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辽宁省博物馆藏元明清时期掐丝珐琅器赏析(下)

辽宁省博物馆藏元明清时期掐丝珐琅器赏析(下)

时间:2023-02-02 02:31:01

相关推荐

辽宁省博物馆藏元明清时期掐丝珐琅器赏析(下)

掐丝珐琅器俗称“景泰蓝”,在清人著录中将景泰掐丝珐琅与永乐剔红漆器、宣德铜炉、成化斗彩瓷器相提并论,赞其为明代四大名玩之一。本文从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珐琅器切入,对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掐丝珐琅器特征略作分析。

清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生产规模宏大,产量空前,主要由宫廷造办处珐琅厂和广州、扬州三地生产,掐丝珐琅器制作精致,规矩华丽,稳重大方。掐丝内填珐琅万寿无疆碗,底径9.7厘米、口径15.4厘米、高7厘米,器内光素,鎏金,增强了皇家的富贵气。外壁有四个圆形开光,其内錾阳文篆书“万寿无疆”四字,文字以外的空地填深蓝色釉。在开光以外的部分施浅蓝色釉为地,饰掐丝珐琅番莲纹,上下边缘分别錾刻一周夔龙纹和莲瓣纹,外底部鎏金,中央錾刻篆书“子孙永宝”方形图章(图14)。掐丝錾胎珐琅万寿无疆盘,圆形,器内光素,鎏金。外壁有四个圆形开光,其内錾阳文篆书“万寿无疆”四字,文字以外的空地填深蓝色釉。在开光以外的部分施浅蓝色釉为地,饰掐丝珐琅番莲纹。上下边缘分别錾刻一周夔龙纹和莲瓣纹,外底部鎏金,中央錾刻篆书“子孙永宝”方形图章(图15)。

图14 清乾隆 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

图15 清乾隆 掐丝錾胎珐琅万寿无疆盘

乾隆皇帝喜好古代文物,不但在玉器中生产仿古玉,珐琅器生产中也有强烈的仿古倾向,有许多珐琅器就是模仿古代的青铜器的器型与纹饰制作的。这件掐丝珐琅兽面纹盖豆,通高16厘米、口径6.8厘米,仿照商周青铜豆的样式,采用掐丝珐琅技法饰兽面纹,在深蓝色地上,填饰黄、白、黑、褐色釉料,古色古香(图16)。掐丝珐琅兽面纹鼎,通高29.4厘米、口径22厘米、腹径21.6厘米,仿照商周青铜鼎的样式,圆腹、双立耳、三柱足,上腹部铸有九个鎏金半球形装饰,其间采用掐丝珐琅技法饰兽面纹,下腹部饰掐丝珐琅兽面纹和小团花,古意十足(图17)。

图16 清乾隆 掐丝珐琅兽面纹盖豆

图17 清乾隆 掐丝珐琅兽面纹鼎

把书画作品题材巧妙地运用到掐丝珐琅制品中,是中国古代珐琅器生产中一种新的尝试。这类作品在明代和清初期尚属初创阶段,在同一个掐丝图案框框内使用同样的釉料,填釉拘谨平板,没有使用晕染技法,所以釉色没有浓淡之差别,如前文提到的明晚期掐丝珐琅鹤塘纹盘(见图6)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初掐丝珐琅花鸟荷塘图缸(图18,参见《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第5册珐琅器(一)图187)。至乾隆时期,掐丝珐琅技术和画珐琅技术都日臻成熟,为了更好地表现绘画效果,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在掐丝珐琅技术中吸纳了画珐琅的釉色晕染技法,所以这类作品是掐丝珐琅、画珐琅工艺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掐丝珐琅八骏图长方盘,长36.5厘米、宽24.2厘米,长方形,通体掐丝施彩釉。盘心图案似郎士宁绘画风格,在一柳树下八匹骏马各具神态。内外侧沿均饰蓝地番莲纹,盘底蓝釉掐丝锦纹,中央有掐丝填红釉“乾隆年制”款。郎士宁,意大利传教士兼画家,清康、雍、乾时期在宫廷画院供职,画法参酌中西,善写生,尤工画马,如《百骏图》《名马图》至今闻名世界。此盘上的《八骏图》兼用掐丝和画珐琅技法,色彩雅丽,画法颇具郎氏风格(图19)。

图18 清初 掐丝珐琅花鸟鱼藻图缸

图19 清乾隆 掐丝珐琅八骏图长方盘

这种掐丝珐琅与画珐琅结合使用表现绘画图案的作品,在清中期以后继续流行,如掐丝珐琅荷塘群鸟纹缸,高20.2厘米、口径21.2厘米、底径18.1厘米,圆筒形,腹部微鼓,周身以掐丝珐琅技法饰通景式绘画图案。下部背景为淡绿色,表示塘水,中有荷花、荷叶、芦苇和鸳鸯;上部背景为淡蓝色,表示天空,上有云彩、翔鹤和蝙蝠。器口和底边以饰铜鎏金的绳纹,下有五个蝙蝠形的铜鎏金足(图20)。此器的蓝色浅淡,以珐琅釉进行晕染绘画的技法更加成熟,这是清代中后期掐丝珐琅的特点。

图20 清 掐丝珐琅荷塘缸

清嘉庆以后至清代晚期的掐丝珐琅器,色彩艳丽,填料饱满,釉面光洁,砂眼少而细小,掐丝精细,线条灵活轻快,多为均匀的双钩线,图案程式化,从总体上说制作工艺是进步了,但缺乏明代和清前期掐丝珐琅器深沉典雅的韵味,风格趋向浮华。掐丝珐琅番莲纹三足熏炉,口径21厘米,圆鼓腹,两个朝冠式附耳,三个兽吞足。盖上有三组镂空的蝙蝠纹,钮为一镂空的云龙。器体施浅蓝色釉为地,饰掐丝珐琅番莲纹(图21)。掐丝珐琅番莲纹觚,口径23.5厘米、底径15.5厘米、高46.5厘米,器体为圆体,细长腹,大敞口,圈足外撇。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上饰掐丝珐琅花纹。颈、腹、圈足均饰番莲纹,上、下边缘及颈腹的分界处饰蕉叶纹或如意云纹,上、下口沿处各錾一周雷纹,内填黑色珐琅釉(图22)。

图21 清 掐丝珐琅番莲纹三足薰炉

图22 清 掐丝珐琅觚一对

清末民国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国的古代艺术品受到西方人的喜爱,刺激了艺术品的生产。虽然这时清政府衰微,各类官作坊几近停产,但民间生产却处于强势上升状态,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金属胎珐琅器也是如此,这一时期的陈设品数量很大。据记载,民国初年珐琅器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当时较有名气的“老天利”号珐琅器制作工厂,雇工就达350人。19至19中国的掐丝珐琅艺术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和芝加哥万国博览会,都获得了金奖。

……

文 / 周晓晶

(本文作者为辽宁省博物馆馆员)

(节选自《艺术品》-03 总第63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