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城堡中的秘密——爱丁堡城堡

城堡中的秘密——爱丁堡城堡

时间:2022-03-15 06:30:33

相关推荐

城堡中的秘密——爱丁堡城堡

城堡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中世纪”一词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时间跨度从罗马帝国崩溃至文艺复兴早期,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至明朝中叶。他们对古希腊罗马的伟大成就极为赞赏和向往,并以同样的热情开始进行文艺复兴活动,把这两次文化高潮之间的一千多年称为“中世纪”(the Middle Age)。这一词汇成为西方历史学的一个分期,但多少带有一丝贬义,将其视为充斥着混乱、愚昧、迷信和野蛮的时代,没有文化,只有信仰,因此又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当然话说回来,这一时期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今天欧洲各个民族国家也就在此时出现。

中世纪的生活首先体现在将政治、军事、经济权力结合为一体的封建等级制、以农奴制为典型的对劳动力的人身束缚、罗马教会的巨大影响。而城堡是西欧中世纪国王、公爵、伯爵等大贵族的大本营。由于当时混战频仍,城堡的首要职能是军事防卫,此外它还是贵族的管理中心,设有治安、司法和税收等官署。出于军事需要,城堡多建于战略要地,如高地、港口、山道、河叉等。初期的城堡都是土堡,后来发展为成了石体结构。城墙通常高30到40英尺,下有护城河。城墙上建有塔楼,驻弓箭手矢射,塔楼之间距离不超过二百英尺,以保证全部防线都在射程之内。外人需走过吊桥才能接近城门。此外城堡还有多个小门,供守军出击之用。城堡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内堡,它是堡主的住所,内堡还设有一圈高大的围墙,以备外墙失守后据守。这个时期,城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要经得住敌军的长期围困。因此,城墙内除住房外,还有各种生活设施,如粮仓、磨坊、厨房、面包房、酿酒坊、铁匠铺、马厩、教堂等一应俱全。城堡建立后,商人们趋之若鹜,在城堡周围经营买卖,就逐渐形成了城市。一但战争来临,城堡也是市民的避难所。其中,耸立于火山岩上俯视整个城市的爱丁堡城堡是欧洲历史最为悠久的筑防地之一,是苏格兰许多重大事件的核心。

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它北距北海的福斯湾不远,坐落在一片丘陵与海湾的斜坡上,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最直观的就是男人穿方格裙子。它的核心——爱丁堡城堡自中世纪以前就是一处重要的王室寓所,直到上个世纪都持续被用于军事。现在它是苏格兰国家战争纪念馆、国家战争博物馆以及三家军团博物馆所在地,也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漫步在王子大街上,一眼看上去会感觉黑不溜秋,主要是因为爱丁堡有几座死火山,山岩是黑色的,加之城内又用这些黑石头建房子,所以整个城市看上去黑乎乎的。其中一座死火山上便伫立着爱丁堡城堡。城堡东面是一条缓坡道,通往今天参观的入口,但在当年,相较于其他三面陡峭而又险峻的悬崖,这条路由于容易靠近,也就最容易受到袭击,所以主要的防御设施也都在这里。进入城堡之后,便来到了城堡的瓮城,售票中心就在这里,买完票,要到吊闸门检票方可进入参观。吊闸门(the Portcullis Gate),这一具有防御作用的拱门建于16世纪70年代,是通往城堡的主要入口,这一城门原本设有四道关卡——由一扇铁闸门和三扇木门构成,今天还可以看到当年悬挂沉重大门所使用的铁钩。位于吊闸门旁边的是一段有着70级台阶的陡峭阶梯,它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长阶梯”(the Long Stairs),中世纪时这是一条登顶的主要路线,它曾经在高耸的城堡总管塔楼(the Constable’s Tower)下穿过,可惜在为期三年的“长期围城”(the Long Siege)时被摧毁。如果不想费劲爬长阶梯,前面的鹅卵石路则是一条更为悠闲的登顶路线。这条路是17世纪时为了便于将沉重的大炮搬运出城堡而建造的。道路中央有一条由小块儿花岗岩组成的条带状,为马蹄提供了更好的抓地力。

高挂在墙上的一块牌匾是为了纪念在于英格兰交战时的独立战争期间,马里伯爵托马斯·兰道夫于13成功袭击城堡的事件。我们知道当代英国由几个相对独立的邦国组成,就不列颠岛而言,还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个部分,在13世纪90年代之前,三个邦国是平起平坐的,关系也基本良好,直到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一世即位后,便一直想把那俩吞而并之,套用一句中国的谚语便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爱德华一世对威尔士的征服取得了胜利,成为英国的一部分,下一步便是苏格兰了。此时正值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于1286年驾崩,孙女玛格丽特即位,可惜她也于1290年突然驾崩,坎莫尔王朝至此结束,由此导致王位空缺并且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很多贵族都发起了对王位继承权的争夺战,史称“王位大诉讼”。还是一句中国谚语: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得知苏格兰的局面如此混乱,正想着携征服威尔士之余威征服苏格兰呢,如此好机会,爱德华一世岂能错过,用老师的话说便是:正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爱德华被邀请对此作出裁决,他便提出让效忠于他的加洛韦勋爵约翰·巴里奥继承王位,于1292年11月登基加冕为国王,由此开始了巴里奥王朝。按说到了这一步,挺好的了吧?不介,爱德华一世的真正目的是征服苏格兰,他以苏格兰的调停者自居,宣称自己在苏格兰具有最高统治者的地位。约翰国王一看,崴了,这不引狼入室了吗?于是便组织军队反抗爱德华一世,这下正中爱德华下怀,由此他决心发动一场彻底征服苏格兰的残酷战争。英格兰军队势如破竹,于1296年6月夺取了爱丁堡城堡,约翰国王被流放,把国家档案、王室御宝和命运之石掠夺到了伦敦,巴里奥王朝由此短暂收场。但反抗并没有结束,以罗伯特·布鲁斯为首的苏格兰贵族继续斗争,13,布鲁斯的侄子托马斯·兰道夫突袭城堡成功,令苏格兰士气大振,3个月后,在班诺本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击败了以英格兰国王的军队,罗伯特·布鲁斯由此便开始了苏格兰的布鲁斯王朝,称罗伯特一世国王,苏格兰因此重获自由。

这座由六门大炮组成的炮台建于18世纪30年代,它是以第二代阿盖尔公爵的名字命名。阿盖尔炮台(the Argyle Battery)由军事工程师约翰·罗默上尉设计、威廉·亚当建造。17,由阿盖尔公爵指挥的军队的雪利弗缪尔阻止了一支比其庞大很多的詹姆斯党人军队继续前进。站在阿盖尔炮台上,可以看到爱丁堡市区的美景,一切尽收眼底。

登上长阶梯,便来到了阿盖尔塔楼,塔楼位于吊闸门上部,于1887年加建的,它由爱丁堡建筑师伊波利特·勃朗设计的。塔楼以第九代阿盖尔伯爵的名字命名,他因领导了一次失败的反詹姆斯七世(二世)的起义而于1685年6月30日遭到处决。阿盖尔伯爵大义凛然,据说在行刑前就被囚禁砸吊闸门上方,虽沦为阶下囚,但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睡得还倍美,并且不屈不挠地从容就义。

前城墙炮台(the Forewall Battery)建于16世纪40年代,又于1571~1573年的长期围城结束后进行了大规模重建。上面的铸铁大炮是在与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交战期间制造的。历史上,爱丁堡城堡可以说是不列颠岛上被围攻次数最多的地方,有人统计过,大约有26次。爱丁堡城堡有着强大的防御能力,但大多数围攻都获得了成功。纵观历史上的战争,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攻坚战可谓最艰苦、消耗最大的战斗形式,说白了就是比谁能耗,如果攻防的粮草和饮水供应不上,那攻城自然宣告失败,如果守方弹尽粮绝、遭遇疫病或缺水,那城堡也就不攻自破。前城墙炮台有一口在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深井,成为前井(the Fore Well),它蕴藏着城堡中最珍贵的物资——水。几个世纪以来,它可谓是城堡驻军的生命线。还是老师的话,打仗,外行谈战术,内行谈后勤。爱丁堡城堡固然固若金汤,但由于城堡位于高处,它依靠前井提供水源,当前井的水被抽干、堵塞或恶意投毒时,守卫军就得被迫投降或死亡。

前面那座弧形的炮台就是半月炮台(the Half-moon Battery),它是在大卫塔楼(David’s Tower)的废墟上筑起的,时间在长期围城之后,它在易受攻击的东侧充当了城堡的高级别防御工事。17,炮台上配备的是著名的“七姐妹”大炮,是1500年左右为詹姆斯四世在城堡中铸造的。曾经巍峨壮观的大卫塔楼早已荡然无存,其遗址则位于半月炮台内,它得名于下令建造塔楼的大卫二世国王,这里在14世纪曾经是城堡中心。到了16世纪初,由于在大宴会厅的基础上建成了皇宫,大卫塔楼作为王室寓所的功能已不复存在,然而它仍然是在乱世中一个重要的防御工事。直到1573年5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界让大卫塔楼轰然倒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则是1571年6月至1573年5月间,为期3年的“长期围城”事件。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拉开了教会民族化的帷幕,中世纪以来罗马教廷一家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在英格兰,亨利八世国王积极推广英国国教以取代罗马天主教。反观苏格兰,1567年,信仰罗马天主教的玛丽女王被迫退位,被关押在英格兰,尚在襁褓中的詹姆斯六世国王的政权并不稳固。由国王的祖父伦诺克斯摄政,他是新教的信徒,与此相对,罗马天主教的忠实信徒、格兰奇的威廉·寇克卡迪爵士则决心为玛丽女王守住爱丁堡城堡。二者也是矛盾重重。1571年伦诺克斯去世,马尔继任摄政王并继续围攻爱丁堡。1572年马尔又去世,他们都未能将寇克卡迪赶出城堡。直到莫顿继任摄政王,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寻求增援。1573年4月,一支英格兰军队携带大炮抵达了爱丁堡,5月21日,英格兰的大炮向爱丁堡城堡发出了猛烈的炮火,5月22日,城堡中的大卫塔楼因此而倒塌,瓦砾砸到了前城墙炮台并堵塞了水井,造成城堡里驻军饮水困难。5月26日,英格兰军队和摄政王军队终于夺取了爱丁堡城堡,两天后寇克卡迪投降并被处决,这一切标志着玛丽女王和罗马天主教在苏格兰的势力失去了重要支持,并确定了新教改革的成功。

王冠、权杖和护国宝剑,是苏格兰最古老的王室御宝,被誉为“苏格兰之光”。王冠是爱丁堡金匠约翰·莫斯曼于1540年为詹姆斯五世打造的,国王首次佩戴它参加了在荷里路德修道院举行的玛丽王后的加冕典礼上。权杖是由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约于1494年赠予詹姆斯四世的,1536年,詹姆斯五世请爱丁堡银匠安德鲁·雷斯将其加长并打造了顶端的苏格兰蓟花。护国宝剑是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在1507年赠送给詹姆斯四世的,由意大利刀匠多美尼科·达·苏特里打造的。这三样国宝首次被同时使用则是在1543年9月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加冕典礼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一直被埋于地下,几乎被世人所遗忘,直到18才重见天日。

与“苏格兰之光”并称的另一件宝物便是“命运之石”。乍一看,不就是一块大石头吗?怎么也不像“苏格兰之光”和皇家珠宝那样耀眼夺目。尽管它其貌不扬,但它却是中世纪苏格兰民族的象征,在拥立国王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几个世纪以来,皮科特人和苏格兰人的早期国家是在是在斯昆(Scone)举行登基典礼的,认为命运之石是一尊充满神力的皇家长椅式宝座的一部分。直到英格兰爱德华一世国王发动了对苏格兰的战争,尽管苏格兰在罗伯特·布鲁斯的领导下顽强抵抗,爱德华一世的阴谋并没有得逞,但命运之石却于1296年被抢走了,安放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里,将其嵌在一个新制作的鎏金宝座之中。此后,历代英格兰君主几乎都在加冕典礼上用到了命运之石。当然了,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入住英格兰,加冕为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印证了“这块石头放在哪里,哪里就会被苏格兰人统治”的预言。直到1996年,即命运之石被夺走了700周年之际,终于物归原主,重新在爱丁堡城堡安了家,只有国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典礼时,它才会被请出爱丁堡城堡。

王宫是爱丁堡城堡的核心。它不仅为王室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区域,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王权和威严。王宫最早是属于大卫塔楼的扩建部分,但如今除了下面石拱顶的地下室外几乎荡然无存,好在还有一些15世纪晚期的建筑残存被保留了下来,包括底层的两个精美的壁炉:分别位于莱池厅和前厅内。在这座王宫内曾经发生过一个重大事件:詹姆斯六世国王的诞生。詹姆斯六世的母亲玛丽女王在怀孕期间便来到了爱丁堡城堡,凭借着坚城,显得十分安全,她在临盆时退居到了一间极小的房间里,整个分娩过程漫长且痛苦,终于在1566年6月19日诞生了一个男婴,14个月后,玛丽女王因为宗教改革运动不幸被废黜,刚刚满周岁的詹姆斯被加冕为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可谓冲龄之主践祚。1603年,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驾崩,但她终身未婚,是不是处女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肯定没有留下子嗣,都铎王朝在英格兰结束,女王在遗诏中提出,把王位传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这样詹姆斯国王便离开了爱丁堡,来到了伦敦,称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不列颠岛正式统一,苏格兰与英格兰结成“共主联邦”,之前的一次便是爱德华一世的武力统一,但遭到了激烈的抵抗。这一次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统一了,君主还是苏格兰国王,从此整个不列颠岛便统一在了斯图亚特王朝之下,但爱丁堡从此失去了它与王室息息相关的特殊意义,詹姆斯国王仅在其登基50周年时回来过一次,为了迎接他的到访,王宫进行了大规模翻新。在他之后,接下来到访爱丁堡城堡的国王便是他的儿子查理一世,查理一世于1633年返回爱丁堡参加他的苏格兰加冕典礼,并且他也是最后一位在城堡中过夜的在位君主。此后不久便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奥利弗·克伦威尔为首的新模范军直指保王军的老巢苏格兰,连战连捷,直至最终占领爱丁堡城堡,从此城堡褪去了皇家的光环,变成了一个军事基地。

庆典大厅建成于15,是皇家举行各种仪式的主要场所。它是专为詹姆斯四世国王建造的,但仅仅一年后他就在弗洛登被杀。大厅内的橡木悬臂托梁屋顶是里面最重要的一景。好在詹姆斯四世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对其加以利用。15,他举办了一场奢华的宴会,以庆祝于爱尔兰部落的年轻首领马努斯·奥唐奈签署联盟,并由这位部落首领的竖琴师奏乐助兴。

苏格兰国家战争纪念馆建于20世纪代,如今被用来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将士。纪念馆外部装饰着象征“正义之战”的雕塑,窗上和壁龛中的动物代表着恶行和美德,王冠广场一侧有四尊塑像,即勇气——身披铠甲、手执剑盾的战士;和平——与鸽子相伴的女神;正义——蒙住眼睛、手执天平与剑的战士;仁慈——怀抱孩子的战士。在入口上方有一尊从凤凰中升起的人形塑像,象征着不朽灵魂的永存。里面的荣誉厅中记载着苏格兰12个军团以及其他特种部队和兵役人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更远处便是缅怀先烈的圣坛,它的中心有一个装着苏格兰全体阵亡将士荣誉名册的钢铁棺材。高悬在上空的天使长圣迈克尔的塑像、彩色玻璃窗和青铜雕像,给人留下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生动印象。

圣玛格丽特礼拜堂是爱丁堡最古老的建筑。1130年左右,大卫一世国王为了纪念他的母亲玛格丽特王后,兴建了这座礼拜堂,看着不大,内部却别有洞天:饰有锯齿形曲线拱门将这狭小的空间分割为两部分,一个包含祭坛的半圆形高坛和一个供王室使用的矩形中殿。玛格丽特是一位盎格鲁撒克逊公主,后来嫁给了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于1093年逝世,1250年被追封为圣人。13,苏格兰独立战争刚刚结束。罗伯特一世为了避免英格兰人攻占城堡,便下令将其摧毁,唯一暴力下来的就是这座圣玛格丽特礼拜堂。时至今日,圣玛格丽特协会的女士们仍旧维护者这里的陈设,以纪念那位用来命名她们协会的圣人。

这台巨大的火炮看上去威风凛凛,它就是蒙斯梅格大炮(Mons Meg),重达6吨,炮膛口径48厘米,于1449年在比利时的蒙斯镇锻造,在当时来讲融合了最尖端的军事技术,它能将一枚石球射出几乎3.2公里的距离。它曾参加过不少战争,可谓功勋卓著。当然今天不再将它用于战争,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被陈列在爱丁堡城堡里。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而英国人更是以爱狗闻名。爱丁堡城堡里有一座小小的墓园,肯定不是埋人的,而是埋葬军犬的墓园。许多忠实的军犬跟随着它们的主人走南闯北,死后便埋在这里,有的主人还为他的狗狗立了墓碑。

杜里炮台原本保卫着城堡的南侧,以西奥多·杜里上尉的名字命名,他是在1708年的詹姆斯党人起义之后设计这座炮台以及安妮女王楼的军事工程师。当王冠广场下面的地窖被用作战俘监狱时,这一狭窄的空间被改成了操场,战俘们会在这里“放风”。

建于1842年的军事监狱专门关押卫戍部队犯罪的士兵,在19世纪80年代被扩建,将囚室由12间扩到16间,并提供了独立的公共盥洗室以及数个供主管官员监狱看守司令使用的房间。囚犯们被单独关押,并且每天必须做4个小时苦力。

安妮女王楼建于1708年的詹姆斯党人起义之后,当时它被建为军用住所。现在这里有几间茶室、一间宴会厅和教学设施。

在庆典大厅和安妮女王楼下面的是两层通过杜里炮台进入洞穴状石质地窖,几个世纪以来,它总是随着需要变更着用途,先后被当作贮存食品和军用物资的储藏室、士兵的营房、厨房和面包房,18世纪50年代,这里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用途——战俘监狱。自英法七年战争开始,第一批法国海员俘虏于1758年抵达战俘监狱,此后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都有大批战俘被关押在这里,其中由于英国与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交战,让战俘监狱使用的繁忙程度达到了巅峰。从这个角度说,这里也是一个世界近代史的博物馆或纪念馆。

17世纪晚期,查理二世国王命人对城堡进行大规模防御工事强化工程,福格门正是建于这一时期,福格门,曾称为“雾门”,由于濒临福斯湾,时常起海雾而得名。“福格”一词也许正源于“雾”一词的变音(雾门:Foggy Gate;福格门:Foog’s Gate)。门的两侧的墙壁上都有供大炮和火枪使用的洞口。

爱丁堡城堡在中世纪是一个皇家寓所,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又一直被用作军事基地,始终保卫森严,时至今日依然如此。其中有一座乔治风格的建筑,看起来赏心悦目,这就是总督府,建于1742年,今天它被用作军官食堂和苏格兰陆军总司令的官邸,不对游客开放。总督府后面是规模庞大的新兵营,始建于1796年,这里至今仍具有多种军事用途。新兵营有两家独立的博物馆可以参观:一个是苏格兰皇家龙骑卫队博物馆;另一个是苏格兰皇家军团和苏格兰皇家步兵团博物馆,它们专门为苏格兰历史最悠久的两个军团而设。

苏格兰皇家龙骑卫队博物馆讲述了军团的历史,上自18世纪欧洲的血腥战役,下至近几十年间的全球战争,其中有两件引以为傲的展品:一件事于18滑铁卢战役中夺取的法国第45步兵团的鹰标和军旗;另一件正是勇夺鹰旗的查尔斯·尤尔特中士的佩剑。一副描绘这一事件的油画现在悬挂在庆典大厅中,尤尔特后来被晋升为少尉。另一座苏格兰皇家军团和苏格兰皇家步兵团博物馆,陈列了军团的制服、勋章以及其他物品。苏格兰士兵以骁勇无畏而闻名欧洲,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1/5应征入伍的苏格兰人自从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后再也没能回来,这一阵亡比例比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要高。馆内还展出了在这场战争中赢得的6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国家战争博物馆所在的建筑原本是18世纪50年代的南军械库和建于1898年的军事医院,直到1933年被辟为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向人们展示了自17世纪第一支常备军建立以来直至今日苏格兰的战争故事。通过展出与杰出人物相关的纪念品和武器藏品,从个人视角讲述了300多年来得战争史。一些展品再现了苏格兰军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记述了他们经历过的胜利与失败。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高地军团的转型史,他们原本被视为叛军,后经收编成为了大英帝国的士兵典范。博物馆广场上的雕像是陆军元帅黑格伯爵的骑马像,原本在城堡外的广场旷地上耸立了90年,后来因为要安装皇家爱丁堡军操表演的新看台而挪到了这里。

位于米尔斯山炮台的大炮每逢下午1点钟都会准时鸣放,被称为“一点钟大炮”,当然除了周日、耶稣受难日和圣诞节不鸣放。隆隆的炮声不仅响彻整个城市,甚至还能传到福斯湾以外,前来城堡参观的游客都能亲身见证这一传统。

曾经的爱丁堡城堡作为要塞、王室寓所和兵营,其设计初衷是为了阻挡人们进入的。但今天的爱丁堡城堡是苏格兰文化遗产的标志、著名的旅游景区而海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自1993年以来,爱丁堡城堡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超过100万,此外还举办过多场大型音乐会,它早已向人们敞开了大门,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在不断地适应着时代的变化,散发出新的活力。

爱丁堡城堡大事记(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简称“城堡”)

约公元100年左右:住在城堡岩上的山堡居民们与罗马人交易以获得异域物品。

约公元640年:当地的高多汀部落被盎格鲁人所征服。

1093年:圣玛格丽特王后逝世。

1174~1186年:英格兰人夺取城堡并俘虏了威廉一世国王。

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在他第一次入侵苏格兰是夺取了城堡,抢走命运之石。

13:罗伯特·布鲁斯收复了城堡,并摧毁了其中的防御工事以防止它被再次利用。

1335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苏格兰,重新夺取城堡。

1341年:威廉·道格拉斯对英格兰占领者们进行反击,收复了城堡。

1544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发起“粗暴求婚”之战,企图让他儿子迎娶苏格兰玛丽女王。

1561年:苏格兰玛丽女王在庆典大厅举行了一场宴会。

1566年:詹姆斯六世国王诞生。14个月后,苏格兰玛丽女王被迫退位。

16:詹姆斯六世国王(兼英格兰詹姆斯一世国王)因庆祝自己登基50周年的“返乡之旅”,城堡因此进行了大翻新。

1633年:查理一世访问爱丁堡,并成为最后一位在城堡里过夜的在位君主。

1638年:《国民盟约》否定了查理一世希望在苏格兰启用圣公会礼拜式的愿望,从而挑起了持续几十年的战争和冲突。

1650年:奥利弗·克伦威尔夺取了城堡。

17:企图推举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王子登上王位的詹姆斯党人军队发动了一次注定失败的夺取城堡行动。

1745年:由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王子领导的詹姆斯党人军队围攻了城堡,但缺乏足够火力夺取它。

1767年:爱丁堡新城开始建造。

18:“苏格兰之光”在城堡中被重新发现。

18:乔治四世国王访问爱丁堡时举办了盛大的仪式与庆典。

1829年:蒙斯梅格大炮返回苏格兰,并被摆放在城堡中的显要位置。

19:在社会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约翰·麦克莱恩开展了反战运动后,他被移交给了城堡内的军事当局。在公众的抗议下,他被释放并交由民事当局。

1939年:一架德国空军轰炸机在爱丁堡附近强行着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架在英国被击落的德国飞机,飞行员被送往城堡中的医院接受治疗。

1995年:爱丁堡的老城和新城正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城堡便是其中的核心。

1996年:命运之石回归苏格兰,陈列在城堡里。

2月14日

丁酉年正月十八

资料来源:

Ⅰ图书类

【英】彼得·约曼著《爱丁堡城堡》,苏格兰历史环境局版

文聘元著《西方历史的故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文聘元著《西方地理的故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Ⅱ期刊类

周安平《爱丁堡:镜头里的巷陌》,《世界知识画报》10月B版

Ⅲ视频类

CCTV纪录片《世界历史》

BBC纪录片《英国文化的七个时代》

BBC纪录片《英国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