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消费券:计划消费 逼上黄山?

消费券:计划消费 逼上黄山?

时间:2023-03-30 19:57:35

相关推荐

消费券:计划消费 逼上黄山?

限定消费时间,限定消费领域,限定消费区域,三大限定,计划消费的痕迹隆重,长期看破坏市场经济,且最终将抑制真实需求,出现消费需求与现实消费的错配

无限风光,堵在险峰。

近日,安徽黄山出现巨大拥堵,自山脚至迎客松,处处是人,4日当天足有2万人。

不仅是黄山。全国各地都出现景区拥堵。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民众久居室内,外出的愿望强烈,但是另一方面,也与各地推出的旅游消费券有关。

据统计,中国已有30个省市区推出了各类消费券,其中,几乎所有城市都推出了旅游消费券。各地居民怕过期作废,纷纷出游。

黄山对安徽户籍开放,其实也等同于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旅游消费券。

限期内来黄山,过期作废。

旅游免费,逼上黄山。

在抗疫期间,为提振消费,各地出台便民助民措施,目前多数以消费券为主,一方面可以短期内逼迫消费,另外可指定用途,对特定领域优先拉动。

但是,发优惠券,相对发现金,弊端重重。

限定消费时间,限定消费领域,限定消费区域,三大限定,计划消费的痕迹隆重,长期看破坏市场经济,且最终将抑制真实需求,出现消费需求与现实消费的错配。

(1)限定消费区域,扼杀市场自由

地方发消费券,必然本地主义。

目前,全国各地的消费券,都具备区域性特征。多数都是在本地使用,拉动本地的消费。只有深圳等少数城市,具备全国胸怀和视野,消费券可全国使用。

虽然现在疫情控制之下,各城市的人都被限定在本地。但是,一旦解封,人员流动,消费券限定区域消费,就变成了画地为牢。

(2)限定行业,计划消费?

发放消费券,最大的争议,就是限定行业。

这实际上等同于计划消费。

政府希望拉动的行业,与老百姓急需的消费,很大程度上不一致。

比如,本次普遍发行的旅游消费券,就与很多城市的民众需求重点不符。

谁最需要救助?穷人。

各地穷人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否有饭吃,没房的,是否付得起房租。

各地一窝蜂的发行旅游券,基本是针对中产阶层的。但是,中产阶层并非最需要救助的。富人就更有经济能力了。

在很多地方的消费券中,餐饮消费的比重不足,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的比重过大。

地方政府希望率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作用强,且产业高大上。

但是,最需要求助的群体,他们需要什么消费?地方政府是否满足?

各地泛滥的旅游消费券,一方面导致景区拥堵,加大疫情传播风险。一方面,旅游占用的费用多了,穷人吃饭的补助少了,该补助的人没有补助到。

这种计划性消费,其实是对真实消费需求的扼杀与漠视。

政府推动的消费行业,并非就是急需的消费,计划消费,必然导致误差。

(3)限期消费

——抢来蔬菜水果,烂在冰箱里?

不少人鼓吹消费券可逼迫短期消费。

限期消费,同样可催生无效消费和浪费。

部分城市出现食品抢购和囤积潮,消费券限期,逼迫居民短时间内用掉食品餐饮消费,于是,不必要的也买,买撑了也要买。

不少城市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恐慌之下囤积粮食蔬菜,冰箱吃的太饱,大批蔬菜烂掉。

表面看,是促进了消费,但是,这是否健康消费?是否有效消费?

各地景区的旅游消费券,限期旅游,把人都逼出来,到处拥挤,逼上黄山?

(图片来自网络,黄山拥挤的人群)

(4)消费券:催生行业垄断,官商勾结

当下,最需要扶持的,是中小企业。最需要发展的,是实体经济。

但是,消费券发放,优先照顾的是大企业,行业巨头。容易造成垄断。

此外,计划消费,扶持哪个商家?最终落地到什么企业?

在实行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一些灰色操作。

(5)谁最需要救济?他们需要什么消费?

消费券人人有份,普惠发放。但有失精准。

本次疫情,受影响最大,最需要补充的,集中在几类人。

一是失业人员。

有统计表明,本次失业人员,保守估计在500万至1亿之间。尤其是大批体制外企业人员,一旦失业毫无保障。

二是低收入家庭。

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低保户。

三是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本次疫情,这两类人极度不方便。且他们已经基本缺乏谋生能力,需要救助。

与其遍地开花,不如集中钱财,大力救助这三种人。这类人最需要什么消费?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消费。

而当下消费券的发放,正好回避了两个问题,发给谁?让他们消费什么?

发放对象不准确。

对于贫苦人群缺乏足够关怀。

消费领域不明确。

消费券拍脑袋划圈,搞计划消费,不了解也不满足民众最急迫的消费。

直接发钱动财政,不动印钞机,开源节流

不少人担心,直接发钱,就造成通货膨胀。

直接发钱,不一定就钱多了,看怎么发。

财政不动,开动印钞机,当然钱就多了。

但,如换个思路,存量流通,就不一样。

不印钞,动财政,基建大跃进在社会上争议巨大,很多人呼吁谨慎搞基建,财政多倾斜社会兜底。同时,东京奥运停办,中国的举国体育自然受到抑制,可以节省不少资金。

此外,力推机构改革,也可节流。

前年底,国家大力推行机构改革,合并了无数部门,庙拆了,和尚也该减少一些了,财政供应吃皇粮的少了,也将节约巨量资金。

责编 | 黄端duanhuang@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