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鼻渊(中医)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鼻渊(中医)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时间:2018-08-04 22:37:27

相关推荐

鼻渊(中医)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疾病名称(英文)rhinorrhea with turbid discharge(TCM)拚音BIYUAN(ZHONGYI)别名西医:急性、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西医疾病分类代码鼻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中医病证西医病名定义中医释名本病是以鼻流浊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头晕胀闷,鼻道有脓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西医病因中医病因多以“感冒”为发病诱因。季节地区人群儿童患者居多。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鼻渊指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蕴热,蒸灼鼻窍,或因脏腑虚损,邪留鼻窦所致。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1.风热犯鼻证:鼻塞,涕多,色白或为黄粘涕,嗅觉减退,或出现头面部疼痛,鼻粘膜红肿,中鼻甲肿胀,中鼻道或嗅裂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局部可有压痛或叩痛,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胆经郁热证:涕黄浊而量多,有臭味,鼻塞甚,头痛较甚,鼻粘膜红赤肿胀,中鼻甲尤甚,鼻腔积留黄绿脓,源于中鼻道或嗅裂,患窦局部压痛明显,发热,口苦咽干,头昏目眩,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3.湿热蒸鼻证:涕黄浊,常流不止,鼻塞,嗅觉不敏,鼻粘膜红肿,中鼻道或嗅裂有多量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头晕重胀,体倦不适,纳差腹胀,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4.气虚鼻窍失充证:常流浊涕或粘浊涕,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不已,鼻通气不佳,嗅觉较差,鼻粘膜暗红,鼻甲肿胀,尤以中甲水肿明显,或有息肉样变,头晕不爽,体倦乏力,健忘,恶风自汗,咳吐痰稀,面色萎黄或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1.有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者常为单个鼻窦患病,慢性者多为数窦或全鼻窦同时患病。

2.急性者发病迅速,病程较短。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患窦局部疼痛,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等症。

3.慢性者以长期流脓涕不止或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常有鼻塞。或有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症。

体检急性者: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明显,患鼻窦开口所在鼻道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患窦局部压痛明显。慢性者:检查见鼻粘膜暗红肿胀,中甲水肿,中道及/或嗅裂有脓。电诊断影像诊断X线、CT扫描可协助诊断。实验室诊断1.体位引流法可助判断脓液来自何窦。2.上颌窦穿刺有利于上颌窦炎的确诊血液急性发作期血白细胞可升高。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1.鼻窦痰包:患窦局部可见无痛性膨隆,鼻窦x线片或CT扫描可确诊。

2.鼻窦良胜与恶性肿瘤:诊断有怀疑时,及早行鼻窦x线片或CT扫描,有助于早期诊断。

3.鼻窒:以长期鼻塞为主症,鼻甲肥大,有时有少量粘液性或脓性浊涕。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可以发展成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并发症西医治疗中医治疗辨证论治:

1.风热犯鼻证:解表清热、疏风通鼻。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2.胆经郁热证:清胆利鼻。龙胆泻肝汤加减。

3.湿热蒸鼻证:清热化湿通鼻。除湿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4.气虚鼻窍失充证:益气煦鼻。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加减。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1.急性期用广谱抗生素,宜剂量大,疗程长。牙源性者配合甲硝唑或替硝唑。

2.鼻腔局部用药:1%麻黄素滴鼻,并配合应用抗菌消炎滴鼻液。或用复方鹅不食草液、50%鱼腥草液交替滴鼻。滴鼻宜取仰卧垂头或侧头位滴药,以利药液直达鼻窦开口处。慢性患者,不宜长期连续应用鼻粘膜收缩剂。或用鱼石散吹鼻。

3.急性或亚急性期可配合理疗。

4.慢性上颌窦炎或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的急性上颌窦炎,可行上颌窦穿刺冲洗灌药术。

5.负压置换疗法适用于同时存在多窦慢性炎症患者。

6.常服鼻炎片配补中益气汤,或服藿胆丸。

7.穴位注射疗法:取迎香、合谷,1穴/次,用复方维生素B注射液0.2~0.5m穴位注射,隔日1次。

8.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必要时据病情行手术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鼻渊之病名出《素问·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