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面对儿女教育父母如何做到不后悔!(学会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面对儿女教育父母如何做到不后悔!(学会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时间:2019-11-12 05:39:59

相关推荐

面对儿女教育父母如何做到不后悔!(学会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我们讲兴大利,种大福,要在哪里种?如果对于现实社会里头,种种状况你都能够了然,都能够明白,你就晓得,救人无过于消除他的错误知见。怎样帮助众生,放弃错误的想法、看法,学习圣贤人正确的观念。由此可知,这个事情是教育,《礼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领导全国的人民,什么最重要?教育最重要。同样一个道理,年轻人成家了,结婚生子了,家庭什么最重要?教学为先。所以,家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大根大本,做父母不容易!家庭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从母亲怀孕那天开始,知道自己怀孕了,就要教你的小孩,怎么教?我的心要正,我的行要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因为母亲起心动念、身体动作行为,都影响胎儿。今天讲父母爱子女,你要是不能这样照顾,你不爱你的子女,你的子女将来出世长大不听话,你自己要负责任,你没有把他教好。所以,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小孩生下来之后,他的眼睛一张开,他就能看到外面,我们要把什么给他看?要给纯正之法给他看,决不能让他去接触邪恶,邪恶的画面不能让他看到,邪恶的音声不能让他听到,从小培养他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是父母对儿女真正的爱护。

五、六岁要教导他读书,要教导他学礼,学礼就是有规矩,这是中国古代的小学。今天说实在话,非常可怜、可悲,我们没有受过这个教育,所以看到古书上的记载,非常羡慕。古人从小教起,那个印象非常深刻,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从小养成习惯,一生都不会改变。六、七岁教他做人的一些规矩,这有一本小册子《弟子规》,这个小册子里面所说的一些原理原则,一生他都奉行,都不会违犯,这是幼教,现在讲幼儿教育。古时候七岁上学,上学是上私塾,私塾的老师负责教学生,接受正式的教育。《弟子规》是学前教育,没有这个基础,不能接受正规教育。正规教育,老师教什么?教孝,教忠,教孝悌忠信,这是老师的事情。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怎么个教法?光是口头说不行,印象不够深刻,要自己做给学生看,父母要做给儿女看。

我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在家乡,一个亲戚的祠堂里面,有一位老先生在那里教私塾,学生有二、三十个人,我的父亲送我去上学,预先跟老师约好,上学这一天带我去拜老师。父亲带了礼物,这是束脩,供养老师的礼物,到这个祠堂的大殿,当中供奉着一个很大的牌位,「大成至圣先师神位」,那是孔老夫子牌位。先向孔老夫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我父亲在前面拜,我跟在后面拜。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子牌位的旁边,我的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再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老师坐在那里受礼。我们做学生看到,父亲对老师行三跪九叩首,你想想看,我们做学生的敢不听老师话吗?敢不尊重老师吗?我父亲对老师这么尊重,我当然要尊重,尊师重道,是父亲教的。老师接受家长这样隆重的大礼,他要是不认真教导学生,怎么对得起人家的父母?受这么大的礼,接受供养,供养多少倒无所谓,人家家长这样真诚,把子女托付给你,你要是不能好好的教,你有罪过!

尊师重道是怎样教的?父亲教的。父亲不在,一定是家里面的长辈,代表父亲教导你尊师重道。所以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的恩德,活到这么大的年纪,念念不忘!为什么会念念不忘?小时候父亲教的。在私塾里面,老师教导我们,他也是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生活教育,洒扫应对、穿衣吃饭,老师教的。老师做榜样,学生跟老师生活在一起。行有余力,这才学文。行有余力,行是什么?生活教育。都做得不错了,都很有规矩了,走路有走路的样子,站立有站立的样子,对人懂得礼节,对长辈应该如何,对平辈应该如何,你都懂得,从小养成习惯。然后再教学文,文是什么?识字。都是念古书,这些古书,老师只教句逗,只教你念。从前我们念的书,还没有标点符号,上书的时候,学生要拿着自己课本,老师拿着朱砂笔,给我们把句子圈出来。教我们念,就是字念得正确,不能念错,句子念得清楚。只教句逗,只教识字。

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扎根的教育多么重要!老师教导我们,全都是圣贤的教诲,这些书虽然念了,不知其义、不解其义,可是年龄大了之后,对于这些书,还是非常爱好。自己多读、多研究、多向人请教,逐渐逐渐能懂得这些意思,懂得的愈多愈欢喜。再观察今天社会的病态,多多少少能看得出一点根由。今天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今天怎样帮助自己?怎样帮助社会大众?在今天还是一句老话,无过于提倡伦理、因果、大乘的教学。

在中国传统的理念中,在一个家庭,作父母的一定要知道儿女在想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父母要是不知道,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如果他想错、做错了,你要想办法教导他、纠正他,这叫家庭教育。作父母对于子女,不但要养育他,要教他,《三字经》讲:「养不教,父之过」,父有过,母也有过,不能说是作母亲的没有过失。

中国古人讲作君、作亲、作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三个责任、任务。对儿女,你是他的父母亲,你要养育他,要养他,要注重他的身体健康;你要教他,教他着重心理健康,他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行为。所以,亲跟师是一个关系,它不是分开的。

在学校里面,作老师的、作领导的,一定要知道学生每天想什么、在做什么、在说什么,你才有办法教。如果这些事情疏忽了,那你教的是什么?完全死在书本里头,没有用!他技术能力学会了,思想坏了,这是教育的彻底失败。同理,领导一个国家、领导一个地方,我们这些人民、社会大众在想什么、他们说些什么、他们干些什么,不能不清楚。了解之后,怎样去诱导他、教导他、劝导他,这是教育。

所以,社会的治乱不是政治问题,政治解决不了;武力镇压也解决不了,因为它不是军事问题;它也不是经济、科技的问题,它是教育问题!《三字经》上头一句话「苟不教,性乃迁」,你要是不教他,没有一条正的路给他走,他一定会走偏、走邪。走偏、走邪之后,你再把他扭转过来,难!所以在中国,古圣先王建立政权第一桩大事情就是教育,《礼记》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要教他,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现在国内、国外我遇到很多,作父母的、作老师的跟我说:「现在社会环境太坏了,家里怎么劝他,一走到学校、走到外面,就学坏了。」没错,你对儿女负不负责任?如果真负责任,为什么不学孟母?历史上记载「孟母三迁」,她为什么要搬家,搬了三次?居住的环境不好,儿子学坏了。所以负责任的父母一定选择居住环境,让小孩培养良好的品德。今天也有一些作父母的人想到,所以往外国移民,选择好一点的居住环境。但是有没有想到,你的儿女很小,到外国去,将来在那边生活、读书,长大了变成外国人,不是中国人,这是不是你的愿望?是不是你希望你的儿女将来变成外国人,不作中国人?这里头问题多!因此,我们要懂得怎样去改变环境。

这个问题一定要从本身教起,本身要做子女的榜样。在学校里头,老师要做学生的好样子。国家政治真正上轨道,教学上轨道,各个阶层的领导人都是人民的模范,这个国家怎么会不强盛?怎么会不兴旺?所以归根结柢总的来讲,是教育问题。而教育一定是圣贤的教育,这个道理要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