表,也适用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

放射性脑损伤的预防策略及影响因素

1. 放射性脑损伤的预防策略

目前应用较广的放疗技术是适形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该技术可以在保证大脑或各个受照射区域放疗剂量基础上,降低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而新兴治疗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特别是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立体定向消融治疗(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图像引导故射治疗(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GRT)、质子重离子治疗以及基于MRI图像重建的靶区勾画等各种新型放疗技术,促使医务工作者需要对放射相关的正常组织损伤有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以提升对故射性脑损伤的预测、预防及治疗水平。

2. 放射剂量、分割模式及体积限量

➤推荐意见:基于放射治疗正常组织耐受体积限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ormal tissue effects in the clinic,QUANTEC)推荐意见,全脑的体积限量为Dmax<60Gy,V12<10%,颞叶的体积限量为Dmax<60Gy,V65<1%,脑干的体积限量为Dmax<54Gy,V65<3mL。

此外,放射性脑损伤还受许多临床因素互相影响,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认知水平、教育水平等;患者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合并脑血管疾病;个体对射线敏感性;肿瘤特点和综合治疗方案,如颅内病灶的大小、病灶位置、肿瘤相关的癫痫发作、副肿瘤综合征、全身化疗等,尤其是同步放化疗,可以显著增加放射性脑损伤的风险,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阐明,需引起注意。

医脉通整理自:中国放射性脑损伤多学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业委员会 .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