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观察 观察 再观察

观察 观察 再观察

时间:2019-06-14 17:41:30

相关推荐

观察 观察 再观察

原创学生 马东阳 今天

“观察,观察,再观察”是着名生理学家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的名言,那么什么是观察呢?《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观,谛视也”、“察,复审也”,意思就是说:观察就是近距离细致地看,观察是获得认识的基础,我们在历届名人传记中就会有这样的认识。那么中医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小分支在经典中无不流露出这一点。

下面我想用《伤寒论》条文来反应观察的重要性。

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这条条文,可以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伤寒”到“与承气汤”;第二段,从“其小便清者”到“当须发汗”,其后应接“宜桂枝汤”;第三段是服药后的反应“若头痛者必衄”。按照原文的意思这样分段很明显。下面就按照分析病案的方式来试着解读一下条文。

第一段:“伤寒”交代病人的起病原因:伤于寒,可是患者感受寒邪之后却出现了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等阳明里热兼气郁的症状或体征,根据“与承气汤”的治疗我们可以补充这样的症状,发热,不恶寒,反恶热(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多汗,以通身汗为主(196条,阳明病,法多汗),严重者会出现手足濈然汗出(191条,阳明病……手足濈然汗出),口渴;头痛则以眉棱骨(足阳明经脉所过)处胀痛(病性属热);从后面紧接的内容可以看出“小便黄”这一症状或体征,不大便还应伴有腹满痛(气机结于里,腑气不通欲通而作痛、作胀)。

这里的“与承气汤”,并不是“承气汤主之”,在治疗上就可以用承气汤加减,例如加葛根之类的来治疗。

第二段:这里治疗就出现了大的反转,对于一个伤于寒,出现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的患者,医生一般会选择使用通腑泄热的办法来治疗,而张仲景却选用桂枝汤之类的来治疗,这里的诊断依据就是“小便清”,由此可知病“不在里,仍在表”。而由于直接病因为寒,病机为郁,病所在表,总的结论表寒郁阳欲化热(未化热,若化热,小便不应色清),所以在治疗上仍选辛温发汗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原文来补充一些症状,这里的不大便,应该大便不结,腹无所苦(病在表,当人伤于寒后,机体的正气起而与邪相争,由于表气在相争中显得有些不足,就后调动在里的部分正气来助表气,这样在里之气就显得不足而出现不大便),头痛以紧痛为主,发热,无汗,微恶寒。当然了在治疗上可以选用桂枝汤为主适当的加少许黄芩之类。这里可以参考《伤寒论》中的三个小汗方的思路。

第三段:其实这一段是第二段服药后的反应,可以不用独立成段,但是我想在这里谈谈表寒证服药后的另一种表现。上段在表寒郁阳的基础上服用了偏温的桂枝汤助了些阳,郁阳上从就会加重头痛,郁阳化热而伤阳络而出现鼻衄,同时血汗同源,这样表寒就有了欲解得出路。(46条,太阳病……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通过上面的分析,张仲景以他在临床上细致的观察,给我们一个鉴别要点,即气分有热,小便色黄。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看病时要严密全面的观察疾病,要去分析患者症状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要见病之源,知道谁是因,谁是果,当然后果在疾病中又会倒果为因,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直接的病因,关键的病因,在治疗上侧重于接触直接病因,这样疾病就好很快地得到处理(这里可以参考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等相关条文来理解);最后看病要学会抓住鉴别要点,这里的小便色清即是一个要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