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与大脑神经系统相关的几个名词或常用专业术语

与大脑神经系统相关的几个名词或常用专业术语

时间:2020-06-23 05:30:14

相关推荐

与大脑神经系统相关的几个名词或常用专业术语

名词解释

1. 脑电觉醒:人的觉醒状态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释放介质引起的电刺激维持的,脑电这种唤醒作用称为脑电觉醒。

2. 递质共存:指一个神经元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的现象。

3. 条件反射: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4. 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指递质通过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放通过弥散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同于经典的突触,所以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5. α-僵直: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a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出现的僵直。

6. mixed synapse:混合性突触,指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共存在于一个突触中。

7. muscle spindle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

8.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中枢抑制的一种,是通过轴突一轴突型突触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的抑制。例如,兴奋性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与神经元B构成兴奋性突触的同时,A轴突末梢由于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构成轴突—轴突突触。C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神经元B的活动,但轴突末梢C所释放的递质使轴突末梢A去极化,从而使A兴奋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少,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与它构成突触的B的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减少,导致发生抑制效应。

9.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其结构与胰岛素相似,它是神经元生成的营养性因子。

10. spinal shock: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11.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12. Strecth reflex: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称为牵张反射。

13.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自突触前神经元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并以电紧张形势扩布到整个神经元体,此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4. 电突触: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电传递,促进不同神经元同步放电。

15. γ-rigidity:(γ-僵直)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冲动,首先提高脊髓r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索的敏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加多,转而使脊髓a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提高,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16.hypothalamus regulation peptides: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活动,因此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17. 调质和递质: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产生一类化学物质,他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把这类化学物质称为调质。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18. 异相(反常相)睡眠:睡眠中出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它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

19. Ranshan细胞被运动神经元的侧枝激活,并反过来抑制运动神经元兴奋,称为侧枝性抑制。

20. 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两大系统,一为特异投射系统,其特征是有点对点投对关系,另一为非特异投射系统。其特征是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

21. 某些神经物质的成份为组胺,如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处于暴露的神经末梢上,可以引起疼痛,这些特质称为致痛物质。

22. 属于胆碱能纤维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23. 新小脑损伤的动作协调障碍称为共济失调综合证。

24. 参与维持节律性呼吸运动的神经结构主要有延髓,脑桥

25.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其突触后膜是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

26. 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关于神经系统的几个简单的问题

1.试述递质与调质有何不同?中枢神经递质主要有哪几类?各包括哪些主要递质?它们的神经元主要存在哪些中枢神经核团?

神经递质和调质。

[解析]

(1)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产生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这类化学物质为调质。

(2)中枢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

(3)单胺类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色胺。氨基酸类包括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肽类包括升压素、催产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β-内啡肽、脑啡肽、还有胃肠肽等多种多肽。

(4)释放乙酰胆碱的有脊髓前角的闰绍细胞,丘脑后部腹侧的特异感觉投射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尾核及边缘系统的梨状区、杏仁核、海马内某些神经元。多巴胺类递质系统主要包括:黑质—纹状体部分,中脑边缘系统部分和结节—漏斗部分。中脑边缘系统部分的多巴胺神经元位于中脑脚间核,结节—漏斗部分的多巴胺神经元位于下丘脑弓状核。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神经元位于低位脑干,尤其是中脑网状结构、脑桥的蓝斑以及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外侧部分。释放5— 羟色胺的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近中线区的中缝核内。释放γ—氨基丁酸的神经元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的浅层和小脑皮层,还有纹状体—黑质。肽类递质分布广泛,如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2、小脑的功能有哪些?新小脑损伤后有哪些主要症状?

小脑的功能。

[解析] 小脑的主要功能有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调节肌紧张,及协调随意运动。新小脑主要指小脑半球,它与大脑、丘脑、脑干等处的神经核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其功能是协调随意运动,使各种精巧运动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当人类新小脑受损后随意运动失调,其主要表现有:患者行走跨步过大,躯干落后而易倾倒,运动准确性差(如患者闭眼指鼻不准);肢体运动时出现震颤,以及言语缓慢,说话不清等。临床上称这种运动协调障碍为“小脑性共济失调”。此外,新小脑的损伤也伴有肌紧张减退、四肢乏力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