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后修复重映《海上钢琴师》 反讽了当今电影市场的现状

后修复重映《海上钢琴师》 反讽了当今电影市场的现状

时间:2023-08-25 08:58:50

相关推荐

后修复重映《海上钢琴师》 反讽了当今电影市场的现状

1997年到1998年,世界电影史上诞生了两部关于大船的电影,一部是《泰坦尼克号》,以全球票房大热胜出,并包揽了当年奥斯卡11项大奖。另一部就是《海上钢琴师》,以海上传奇故事和浪漫情怀成为影史经典,斩获了美国金球奖等全球各类大奖22 项,至今都被很多文艺青年以及电影爱好者珍藏。

继3D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后,近期,《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也迎来了重映的高光时刻。

电影修复是项大工程,一部电影的修复时间短则几天,长则以年计算,并且成本还很高,主要包括技术成本、硬件成本还有人力成本,其中占比最高的还是人力成本,人力主要来自于物理清洗、“胶转数”采集、数字修复三个环节,平均需要20-30人花费4个多月共同完成,首先需要5-10人利用一周对胶片本身进行物理清洗修补,紧接着则要2-3人用胶转数设备将胶片上的画面进行数字采集,修复一部老片光人力成本就要花费10万以上,这还不算技术成本和硬件成本,正因为如此,所以只有极少数经典影片才能得到修复重生的机会,而且由于商业回报很难覆盖巨额成本,因此,修复老片往往只能是一种情怀。

《海上钢琴师》之所以能被修复再次上映,不仅是剧中那些震撼的演奏让人难以忘怀,还因影片背后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导演将爵士乐没落的个人情感与时代、社会捆绑到一起,通过细节向那曾经繁盛的传统欧洲文明告别。

电影讲述了1900年,一名婴儿被遗弃在巨型游轮弗吉尼亚号上,人们帮他取名叫1900,谁曾想这位被遗弃从没有碰过钢琴的孩子居然是个音乐天才,他无师自通能弹奏出动人的音乐。这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让他成为了这艘船上有名的钢琴家,受尽来自世界各地各个阶层人们的赞叹和掌声。但,这一切都发生在海上,因为1900一生都生活在船上,从未登上过陆地。

影片中,无论是1900传奇人生的开始,还是影片场景造型,都和巨型游轮弗吉尼亚号相关。

电影中反复往来邮轮上的人,看似像普通过客,但实则呈现出的是欧洲文明的变化过程。

20世纪初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由西欧转移到美国,并得到迅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文明从物质到心理都遭受到了严重摧毁,欧洲传统的文人、哲学家,或流亡他乡,或抑郁而死。

而电影男主也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 1900代表的不仅是时代和名字,也代表着欧洲的辉煌时期。电影中,弗吉尼亚号被讲述者反复强调是连接欧美大陆的一艘船,这艘船也见证欧洲半个世纪的发展。

在小号手登船之前,也就是海上钢琴师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这也正是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一战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大量的欧洲人移民美国。

海上钢琴师与小号手是在青年时期认识的,也就是20世纪20、30年代这段时间,这时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也可以说是美国梦碎的开始。欧洲繁盛的余温从电影中还可以窥探到一二,影片中,1900的好友Max进入到1900的房间,海上钢琴师躺在船舱卧室的床上,床边的墙上贴满了他与许多伟人的照片,里面有张伯伦,爱因斯坦,佛洛依德等,这说明了这些伟人都乘坐过着搜船,也印证着繁盛时期的文明正在流逝。

还有那场经典的斗琴,虽然是比赛,但1900态度很明确,他并不在乎这场比赛输赢,而只是想用高级的古典音乐来讽刺爵士乐的不入流。然而,再优雅高端的贵族文明,遇到战争也会被摧毁得体无完肤,前一刻人们还能穿上礼服,伴随着1900的音乐而舞蹈,感受着欧洲贵族文化气息。下一秒便奔向美国帝国的怀抱,只留下1900和他的音乐。

弗吉尼亚号这艘船承载了经历20世纪动荡期的人们,但也正因为船上与陆地两个世界,所以在船上,旧日繁盛的余温尚存,同时也能感受到崭新文明的微光。

其次,小号手和钢琴师两个人物的反差也呈现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不同状态,1900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船上,他没有经历过陆地上的战争、社会动乱、包括经济衰落,一直活在自己高尚的艺术世界中。而小号手则经历着这一切的动荡,对于处在生存阶段的人来说,何谈精神世界与虚无缥缈的艺术世界,两人的真实经历恰好对现实起了互补作用。

影片最后,1900原本想要离开轮船,上岸开始新的生活,但在快要接近陆地时,看到高楼大厦飞鸟云集的画面时,他突然反悔了。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钢琴师最后不肯下船?

这艘船是1900从小赖以生存的地方,在这里,他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世界,获得了认可,也收获了荣耀,这是他精神寄托的港湾,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相反,陆地才是一艘他看不到未来的大船,对此他会恐惧,虽然在外人看来,在船上的他一直是孤独的存在,但他可以活得安心,因为这里有他的朋友,有他爱的音乐相伴,他能活得游刃有余,所以最终选择活在自己认为的舒适区里。

另一边,小号手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美国,但谁曾想音乐梦想就止步于和1900在一起时,当理想被现实打败后,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对于音乐梦想也只剩下怀念。

这些都像极了现实中的我们,想要去见识更广的天地,面对新的挑战有过胆怯,也因未知产生恐惧而选择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会因为理想而奋斗,可当将理想带入现实时,也因种种困难而无法实现,最终不得不向生活妥协了。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是个浪漫主义者,《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之所以那么多年来依旧还是很多人眼中的经典作品,并不仅仅是这部电影极强的艺术表现性,更多的是艺术背后呈现的故事能让很多人在自己身上找到共鸣,人性的弱点、现实与理想的冲击等等。影片配乐也堪称一绝,意大利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将电影人物当下的心情与场景通过音乐完美的传达出来,每看一遍都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所有这些优秀的环节造就了影片的经典。正如主演蒂姆·罗斯所说,《海上钢琴师》是一味解药,它能让你从童年思考到成年。

据悉,《海上钢琴师》原本是有4个不同时长版本,分别是165分钟、120分钟、169分钟和125分钟,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起初是想让故事完整的呈现出来,而发行商Fine Line却想让故事更有戏剧性一些,强行剪辑成125分钟版本,为此,朱塞佩·托纳多雷一直与发行方博弈,最终错过了柏林电影节的展映和戛纳主竞赛的邀请。

《海上钢琴师》首次上映之时,有人认为,它与《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相比,既不够热血,也不够励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质疑并否定了以美国梦为代表的主流的价值取向,但这并不妨碍《海上钢琴师》成为经典。如今,这部电影再一次被搬上大银幕,作为一部文艺片,它并没有涵盖如今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商业元素,却以7天超9000万的票房成绩持续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海上钢琴师》被否认的,与主流市场背道而驰的地方,恰好强有力地反讽了如今的电影市场的现状:在优质的内容面前,一切约定俗成的市场规律都不值得一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