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针灸学】高频知识点之针灸学总论——总论(三)

【针灸学】高频知识点之针灸学总论——总论(三)

时间:2019-11-06 10:43:06

相关推荐

【针灸学】高频知识点之针灸学总论——总论(三)

01

足少阴肾经在循行中所联系的脏腑是(多选)

A. 心

B. 肺

C. 肝

D. 膀胱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ABCD。“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D对)。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C对)和膈肌,进入肺(B对),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A对),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02

不属于足少阴肾经腧穴主治病证的是(单选)

A. 前阴病

B. 咽喉病

C. 后阴病

D. 足跟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C。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行舟骨粗隆下,经内踝的后方,向下进入足跟中,沿小腿内侧上行,经腘窝内侧,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有穴通路还出于前,从横骨穴处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5 寸,胸部前正中线旁2 寸,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处);其直行支脉,从肾脏向上经过肝、膈,进入肺脏,沿着喉咙,夹舌根旁;另一支脉,从肺分出,联络心,流注于胸中。故足少阴肾经腧穴可主治足跟病(D对)、前阴病(A对)、咽喉病(B对)、妇科病、肾脏病,以及头和五官病证(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03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单选)

A. 中焦

B. 胞中

C. 胸中

D. 手小指端

E. 足大趾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C。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C对),从胸走手,止于中指末端最高点中冲穴。

04

按照十二经气血流注次序,手少阳经上接的是(单选)

A. 手少阴经

B. 足太阴经

C. 手厥阴经

D. 足少阴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C。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简便记忆: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上接手厥阴经(C对)。

05

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穴均能治疗的有 (多选)

A. 鼻病

B. 目病

C. 牙病

D. 耳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BD。本题考查的是十四经腧穴的分经主治规律。手少阳经主治侧头、胁肋病、目病、耳病、咽喉病,热病;手太阳经主治后头、肩胛病,神志病、目病、耳病、咽喉病,热病,故二者均能治疗目病(B对)、耳病(D对)。

第一章 经络(三)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5道)

考点十: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膂),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胆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胭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岀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①。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②,循肩髆③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④,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胭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⑤,循髀外后廉下合胭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⑥至小指外侧。

注释:

①交巅:当百会穴处与督脉相交会。

②还出别下项:原文指经脉从脑后浅出,并从天柱穴分别而下。目前认为足太阳经脉在头顶至后枕部有一外行线。

③肩:指肩胛区。

④膂:夹脊两旁的肌肉。

⑤髀枢:髋关节部。

⑥京骨:即第5跖骨粗隆。又为穴名。

3.主治概要

(1)脏腑病证:十二脏腑及其相关组织器官病证。

(2)神志病:癫、狂、痫等。

(3)头面五官病:头痛、鼻塞、鼻衄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项、背、腰、下肢病证等。

考点十一:足少阴肾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①走足心,出于然谷②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岀,络心,注胸中。

注释:

①邪:通斜。

②然谷:穴名,在舟骨粗隆下方。谷《脉经》作“骨”。“然骨”即指舟骨粗隆。

3.主治概要

(1)头和五官病证: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

(2)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

考点十二: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出中指末端(中冲穴)。

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①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②。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③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④出其端。

注释:

①心包络:《甲乙经》无“心经络”三字。

②历络三焦:指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③两筋:指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

④小指次指:即无名指。

3.主治概要

(1)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

(2)胃腑病证:胃痛,呕吐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上臂内侧痛,肘臂挛麻,腕痛,掌中热等。

考点点拨

此考点要求掌握各条经脉的起止点,总结如下表:

表1-2 十二经脉起止点总结表

经脉名称

起点

终点

手太阴肺经

中焦(胃)

拇指末端

手阳明大肠经

食指末端

鼻旁与胃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

鼻旁

二趾(及中趾)

足太阴脾经

大趾

舌下

手少阴心经

心中

小指末端与小肠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

小指末端

目内眦与膀胱经相接

足太阳膀胱经

目内眦

小趾与肾经相接

足少阴肾经

小趾

挟舌本

手厥阴心包经

胸中

中指末端

手少阳三焦经

无名指末端

目眶下

足少阳胆经

目外眦

四趾

足厥阴肝经

大趾

头顶

考点十三: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到项,沿耳后(翳风穴),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阳胆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①,出臂外两骨之间②,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③,散络心包,下膈,遍④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注释:

①手表腕:手背腕关节。

②臂外两骨之间:前臂背侧,尺骨与桡骨之间。

③膻中:此指胸中,不指穴名。

④遍:《脉经》作“偏”,指自上而下依次联属三焦。

3.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头、目、耳、颊、咽喉病等。

(2)热病。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胸胁痛,肩臂外侧痛,上肢挛急、麻木、不遂等。

考点十四:足少阳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颔厌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

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进入体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环跳穴处。

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肋,下行至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①,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②,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③,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④,出膝外廉,下外辅骨⑤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⑥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⑦。

注释:

①头角:当额结节处。

②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经过颊车部位。

③毛际:指耻骨阴毛部。

④髀阳:指大腿外侧。

⑤外辅骨:即腓骨。

⑥大指歧骨:指第1、2跖骨。

⑦三毛:指足趾背短毛。

3.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侧头、目、耳、咽喉病等。

(2)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等。

(3)热病、神志病:发热、癫狂等。

(4)经脉循环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青医说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编辑:芩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