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罗辑思维》为什么败坏思维?

《罗辑思维》为什么败坏思维?

时间:2022-01-13 11:08:22

相关推荐

《罗辑思维》为什么败坏思维?

你好,学术星人

作者:拙棘

本号原创首发

编辑:吴伟

有几个走在时代前沿的朋友经常向我介绍印象笔记、喜马拉雅FM之类的新鲜玩意儿,可我一方面懒于研究新技术,觉得自己现在看书、做笔记的方法挺够用了,另一方面对新技术、新媒介的功用比较怀疑,我觉得在知识传播上更多发挥的是负面影响。

做算术,两个三位数相乘是我心算的极限,再复杂点就得用纸笔写下来算了。以前上讨论课时我也不喜欢进行太复杂的口头辩论,觉得推理过程漫长、概念反复界定的口头讨论到最后难免沦为修辞术的对决;最好还是弄个黑板把基本路数写出来,对着白字黑板有根有据地慢慢讨论、逐步推进。

学习知识也一样。跟信息不同,知识是体系性的,论证前后呼应、概念相互界定。那么,看书、写写划划,然后作段落小结,再提炼每章、全书的论证线索,核心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掌握知识的必要过程。不然只是浮光掠影过一遍,间或有些心得也是转眼即逝。偶尔回想起某个观点,也是脱离前后文语境的论断,没法还原为论证。

那么,各种小视频怎么“传授知识”呢?

首先,不能离一般见识太远,普通人的见识是接受新观念的最大凭靠,是观念传销的消化酶。

其次,必须简单化,不简单化就没法不动纸笔、对着手机听XXX扯几分钟就能获得一个明确的观念——这时“举小例子”自然比论证来得管用。

再次,必须有“整全”的许诺。各种心灵鸡汤、成功学的最大吸引力是给缺乏思考能力和意愿的人一个简明易懂的意义框架,生活中的各种困顿都可以放入其中得到解释,这就要求它卖的必须是面面俱到的十全大补丸,可以无限扩大自己的解释范围。

最后,不能冒犯听众,最多是轻微冒犯,就像做指压,短暂酸痛后是更大快感的释放。

因此,《罗辑思维》之类是在贩卖观点,而非呈现思考状态。它不引导你去往上继续思考,而只是给你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很简易的观念体系,让你心安理得呆在里面,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解释一番,从此恬然得道。

好的知识传播不会这么斩钉截铁。它传达给你思考的状态,把日常困惑梳理清楚,然后把现在没法解决的问题抛给你,并且告诉你,哪些思想家、哪个文本脉络也在处理这个问题,你要进一步思考就得进去阅读这些东西。

这是公共写作最理想的状态,从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东西开始谈,然后往上引导。不如承认读书、思考就是很累的,是有智识门槛的,并且与人生困惑相关的正经知识往往是会冒犯人的。

那些观念大补丸所做的无非是把复杂的思考简单化、娱乐化,把令人尴尬的自我剖析变成自我肯定。市场经济,迎合顾客第一,怎么让你舒服怎么来。而正经的学习无论在思考上还是在情绪层面都很难让人舒服。

如果没有能力和意愿进行系统且深入的思考,那么还是把自己托付给常识比较保险,这样至少不会变成奇葩。读读小说、历史还好,如果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又着迷于各种贩卖观念的书籍、自媒体,那么不仅不会变得更聪明,还可能丧失基本的常识感。

不过,这个时代好像也没什么健康的主流常识了?

最后,我们也是自媒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