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文化与文明:中国与中华的道德内涵

文化与文明:中国与中华的道德内涵

时间:2018-12-20 13:55:19

相关推荐

文化与文明:中国与中华的道德内涵

作者:

时间:-10-14 10:02:51

分类:

标签:

文化与文明:中国与中华的道德内涵与精神信仰

张正春

所谓“文化”与“文明”,今人说得很多,却很少明白其中究竟。古人所谓"文化中国"与"文明中华"有特殊内涵,不可不察.

据《易经》关于“贲卦”的彖传: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中的道理值得深入考究: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文明以止”与“刚柔交错”相对应,是卦象分析。“观乎天文”与“观乎人文”是互相解释的关系,不知“天文”则不能知“人文”,这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关于现代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最早也是《易经》出现在乾卦“九二”爻辞的《文言传》中: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这里的“天下文明”具有特殊涵义。只有从整个乾卦《文言传》的意义中全面把握,才能准确理解。"九二"所谓"见龙在田"是指"龙德"普施天下,"土"化为"田",此乃"振民育德"之意也.就乾卦卦象而言,若论内外,"九二"是内在的"盛德",而"九五"是外在的"大业",此"内圣外王"之义."内圣"与"外王"是统一的不可分割之"整体"."九二"之德必摄"九五",而"九五"之德必兼"九二".圣德圆满,上下一贯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始终如一),"龙德"万象,不离其本;天地合德,阴阳互根.<易>之"龙德"就是"圣徳",或曰"君徳",或曰"天徳",无非"圣人之徳"之别称也,所谓同物而异名也.乾卦之"龙徳"万象,本于"圣徳"之化,表现不同,本质相同."天则"就是天道,"天道"与"天徳"互为表里也.无论是"初九"还是"上九",无论"九二"与"九五",也无论"九三"与"九四",其辞不同,其德则本于一,道贯始终上下内外一体同仁,不可拘泥于卦象与爻象也.

初九曰:“。”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利见大人’。也。”九三曰:“君子,,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忠信所以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无咎。”何谓也?子曰:“,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也。”上九曰:“。”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是以有悔也。”

关于“文明”的概念。对照《尚书舜典》理解,就很有意义:

乾卦“九二”《象传》:德施普也。《文言》:德博而化。

《尚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所谓“濬哲文明”,《书》曰“峻德”、“玄德”,《易》曰“盛德”、“君德”、“龙德”,亦即“圣德”之谓也。

《易经》之《文言传》对于乾卦之“德”有一个深刻论述:

君子以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在儒家经典中,“文化”与“文明”都是“德”之流行,属于“明德”之化,所谓“德化”与“教化”也,乃"德教之化",化于圣人之教,亦"圣德"之所化也。"化"于内而"彰"于外,"移风易俗""化民易俗"谓之"风化"也.

“文化”是“德”之用,“文明”乃是德之体也。无“德”则无以“明”,无“德”则不足以“化”。这才是“文化”与“文明”的内在涵义。古代汉语中所谓"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或者说"文化中国"与"文明中华"别有深意.所谓"中国"与"中华"具有特殊的道德内涵,不同于一般名称,而是"德称",非其德不足以称之.汉字"中"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中道"和"中庸之道"的特定内涵,有"中庸之道"与"中正之德"之寓意.子曰:中庸之谓德,其盛矣乎!所谓"中国"与"中华",所谓"文化"与"文明",不是一般的汉语词汇,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基本概念,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信仰,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道德"二字,大有文章,现代汉语已经不能准确理解其本意了,必须正本清源才能有所了解.

根据"河图"与"洛书",中国乃是"五行之中",或曰"天下之中",故谓"神州".其中颇有意义.

《礼记》之《乐论》对于“文明”有一个深刻论述: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端者,端正也.德者,天性之本,人情之中正者也.乐者,德之中华道之文明者也.古人所谓"文化"与"文明"皆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真诚至善尽善尽美者也.故曰"情深而文明",故曰:"气盛而化神",有"神明之德",有"神化之用",德博而化妙用无穷.

古之所谓“文明”乃是“性德”之发明,礼乐文明,无不来自于性情,性情之正、文明之盛,不可伪也。由此可见"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之本义也."中国文化"另有深意,"中华文明"别有内涵.不可等闲视之.

总而言之,有道德之内涵才能谓之"中国文化",有精神信仰才是"中华文明"之正.中国之道德,中华之信仰,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明,千秋不朽,万劫不灭.

马一浮说:“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家人之象也。始于立国,终于化成天下,须从以甚至言行(修养)做起。这便是立身行己最切要的功夫。”(《马一浮卷》52页)。中国传统“学问”的核心是“道德”。离开“道德”就无所谓“文化”与“文明”,也无所谓“学问”。马一浮对于儒家所谓“学问”有一个精彩的论述(详见52页至56页。)‘(参考文献: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马一浮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参考文献:

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马一浮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马一浮论学问

邓新文:《马一浮六艺一心论研究》介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