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

时间:2024-03-02 03:29:22

相关推荐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

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长三角地区赢得发展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9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在浙江宁波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新的机制框架和新一轮重点合作事项,进一步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合作进入到一个全面务实推进的新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

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是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机制正式运行的第一年,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作为轮值主席方,江苏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会同上海市、浙江省和安徽省的同志认真贯彻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新的协调机制、新的制度安排、新的机构设置、新的专题合作和新的合作范围,落实各项工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共同推进长三角合作进入“深水区”。

(一)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工作。重视长三角两省一市和安徽省相互间的工作联动,围绕常设机构建设、专题组筹建、主要会议安排等重大问题反复磋商,共同研究起草有关制度文件,协商确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长三角合作工作的制度化。经过认真筹备,先后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是 8月15日在无锡召开了由常务省(市)长参加的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总结交流和检查落实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了《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长三角地区重点合作专题组工作制度》;二是11月27日在苏州召开了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点围绕贯彻实施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以及即将出台的长三角规划,就进一步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明确了新一轮合作方向和重点。

(二)拓展合作范围,探讨合作形式,初步构建泛长三角合作框架。根据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的精神,按照“先易后难、逐步介入”的原则,积极探索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机制和内容,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参加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关活动,并重点在交通、能源、科技、金融等四个方面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开展合作,以后将视情况进一步增加其他领域的合作。

(三)完善合作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努力增强区域发展合力。根据建立“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合作机制的要求,长三角两省一市和安徽省抓紧筹建了相关机构,成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并在省(市)发改委内设立长三角办,专门负责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工作,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同时,为了加强省(市)内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江苏省成立了常务省长担任组长、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发改委主任为副组长的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协调小组。

(四)细化合作事项,明确重点任务,加强长三角各重点专题组合作。在整合原有十个合作专题、四大合作平台和六个合作调研专题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等十个重点专题合作组,围绕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能源供给保障、信息共享、创新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平台建设、信用“长三角”、金融业联动发展、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协作、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建设、公平交易执法等一批重点事项,积极开展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出台重大政策,有效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抓住长三角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增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配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与此同时,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注重突出国家要求、我省特点、一体化导向及可操作性,组织编制了贯彻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的编制过程中,加强与上海、浙江的联动和协调,在时间进度和内容上力求保持一致,注重区域重大项目、政策和措施的对接。

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

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长三角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风雨同舟、携手共进,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已经初步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呈现出趋稳向好的积极变化。但是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外贸进出口持续下降,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就业形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要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坚定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贯彻保增长促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全力以赴巩固经济向好局面。同时,要进一步认真落实宁波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加大统筹力度,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构建现代区域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长三角地区赢得发展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于长三角区位特点,抓住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环保等新兴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支柱产业;坚持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差别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关联度大、知名度高的产业集群;利用江苏、浙江全域进入长三角以及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的有利时机,抓住江苏沿海开发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合理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强力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和皖江开发,拓展长三角发展空间。

(二)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高标准、高要求,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之间衔接协调为重点,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长三角新型快速轨道交通网,推进高速公路的联网衔接,以长江江苏段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构建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络;优化能源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利用和核电建设,启动沿海地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构建区域能源安全体系;加快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互联网络交互中心的互联互通,推进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长三角信息资源共享。

(三)联合建设创新型区域,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围绕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联合共建区域重大科技平台,大力提高科技基础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大力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产业研合作基地建设,实现重大产业技术的突破和系统集成。

(四)协同推进“绿色长三角”建设,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区域产业政策和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的衔接,对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率先实行国际先进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标准;继续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认真落实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继续加大太湖综合治理力度,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加快建设江海河湖防护林、绿色通道等重点林业工程,构建区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五)构建统一开放的区域大市场,增强区域发展新活力。加快区域性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共同优化长三角地区的市场环境。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加强相互协作和支持,早日实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无障碍化、资金跨区域流动、金融服务项目跨区域开展、金融服务监管无障碍化;共同完善涉外服务平台,尽早实现长三角地区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研究制定统一的区域涉外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工商一体化联动机制,营造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市场准入环境、执法环境和法治环境;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快实现信用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建议

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改革开放、实现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是要增强整体优势,关键是强化区域一体化理念,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在更高层次上优势互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一)以贯彻实施《指导意见》和长三角区域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的内容。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的出台为长三角地区实现联动和谐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而且依据《指导意见》编制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全面描绘了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蓝图,是长三角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下一阶段,长三角合作的重点要转移到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共同推进长三角规划的实施上来,协调推进和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二)以重点专题合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宽区域合作领域。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重点围绕国务院《指导意见》、本省(市)实施意见和长三角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拓宽专题合作范围。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制度等层面的沟通、协调与对接。

(三)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为保障,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结合机构改革,加快建立健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暨长三角办以及各重点合作专题组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充实人员,细化制度,确保务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管理区域经济的新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构筑一批区域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泛长三角合作机制,有效推进泛长三角合作。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对现有不同层面区域合作机制的协调,搞好各合作平台的衔接、贯通和联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分享:/article/637633-1/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