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台北故宫馆藏书画类

台北故宫馆藏书画类

时间:2024-02-25 23:42:43

相关推荐

台北故宫馆藏书画类

第一个专题:中国绘画的发展

展览概述

中國繪畫的發展就如一部交響樂章。藉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等畫科中的風格典範組成幾個重要主題,並在歷史脈絡中加以變奏。

人物畫的典範在六朝至唐代(二二二~九0七)間,經由顧愷之與吳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畫典範的成形約五代(九0七~九六0)之時,而且寓含著地理區域特質。例如荊浩、關仝畫出北方山水風貌,而董源、巨然則有江南水鄉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畫方面,四川的黃筌與江南的徐熙也形成兩個不同的典範。

宋代(九六0~一二七九)山水畫中的范寬、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範基礎上推陳出新,成為新的典範。此外,宮廷畫院在宋代藝術帝王的倡導下形成空前盛況。當時的畫家講究對自然的觀察,並添加「詩意」以增強繪畫的內涵與意境。對實物的興趣促成了建築、船車等以器械結構為主的繪畫類型,使其在十一世紀後躍上繪畫的舞台。詩意的強調,則於南宋時期發展出書法、詩文、繪畫三者互相搭配的冊頁精品。另外宋代文人也將藝術的表現概念擴展到「形似」以外的範疇,文人畫開始成為一種新的風格。

在元代(一二七九~一三六八)文人畫由趙孟頫、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等人以復古為標的。因復古而有更為多樣的各種風格表現。這些風格逐漸成為繪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後維持著持續的影響力。

明代(一三六八~一六四四)以後,不同地區的風格特色,成為藝術發展脈絡中的重要環節。蘇州的「吳派」從元四大家那兒變出優雅的文人風格,以浙閩畫家為主的「浙派」則自宮廷繪畫中脫胎,將南宋的典範變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與稍後的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著在對古代典範的「集大成」中,以筆墨再造自然,形成影響深遠的「正統派」。

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帝王在推崇「正統派」作風之餘,也包容歐洲傳教士所帶來的西洋畫法,立體與透視成為對古老典範的新詮釋。宮廷之外的揚州則有標榜著「怪、奇」的一批畫家在高度商業化的市場中活躍。他們的筆墨與形象針對「非正統」的典範而發,而自己也成為後世追求變革的典範依據

中国绘画的发展 展品清单

傳唐韓幹猿馬圖軸

本幅無款,舊題唐代韓幹作。韓幹,大梁人(河南開封),亦有作長安或藍田人。天寶(七四二-七五五)召入宮中為供奉。曾師曹霸,以畫馬而得名,唐張彥遠極為推崇之。

此幅繪竹石樹林,三猿戲於枝間石上,其下繪黑白雙駿。畫上宋徽宗題字和「御書」一璽,及理宗「緝熙殿寶」璽皆偽,當為後加。然畫中不論猿、馬、樹石、枝葉,皆描繪細膩,或為南宋作品。

明杜瓊南湖草堂圖軸紙本

杜瓊(西元一三九六-一四七四年),字用嘉,號鹿冠道人,世稱東原先生,江蘇吳縣人。明經博學,為一時所尊,旁及丹青,終身不仕。

此畫作於一四六八年,時年七十三歲。老友周鼎構築別業於南湖,過訪屬杜瓊為圖以記。畫中雲光樹影,意趣渾茫。風格受元代黃公望影響,蒼秀細潤,老筆縱橫,為文人畫佳作。

明文徵明花卉冊紙本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O-一五五九年)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號停雲生、衡山居士。詩文書畫並佳,畫師沈周,為吳派畫家中堅。吳派多擅花卉寫生,本幅作於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是年夏季,受徐縉邀請,避暑於洞庭西山徐宅。清談酣適之際,乘興繪窗間名花異卉,或綴以奇石。花朵及枝葉或以墨線勾畫,或以墨色表現,間或設色點染。通冊運筆挺健,靈活多變,極富生意。

清院本親蠶圖詣壇絹本

「親蠶」為古祭禮,指宮中后妃於季春之月,躬行蠶桑事,以為天下表率。此禮至清代猶奉行。

清代自康熙朝始,即以繪畫記錄宮廷活動。院本親蠶圖由郎世寧、金昆、盧湛等十位供職畫家合作,共四卷。第一卷詣壇,畫皇后詣臨蠶壇,沿途儀杖甚盛。第二卷祭壇,畫皇后蒞壇致祭。第三卷採桑,畫皇后盛裝坐殿下,觀諸王命婦採桑情景。第四卷獻繭,畫皇后坐殿下,眾嬪妃跪進蠶繭。本次展出第一卷。

常设展之:笔有千秋

概述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裏,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書體遞變原非朝夕立就,因此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過渡型書風以及各體參雜的混合書風時而可見,顯示書體蛻變遷延歲月,方能在結構和筆法上建立自己的規律。

隋唐時代是另一個關鍵時期,政治統一帶來南北各地書風會流,筆法發展臻於完備,從此楷書成為歷代通行的書體。入宋以後,為保存前賢書法長遠流傳,刻帖日漸盛行。但是宋人並不以繼承傳統為足,書法取向表現個人情性、得其天趣。元代繼起,轉而提倡復古,晉唐書法傳統得以延續。然而,不受傳統束縛的意念也活躍起來,至明代浮現縱橫跳脫的氣息。明人書法面貌至為紛雜,行草書尤其活潑自由,適與當時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其間突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家,也走出實現自己的路徑,不為時代潮流所吞沒。清代以降,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堪稱是得天獨厚。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

漢史晨前碑拓片

史晨碑現存於山東曲阜孔廟,原石高二三一公分、寬一一二公分,兩面刻石,此為碑陽之拓,故稱史晨前碑,內容是東漢靈帝建寧二年(西元一六九年),魯相史晨之奏銘,記述其到官時拜謁孔子並上書奏請每年春秋兩季行祭孔之禮。

此碑與《禮器》、《乙瑛》並稱為孔廟三大名碑,筆法溫和蘊,但在氣勢上肅括宏深,沉古遒厚,法度森嚴,結構與意度皆備,是學習隸書入門之最佳範本,更為東漢隸書碑刻之傑作

宋蘇軾榿木詩

蘇軾(西元一○三六─一一○一年),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才氣縱橫,博通經史,詩文書畫卓然成家。

杜甫〈堂成〉詩,藉描寫草堂景物,抒發歷經兵燹之禍,流寓成都定居草堂之心境。蘇軾藉杜詩,抒發流寓黃州的心情。跋文以杜詩,說明榿木易長因而農家多栽植。此卷行書結字秀潤,姿態橫生,筆法遒勁,墨韻生動,為其中年時意韻豐厚之傑作。

本卷由蘭千山館寄存

明王寵自書五憶歌

王寵(西元一四九四-一五三三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履仁,又字履吉,號雅宜山人。與兄王守從學於文徵明與蔡羽。工詩文,書學王獻之、虞世南。與祝允明、文徵明同被譽為「吳中三家」。

此幅書於金粟山藏經紙上,紙之質地堅硬,特能表現出王寵起伏頓按、急遽有力的筆法。履吉善用拗筆,筆調硬拙峻拔,韻味獨特。書此作年方三十五歲,而筆意間流露的風采,淹有大家氣度

常设展之三:巨幅名画

清丁觀鵬極樂世界圖

丁觀鵬(活動於一七三七-一七六八年間),乾隆時以善畫人物供奉於內廷。本軸作於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描繪西方極樂淨土的莊嚴世界。主尊阿彌陀佛雙手結禪定印,頭頂放光,光中化現十方諸佛。觀世音和大勢至兩脇侍菩薩分坐兩側,四周尚有諸菩薩、羅漢、天人等圍繞。上方祥雲浮動,華麗的七寶樓閣掩映其間,下方則畫蓮池一座與九位蓮花化生。全作將西方淨土的殊勝一表無遺。

清緙絲極樂世界

本幅刻織白地西方極樂世界,內容、風格和構圖皆與本院所藏「清丁觀鵬畫極樂世界圖」如出一轍,當為摹刻該畫之作。由於二軸的詩塘皆有乾隆壬寅年(即乾隆四十七年,西元一七八二)的御題四體書,當知是年應為此幅緙絲年代的下限。

此作的主要輪廓與設色以刻織方法完成,但人物面部、衣紋、建築等較為精細的部分,則以筆墨和顏色添染。全作設色明麗,細節繁複,為乾隆時期的緙絲精品。

清丁觀鵬畫文殊像

丁觀鵬,生卒年里均不詳。乾隆時以善畫,供奉於內廷,精人物。嘗師法明末丁雲鵬筆意,但人物開臉暈染,兼採西洋畫法,故形象突顯,神情生動。

本幅繪文殊菩薩頭戴五佛寶冠,騎獅而坐,法相莊嚴。設色明麗,繪製精謹,一絲不苟。由於兼採西洋光影法入畫,更增立體效果。據作者款識,此畫作於乾隆二十六年(西元一七六一)四月,當與是年春乾隆皇帝瞻禮五臺山文殊菩薩聖像一事有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