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何为“四时神药”?

何为“四时神药”?

时间:2019-07-07 10:32:32

相关推荐

何为“四时神药”?

唐代着名诗人李商隐曾有“因汝华阳寻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诗句。诗中的茯苓是着名的药食同源的中药,自古便有“四时神药”的美誉。

茯苓,原名“伏灵”,是松树根上寄生的一种菌核体。古人认为它是由松树的灵气幻化而成,得天地之灵气而化生蛰伏在树根部,所以美其名曰“伏灵”。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四川等地。

茯苓味甘、淡、性平,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所以,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茯苓作为一味四时药材,全身上下都是宝,黑色的茯苓皮专于利水退肿,红色的茯苓偏于利湿,白色的茯苓偏于健脾,而包裹松树根生长的茯神则偏于宁心安神。

茯苓糕

《本草正》指出:茯苓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在中医传统理论里,脾与湿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喜燥而恶湿,如同用锅做饭一样,脾功能降低,运化不及,就易生湿生水,茯苓作为健脾渗湿的药物,健脾渗湿,标本兼治,既能运化水湿,又能改善脾胃功能,助养中焦。

《伤寒论》里的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等一组苓桂治水方剂,都是利用了茯苓很好的渗湿利水功能。健脾方面与人参、白术相比能力则稍稍显弱,因此可搭配它们使用,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茯苓也是文人墨客、皇宫贵族的保养秘方。早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所着的《淮南子》中,已经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的记载。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得最多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曾在《枕中记》中记载:“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

干姜茯苓茶

早年间,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茯苓的传说,据说茯苓是种很神秘的东西,如果松树根上有茯苓,那么松树上一定会有寄生草本的菟丝子。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也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宋朝的名医钱乙患有风湿病,他就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他让自己的亲戚到东山上去采茯苓,找到菟丝子以后,用火烧,烧到菟丝子的根部的时候,就一定能挖出茯苓来。

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清宫中,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她容颜娇美也与常食茯苓有关。其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

茯苓饼

清代,注重养生的慈禧太后经常食用茯苓,慈禧太后养生补益药共64种,而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便是茯苓。在晚年仍要每天吃茯苓饼这类小点心,并以此赏赐大臣。想必爱美的慈禧除了能借助茯苓延年外,还希望借助茯苓的肌肤润泽、延缓衰老的功能,让自己永远年轻漂亮吧。当然效果也是很显着的,听说70岁的慈禧看起来仍像40岁。

作为这样一味不“挑食”又好用的中药,被誉为“四时神药”一点都不为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