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在改革中创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改革中创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时间:2023-03-06 22:32:12

相关推荐

在改革中创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02-14 13:14)

标签:

分类: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企业开始的,如果说,从1984年以来中国有哪一张报纸以服务中国企业改革为已任,《中国经营报》无疑排在最前面。这张报纸不仅参与并推动了中国企业近三十年的改革历程,更重要的是,它用本身的变革,实践并坚持着中国企业改革所提倡的基本逻辑。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家报纸在1988年3月22日的头版大标题是《“乌纱帽”何足恋企业家已足矣》,而这个头版即便是放到今天,甚至十年后,我觉得都不过时。

近些年来,我们不太讲改革,而更多讲发展。近些年来,我们不太讲民营企业改革,而更多讲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但如果我们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进程去看,真正的逻辑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那就是对市场经济本身的机制力量的挖掘。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切似乎都很伟大,唯独在经济机制上几百年来摆脱不了一个基本的制约,那就是对“能人”的依赖。而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把平凡的人,从“能人依赖”中摆脱出来的机制,正是这种机制,创造了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奇迹。

明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这一逻辑上我们终于发现,“梦中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背后的逻辑,仍然要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只不过过去主要是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松绑,现在主要是从市场体制到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创新,未来主要是“全民企业家精神”的文化与组织创新,没有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解放,哪有创造力的解放?而当我们把制造到创造的关键点聚焦于体制中的企业家,或者企业中的员工,而不是技术或设备的升级,一切又似乎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原点,那就是 “改革”。

同样,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经济发展,从而替代了“十一五规划”中强调的经济增长,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转型,但伟大的转型之路从哪儿开始?我觉得仍然要从重新认识广大的成长型民营企业开始,民营企业不转型,经济转型从何谈起?可民营企业的转型并不简单是一个观点问题,或者技术升级问题,民营企业转型显然更多的是一个制度创新问题,那就是,对于那些渡过了个人财富期的民营企业家来说,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制度环境,让他们不再为财富奋斗,而是为社会地位与社会声望奋斗?否则,富人的移民潮将导致中国经济空壳化。

就此而论,今天的中国企业仍然需要高举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名字叫“改革”。上个世纪80年代,柳传志,张瑞敏,王石,李东生等体制内的普通人,借“体制改革”之力量创业成功,缔造了中国优秀的一流企业,他们也成为今天中国商业舞台最耀眼的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联想,海尔,万科与TCL这样一批企业的发展历程,体现的是中国改革的力量,而改革的核心在于解放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的潜力。我们不应当纠结于一时一事的困难或阻碍,在任何困难或阻碍面前,我们应当问一下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是什么制约了困难或阻碍背后那些“人”的潜力?

而对人的潜力的释放过程,我们就叫创新。在这里,显然我们不再把技术的进步当成创新,而是把激发技术人员创造精神的机制当成创新。我们也不把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当成创新,而是把释放企业家精神的机制当成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严重落后这样一种不合理,完全可以追溯到民营企业家背后金融体制对“固定资产的偏爱”,当银行强调必须用固定资产抵押才能贷款的时候,企业会发展向何方?甚至我们完全可以追溯到教育体制对“考试”的过份追求,从而导致“需要智慧的服务人才供给不足”。

基于对人的“创新”定义,以及基于对人的束缚的“改革”追溯,让我们懂得要打造“苹果”这样创新型的公司,前提首先是要反思像“格兰仕”,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优秀公司,为什么他们对劳动力低成本如此“迷恋”?反省移民的民营企业家中,有多少人是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才转而放弃奋斗?反省像联想,TCL,华为国际化历程所暴露出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主体企业家群以及主流媒体足够的关注?

要知道对低成本劳动力的迷恋背后,是创造性劳动者得不到足够的报酬激励。要知道企业家过早追求消费与享受,那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衰竭。要知道联想,TCL,华为今日之国际化,乃是为明天所有中国企业在探路呀!我想,这也是《中国经营报》这样一些有使命感的主流媒体的追求,那就是通过聚焦中国企业成长中的重大问题,推动中国商业文明的历史进程。

十年前,我从美国做访问学者回来,那时正值中国加入WTO,深感中国企业与世界级企业的差距,我写了很多文章呼吁中国企业反省自己的发展战略。当时我投了很多报刊,无人采纳,感谢《中国经济报》采纳了我的文章,并开辟了专版“五百强论剑”,从此,像我这样一批海归的“新管理专家”找到了一个与民营企业家对话的窗口,也让我由此走上了十年服务中国成长型企业的咨询培训之路。

今天之《中国经营报》已经成为中国主流商业媒体的领导者之一,今天之中国企业也来到了一个新历史阶段。对于一家致力于追求中国商业文明建设的报社而言,27岁的《中国经营报》 仍然很年轻,正如她所服务的中国千千万万成长型企业一样的年轻,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拥有未来。作为一个并不年轻的管理专家,我希望自己融入这家优秀的报社而年轻,而拥有未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