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 【南宋】 高翥

《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 【南宋】 高翥

时间:2018-10-25 05:06:49

相关推荐

《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 【南宋】 高翥

《清明》

清明日对酒

【南宋】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趣闻】

​ 据传,明代有人因争坟地大打出手,致死人命,有位秀才将高翥的

​诗改换数字,便成一首绝妙的劝谏诗,今录如下:

​ 南北山头争墓田,清明殴斗各纷然。衣衫撕作白蝴蝶,脑袋打成红

​杜​鹃。

​ 日落死尸眠冢上,夜归儿女哭灯前。人生有事须当让,寸土何曾到

​九泉。

【注释】

​ 翥zhu—-鸟向上飞:龙翔凤翥

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作者介绍】

​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198篇诗文

【赏析】1

​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难道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啊!)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难道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痛苦难过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颔联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那么就清楚了:原来蝴蝶是沟通阴阳二界的使者啊,冥纸当然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样的,相思要怎么样来表达才最恳切,总不至于老是“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一类的吧,这样就浅薄了。“我”要告诉阴间的人,“我们”想你想得都把眼泪哭干了,现在啼出来的是血啊!这种震撼力,实在是难以言表的。

颈联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见所想:“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句当然是虚景,哪里会有这么巧让诗人碰到狐狸在冢穴里面睡觉呢!不过是说,一天的祭扫结束了,日薄西山,人人各自归家,但“我”知道,只有一种动物是不会离开的,那便是狐狸。你凭什么这么说?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我”竟连“狐死必首丘”的道理也不懂吗?你们这些人,祭扫之时哭哭啼啼,平日里哪里见到你们有丝毫的伤心难过?狐狸却不同,它们始终对同伴、对“家庭”忠诚无二,即使死了,也要将头对准丘穴的方向!真是“狐犹如此,人何以堪”啊!这一层强烈的反差不经仔细的推敲是得不到的。可是哪里知道反差更强烈的还在后头:晚上回到家来,看到孩子们在灯前玩闹嬉戏,他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心酸,怎么会知道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可是还不止如此,我们再挖掘下去就发现:这些孩子都还那样弱小,是那么天真无邪,可是终归要长大,终归要衰老,终归也要死去,这是天命所在,是多么得令人遗憾,令人神伤。你看,这里正好与首联我们提到的诗人厌倦死亡的思想相照应了。是不是吃了一惊,短短十四个字,居然内涵多至如斯境地,且皆为感人心魄,发人深省之语。

尾联诗人要总结了,也算是表达自己的态度:“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应当说这是比较易见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就是及时行乐。我们读到这里,定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古诗十九首》里那么成系统地高唱“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或者会更直接想到“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但果真如此简单吗?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我们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并未区分与判断抒发及时行乐思想究竟是已臻化境,心本开阔,还是无奈愁极,故作旷达,这一点是极重要的问题,是可以作为专题来研究的。就高翥这首诗而言,显然是故作旷达无疑。你看,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可见他对这个世界是何其留恋!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由此可见欲望能使人丧失本我,渐成依赖。

原本下面该是艺术手法的分析,因又要涉及理论,与我想要表达鉴赏的最初的心理流变旨趣不合,故略去。高翥是南宋后期江湖诗派的重要作家,且为宁波人,可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我近来研究的楼钥有偶合之处。

【赏析】2

诗的首联作者给我们展现了大环境:南山北岭到处都有“墓田”,

​清明时节家家都要祭扫诗词鉴赏:南宋诗人高翥的《清明》诗词鉴赏:​​南宋诗人高翥的《清明》。这是概写,但我们也能感受到那具体的场

​面:可想而知,清明时节,那扫墓之人络绎不绝,路上的唠嗑声,坟前

​的哭声,天上的乌鸦叫声打破了往日的寂寞,凄凉的墓地,顿时热闹起

​来。首句说“墓田”似乎不如“墓地”和“坟田”更顺口,但这是押韵

​和平仄的需要。

​ 颔联就描写具体化了,作者给我们展现了特写镜头:人们在坟前烧

​的纸,化作纸灰,随风飘舞起来,就像白色的蝴蝶在翻飞。而那跪着烧

​纸的儿女,脸上泪水不断,用手也不断地擦拭,所以泪水流过之处已经

​有红色的痕迹了。“红杜鹃”是比喻。这既是泪痕的颜色,也有“杜鹃

​滴血”之意,说明“悲哀深切”之深,与后面的“笑灯前”形成鲜明的

​对比。

​ 颈联又是特写两幅画面。一个是日落的坟前,那白天烧完的纸灰,

​堆的很厚,所以里面还保留着热气。这正是狐狸取暖的好地方,它卧在

​纸灰堆上酣然入睡。这也言外之意地告诉我们,烧了这些纸,只能给狐

​狸取暖了,与坟里的尸骨毫无干系。

​ 另一个画面是:白天烧完纸的儿女们,夜晚又聚在灯前,有说有

​笑,又吃又喝。坟前那短暂的悲痛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仅仅过了半天就

​如此,那明天、后天,谁还能去想死去的亲人呢。作者也许意在告诉大

​家,思亲的悲痛是暂时的,人还要回到眼前的生活。

​ 尾联是作者在前几联记叙描写基础上的感慨:人啊,活着就要好好

​享受生活,死去了,什么都没有,什么也带不走。这是何等清醒的认识

​呀。

​ 曾几何时,有人对该诗的这种人生看法和态度给予了批判,认为这

​是消极遁世,与革命思想不相符。这实在有点太苛刻了。首先应看到诗

​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其次也应看到,作者那种珍惜眼前,

​珍惜当世的观点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总比那些把幸福寄予来生

​的虚无缥缈的人生态度更有现实意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