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式的百年孤独——《一句顶一万句》

中国式的百年孤独——《一句顶一万句》

时间:2021-11-15 09:35:02

相关推荐

中国式的百年孤独——《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出延津记》,下部为《回延津记》。

如果简单来看,上下两部,一出一回,都牵扯了孤独。

上半部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女儿,走出延津。

下半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也是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

一出一走之间,延宕百年沧桑。

01

书中的主人公杨百顺,也就是后来的吴摩西。

杨百顺的父亲是卖豆腐的老杨,老杨三个儿子,大儿子杨百业,小儿子杨百利,中间是杨百顺。

书中的人物无论杨百顺还是牛爱国,出走的理由都是为了找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

杨百顺是一个不断出走的角色,从跟着老杨豆腐,到跟着老曾杀猪,再到老蒋家的染坊。

地方换了一个又一个,一路漂泊,他知道自己要离开一个地方,但是却不知道下一个地方是哪里。

当杨百顺遇到传教士老詹时,他向老詹诉说了自己的困惑。

“前两件事我不糊涂,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后一个往哪儿去,这几年愁死我了。”

杨百顺是一个想脱离旧环境而不知道新出路的人。

老詹为杨百顺改了新的名字,叫杨摩西。

后来的杨摩西去县里挑水、种菜。

在种菜的时候,他遇到了寡妇吴香香,这个女人把他从杨摩西变成了吴摩西。

吴摩西这个名字是杨摩西入赘到吴香香家改的名字。

与吴香香结婚之后,杨百顺算是暂时安定下来。

但是吴摩西与吴香香并说不上话,他与吴摩西的女儿巧玲有说不完的话。

后来吴香香和银匠铺的老高私奔了,吴摩西不愿意去找,他说的最多的话是“心是乱的”。

没有了吴香香,他可以和巧玲相依为命。

但是,有一天,巧玲丢了,吴摩西马上变成了孤独的人,他觉得自己的魂也跟着丢了。

他决定出走延津,踏上寻找女儿的道路。

吴摩西的孤独更多的应该算是农民阶级的孤独,这种孤独带来的苦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不论是之前不断变换职业,还是现在丢了女儿,他都是孤独无助,内心缺少一种踏实的感觉。

02

而书中也包含了知识分子的苦,这种精神的苦更多的是看不到的苦。

老汪是一个知识分子,他的苦无人可倾诉,也只能通过出走来逃离,老汪是书中第一个离开延津的人。

老汪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讲的话别人听不懂。

有人劝东家老范把老汪辞了,但老范说“听不懂才要教,懂了还教啥”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像老汪嘴笨,她是一个能说的人。

除了能说,银瓶又爱占便宜,而且偷庄稼,算个贼。

有人告诉东家,东家老范不以为意,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后来这话辗转传到老汪耳朵里,他听了竟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老汪感动于东家老范的理解和懂得,在他看来,东家老范是一个知心的人。

知心不在话的多少,有时候一句足矣。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东家老范寥寥数句,便可在孤独岁月里自我宽慰。

私塾先生老汪有三子一女,小女儿灯盏最淘气,一日在牛棚玩耍,不小心溺死在水缸里。

灯盏溺死后,老汪只说了两句话。“不怨老宋,怨孩子。”又说“家里数她淘,烦死了,死了正好。”

一个月后,他从私塾回来找书,在阳台上发现一小块灯盏生前偷吃的月饼,上面还有两排小牙痕。

灯盏死时老汪没有伤心,现在看到这一牙月饼,不禁悲从中来,心里像刀剜一样疼。

内心的苦说不出,老汪决定离开东家,举家西迁。至于要到哪里,用老汪的话说就是走到哪里不想走了再停下。

当老汪离开东家老范时,看到门口的两株榆树,六年前还是小苗,现在已经碗口粗了,看着这树,老汪哭了。

对于此时的老汪来说,一万句话也解不开心结。

有时候,就是这样,失去一个人的那一刻不是最痛的,某一天睹物思人,才更加令人伤心。

这种睹物而来的痛感和孤独会弥漫空气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身体的每一寸肌肤。

孤独源于细节,从来不是偶然。

正是细节中的人和事,才构成了小说中所有命运的跌宕转折。因为中国人特别注意细节,一旦细节发生变化,生活也就变了。

小说中的人物不喜欢这种变化,他们去另一个地方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寻找新的生活。

有时候,为了避免孤独,为了摆脱痛感,选择了去远方寻找。

而这种寻找绵亘千年,无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