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12*~20*《柴胡桂枝汤剂量与应用》@浅谈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名医验案选

12*~20*《柴胡桂枝汤剂量与应用》@浅谈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名医验案选

时间:2023-02-18 08:45:03

相关推荐

12*~20*《柴胡桂枝汤剂量与应用》@浅谈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名医验案选

医案目录:一验案举例1*发热案 2*癫痫案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案4*急性肾炎案5*关节痛案6*更年期综合证 7*癫痫

二 浅谈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治疗女性日常8种常见不适医案

三名家医案:1*肩背疼痛(肩周炎) 2*发热3*畏寒(神经官能症)4*寒热

一 唐三制柴胡桂枝汤剂量与应用医案

1.柴胡桂枝汤的组成

柴胡30g,桂枝15g,黄芩15g,人参15g,炙甘草10g,制半夏10g,芍药15g,大枣6枚生姜15g。水煎,去渣,温服。

2.渊源、功效及临床应用

柴胡桂枝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乃小柴胡汤合桂枝汤而成(简称柴桂汤)。 《伤寒论》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又云:“发汗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金匮要略》云:柴胡桂枝汤,“治心腹猝中痛者。” 综上所述,柴桂汤主治少阳病兼太阳表证,为三焦气化失调,营卫不和,心腹急痛者而设。在痹证治疗过程中,可插入此方,功主启关转枢,俾三焦通透,营卫调和,津液运行,疼痛遂止。发热恶寒,肢节烦痛,属太阳桂枝汤证;呕而心下支结,属少阳小柴胡汤证;外证未去,而柴胡汤证尚在,不得单用小柴胡汤,宜合入桂枝汤,故仲景名之曰“柴胡桂枝汤”。

小柴胡汤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乃治少阳证第一方,而桂枝汤《伤寒论》将其列为调和营卫之剂,外证得之而解肌腠经络之邪,内证得之而补五脏之虚羸。营卫不和,则百病生焉,故《内经》云:“营卫不行,五脏不通”。桂枝汤安内攘外,功在调和营卫,仲景列为“群方之冠”。柴桂汤兼小柴胡汤、桂枝汤双方之效,内可入至阴,外可达皮毛,其要旨在于启枢机之运转,俾开合之职守,升降之序存,气血之行畅。

然柴桂汤中无止痛之药,而《金匮要略》谓其“治心腹猝中痛”者,乃因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且柴桂汤通经络,和气血,通则不痛。由于枢机不利,气化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受阻,或凝滞不通,或筋脉失荣,或肌腠失濡,而发疼痛,这就是柴桂汤治“颈项强”“心腹猝中痛”的原因。

宗《金匮要略》“治心腹猝中痛”意,临床对于不明原因的胸胁痛、脘腹痛,症见心下支结,呕,肢节烦痛,或有寒热,或无寒热,或苦无可名状,脉弦者,皆可应用。方药对证,每收桴鼓之效。临床上柴胡用量也是关键,若邪盛高热者,量需大至48g,以透表泄热,余名曰“大剂柴桂汤”;若发热不甚者,药量可用24g,使邪热达表自散,名曰“中剂柴胡汤”;若阳气不宣,气机不畅者,则予以12g,以推陈致新,名曰“小剂柴桂汤”。方或加或减,量或大或中或小,“贵临机之通变,勿执一之成模”。《中国医学大词典》云其治疟,“先热后寒者宜柴胡桂枝汤”。日人相见三郎以癫痫患者有胸胁苦满与腹肌挛缩同时并存的腹症,故用柴胡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并认为“小柴胡汤是有广泛适应证的方剂,其"休作有时’一症,即指所有发作性疾病都是小柴胡汤之适应证。”“癫痫本身即小柴胡汤之证”。相见三郎认为“血弱气尽”相当于小建中汤的“阴阳倶虚”,小柴胡汤和桂枝加芍药汤是治疗自主神经失调症的有效方剂。

一 验案举例1*发热案 2*癫痫案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案4*急性肾炎案5*关节痛案6*更年期综合证 7*癫痫

1*发热案 于某,男,42岁,1972年9月13日就诊。 感冒发热3天。现寒热交作,头痛目眩,四肢酸楚,心烦恶心,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口干,舌淡红,苔白,脉弦。 证属外感风寒,营卫失和,邪犯少阳。予以柴桂汤化裁。 处方:柴胡20g,黄芩10g,桂枝12g,白芍12g,党参10g,姜半夏10g,白芷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 药服2剂,汗出热息,诸症悉除。原方去白芷,柴胡减半量,予2剂以善后。

2*癫痫案

唐某,男,21岁,1989年12月5日就诊。 有癫痫病史十余年。近1年来,病情加重,每日发作4~5次,伴头目眩晕,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抽搐后感四肢肌肉酸痛不适,脉弦细数,苔黄。 予以柴胡桂枝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2g,黄芩12g,党参12g,半夏6g,桂枝12g,白芍12g,磁石13g,龟甲10g,竹茹12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3日后诸症有减,每日发作2~3次,肌肉酸痛减轻。服5剂后,每日仅发作1~2次,但有时感四肢脊背发紧欲作抽搐,上方加葛根30g,迭进10剂,病情基本稳定,未再出现大发作,仅短暂头晕,双目睛向上稍斜,瞬间即逝,又守方继服10剂,病未再作。 予服定痫散善后。

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案

房某,男,56岁,1990年8月就诊。 胃痛二十余年,加重十余天。前,极度饥饿后出现胃痛,后每当饥饿时即发胃痛,钡餐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服“痢特灵”等药,病情好转数年。近几年,因情志不畅而诸症又作,且较前为重,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口苦咽干,不思饮食,脉弦,舌质暗淡,苔白滑。

治宜和解降逆,予柴胡桂枝汤加味。

处方:柴胡12g,桂枝12g,黄芩12g,党参12g,姜半夏10g,白芍12g,旋覆花15g(包),代赭石15g(先煎),竹茹15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1剂。 3剂后恶心、呕吐及脘腹胀闷消失,再进3剂,恢复如初。为彻底治疗,以柴胡桂枝汤守方继服20剂,钡餐透视十二指肠溃疡已愈,但因病久,球部因斑痕牵拉而变形,予黄芪建中汤续服1个月,半年后随访,病未再发。

4*急性肾炎案

吕某,女,37岁,1975年4月12日就诊。 发热恶寒,体温39.6℃,头痛项强,无汗,心烦,全身酸痛,腰痛如折,纳呆,食入即吐,口干且苦,渴不欲饮,小便不畅,大便两日未行,面部轻度浮肿,精神疲惫,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淡红,苔微黄而厚,脉浮滑而数。尿常规检查:蛋白(++),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均少许。血常规检查:正常。生化检查:非蛋白氮23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75vol%。

证属太阳失治,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三焦阻滞,水道不通之关格证。

治当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和营卫。

予柴胡桂枝汤加味。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大黄10g,桂枝12g,白芍12g,栀子10g,杏仁10g,桑白皮30g,姜半夏6g,赤小豆30g,白茅根30g,蝉衣6g,生姜10g,大枣10g。6剂,水煎,去渣再煎,温服。 1周后复诊,药后尿量增,大便通,尿检有微量蛋白。

上方加茯苓10g,猪苓10g,射干10g,续服。1个月后复查,尿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

5*关节痛案

杜某,男,43岁,1972年3月17日就诊。 患风湿性关节炎多年,阴雨天加重。来诊时不能履步,动则大声呼痛,腰部酸痛喜按,头晕口苦,胸胁满闷,不欲饮食,微恶风寒,四肢烦痛。病由昨夜坐卧湿地后始发。舌淡,苔白润,脉浮弦。 证属外感寒湿诱发宿疾。因具柴胡桂枝汤证,故先用本方治之。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人参10g,姜半夏10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10g,大枣6枚,生姜10g。水煎服。 服2剂后,恶寒罢,头晕、胸闷、腰痛悉除,酸痛已不明显,舌苔微白,上方加穿山龙20g,猫爪草1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豨莶草15g,老鹳草15g,鸡血藤20g,络石藤12g,海风藤12g,续服15剂,诸症消失。

我的导师陈瑞春教授用本方治疗许多常见病疑难病,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6*更年期综合证

王某,女,53岁。有神经衰弱史多年。近几年频发失眠、惊悸等证,屡就治于各大医院,都无疗效。诊时证见面色晦暗,皮肤干燥,口唇无华,体瘦神萎,饮食无味,胃脘痞闷,肋胀口苦,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此肝脾失调,气郁血瘀所致,当与柴胡桂枝汤调理:柴胡15克 党参20克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桂枝10克 白芍20克当归20克 茯苓30克 大枣15个 小麦50克生姜10克 神曲15克 。结果上方只服了6剂,上诉症状就大大改善,患者十分高兴,这在治疗上就好办多了。后来在上方基础上加麦冬、阿胶、佛手等养营畅脾之类,制为散剂,嘱其长服。后来随访,一直不错。

7*癫痫

癫痫是一种难治性,复发性疾病。很难根治。但有时应用柴胡桂枝汤,效果却不错。 朱某,男,15岁,曾有头部撞击时,三年前继发癫痫。经中西医治疗,一直未愈。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据其父母讲,多于气恼紧张时发作,发时突然倒地,人事不醒,口吐白沫,需半小时左右才恢复正常。醒后四肢乏力,口唇紫绀,双肋胀痛,纳少神疲数日。诊见患童身材消瘦,近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时常头晕,反映迟钝,容易疲劳,肋腹拘急,胸脘胀满,饮食减少,大便时溏时结,次数不定,发作先后排便次数多增加。舌质淡暗,脉细弦,二关失缓。此郁折肝志,血分失和。与加味柴胡桂枝汤畅达气血,调补诸脏。 处方:

柴胡20克 法夏15克黄芩15克 党参30克 菖蒲10克 远志15克桂枝15克 琥珀15克 白芍20克 当归20克甘草30克 茯神20克 郁金15克

上剂服用半年,疗效一直很好。此期未曾发作,即使气恼亦只心口憋闷,少刻即缓,患童比初治时还胖了许多。 以上两例,说明这个方子不止治疗外感,而且更是治疗杂病不可多得的好方子。临床运用适宜,可建殊功。

二 浅谈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治疗女性日常8种常见不适病医案:

柴胡桂枝汤出《伤寒论》146条,文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此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其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轻证;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柴胡轻证;因病及少阳,不宜峻汗,故欲解太阳之邪,必舍麻黄而取桂枝,因二证皆轻,故以柴胡、桂枝二方原剂量减半相合,名曰柴胡桂枝汤;反之,若二证皆重,则可视病情加量相合,其大法无异,临床上选方用药当灵活,不可拘泥于文字。

小柴胡汤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外证得之,重在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内证得之,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效,故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只要病机符合胆热内郁,枢机不利者,用之多能获效。桂枝汤辛甘合用,一开一敛,外调营卫、内补脾胃,外证得之,重在解肌祛邪、调和营卫;又因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内证得之,还有调和气血、变理阴阳之功。柴胡桂枝汤以二方相合,故其功效,当是二者之总括。至于临床运用,有因外感病而用者,自然不越146条宗旨。有因杂病而用者,包括内妇诸科,则必然会其意,引伸用之,如此才可得仲景心法,扩大《伤寒论》的临床应用范围。而其西医病名近30种,如神经、血管性头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冠心病,急、慢性胆囊炎等。兹以笔者实习期间所见病证,经过分析综合,将所获心得条述如下:

一、突出主证、参以病机

主证者,其义有二,一为某方所治之证候就其典型而言,临床所见甚少,而不典型者恒多,故只求主证相同,病机大体相合,无寒热虚实之径庭,便可据证用方,此说似乎不妥,然则仲景已开先河,如五苓散证,须见烦渴、小便不利之类,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而在太篇则有汗下吐后渴欲饮水云云,在阳明篇则曰“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渴者,宜五苓散(244条)在辨霍乱脉证并治篇则曰:“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条),试比较以上数条皆同中有异,是同为五苓散汤所至,而演变过程实不同,又如四逆汤证,多见于少阴、厥阴二篇,但除少阳篇无此证外,其余各篇皆有,盖不同疾病之发生发层演变,依一定条件,可出现相同之病理阶段,阶段既同,是必病机大体相同,于是投方则一。“主证”之另一涵义即某证候中之主要症状。惟其主症出现,可据以选方,论中已有明训,如“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其中“不必悉具”强调少阳病临床证候表现非常复杂,所有主证未必全见,故临床之时,宜察证审因,详加辨析,虽只见部分主证,但只要反映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的病机特点,确认为少阳病,即可采用和解之法,投以小柴胡汤治疗,然而主证参合病机,非独柴胡汤证不必悉具,其余诸证莫不皆然,盖凡主症,常为某一证候之重心,病机之主脑,故据此选方,用之多效。

1.如张某,女,41岁,双膝关节痛、双下肢冷痛、夜甚、白天好转,颈项不适,大小便正常,月经愆期,经期腹痛、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此例似柴胡桂枝汤证,而无发热微恶寒、微呕,心下支结。但以双膝关节疼,颈项不适,经期腹痛,乳房胀痛等,而选 柴胡桂枝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玄胡15g、郁金10g、制香附10g、老鹳草15g、仙灵脾30g、仙茅15g、蛇床子20g。七剂即愈。

2*又李某,女,63岁,胃脘不适,食后胀甚不痛,双足发凉,凉后心前区空感,含药酸甘油缓解,反复发作5~6年,此次发作十余天,纳差便可脉缓,舌质紫暗、苔薄白、胃镜: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此例似柴胡桂枝汤证而无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但以胃脘不适,食后胀而不痛选用柴胡桂枝汤,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枳实25g鸡内金10g、莱菔子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土鳖10g。七剂后诸症好转。

二、谨守病机,不拘证候

谨寒病机,不拘证候而用《伤寒》方者,尤为多见,此为扩大《伤寒》方运用范围之重要途径。盖以症状为表现,病机为实质,故有表现迥异而实质相同者。论中已多处体现,此不必多述,笔者曾见柴胡桂枝汤治痛经者,疗效颇佳。

3*江某,女,21岁,平常痛经,此次月经50天未来,因赤干涩,头晕、口候干燥、腰部僵痛,肘、膝关节酸痛,睡眠差,饮食尚可,脉数、苔薄白,有肾结石病史。其病机为肝失疏泄、胆火郁滞,气机不畅,则月经周期紊乱、径行不畅、痛经甚;肝开窍于目,胆火郁滞,故目赤干涩、口喉干燥,清阳不升,胆火上扰则头晕、睡眠差;气血不畅,营卫不和则腰部僵疼,肘膝关节酸痛,故拟以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金钱草30g、海金砂15g、王不留行20g、当归10g、川芎10g、鸡冠花10g、益母草15g。七剂诸症好转。

4*刘某,女,35岁,头晕、睡眠差,蹲下后立起时头晕,目眩、恶心、饮食差,大便3~4天1次,月经推迟3~4天,周期正常,经期腹痛、腰痛、乳房胀,月经量不多,颈项痛,舌红苔薄白,脉缓,其病机应为肝胆气郁、经脉不利。拟柴胡桂枝汤方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天麻10g、钩屯30g、焦术10g、金蝎10g、蜈蚣2条、丹参30g。七剂诸症好转。

三、根据部位,参以病机

此言部位,指体表部位而言,如胸胁,心下、腹、少腹、头颈、项背等。一定部位均有一定径络篇行,并与相应脏腑相关。六经辨证其实包括有部位辨证,例如凡颈椎病引起的颈项强、头痛、双肩胀痛等症状,不论其寒热虚实均与太阳经有关,而胸骨后、乳房、少腹部位的病变可考虑少阳病范畴,如此活着则可扩大柴胡桂枝汤的运用范围。

5*查某,女,50岁,诉眩晕,颈项酸胀、精神差、乏力,舌红苔薄白、脉缓、有颈椎病史。患者症状很少、很难辨为某证,但考虑到头、颈项乃太阳、少阳经病变部位,故拟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太子参10g、当归10g、川芎10g、全蝎10g、蜈蚣2条、土鳖10g、红花10g、茯苓30g、陈皮10g。七剂后诸症大减。

6*又如黄某,女,26岁,诉头晕、精神差、易疲劳,脉缓、舌红苔薄白。观其脉症,几乎无法辨证,但考虑患者病在头部,且易疲劳,故臆断为少阳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气血不和。拟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黄芪30g、鸡血藤30g、玫瑰花10g、绿萼梅10g、月季花10g、钩四、循其经脉、参以病现。

《伤寒》虽有专论经脉病证之文,然为数极少,治法更未详明,惟以经脉内属脏腑,故径脉循行部位之多种病证,皆可借鉴脏腑治法。柴胡桂枝汤治太阳兼少阳病,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心下支结”等,以此方治疗太、少经脉为病,而无上述症状者多例,也颇有疗效…

7*如张某,女,52岁。右肩臂发麻,酸痛,夜间为重,右下肢皮肤触觉减退,舌红白中心略厚,脉缓。考虑手少阳经循肩臂、足少阳经走下肢外侧,又脏无他病,拟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莱菔子10g、胆南星10g、当归10g、川芎10g、全蝎10g、蜈蚣2条、刘寄奴25g、徐长卿25g、老鹳草15g。七剂诸症减。

8*又如李某,女,56岁,诉侧颈项部疼痛、右边肩疼、项不强、精神可、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缓,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年,今测血压150/90mmHg,考虑肩、项乃少阳径循行部位,可臆断为少阳病兼有太阳经输不利,拟此柴胡桂枝汤,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丹参30g、丹皮10g、土鳖10g、红花10g、钩藤30g、茺蔚子20g、夏枯草30g、全蝎6g、蜈蚣1条。七剂症状减。

综上所述,对于《伤寒》146条当活着不必拘汤于具体文字。正如大医孙思邈所曰:医者、意也。故临床选方用药应充分发挥医者主观能动性,发现病变的内在规律。即所谓:“理、一也。”以上为笔者实习期间的一点心得,望指正。

三 名家医案:1*肩背疼痛(肩周炎) 2*发热3*畏寒(神经官能症)4*寒热

一、肩背疼痛(肩周炎)

刘渡舟医案:于某某,男,43岁,1993年11月2 9日初诊。左侧肩背疼痛疫胀,左臂不能抬举,身体不可转侧,痛甚之时难以行走,服西药“强痛定’’可暂止痛片刻,旋即痛又发作,查心电图无异常·某医院诊为“肩周炎’’,病人异常痛苦。诊时自诉胸胁发满,口苦,时叹息,纳谷不香,有时汗出,背部发紧,二便尚调。视舌质谈,舌苔薄白,切其脉弦。辨为太阳少阳两经之气郁滞不通,不通则痛也。治当并去太少两经之邪,和少阳,调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加片姜: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8克,炙甘草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12克·片姜黄12克。服3剂,背痛大减,手举自如,身转灵活,胸胁舒畅。续服3剂,诸症霍然而痊。

按语:刘渡舟教授认为,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督脉三经。肩部为少阳经,背部为太阳经、督脉。久痛入络者,其血必结,可加片姜黄、桃仁、红花、川芎等药活血通络止痛。若背痛连及腰部,头身困重而苔白腻,妇女兼见白带量多者,常用羌活胜湿汤而取效。

二、发热

李平医案:患者,女,44岁。发热5天,体温高达40.1℃。曾注射庆大霉素、安痛定等,并口服APC等退烧药,药后虽汗出但高热不解。查白血球1 2,000·血沉、尿常规,X线胸透均正常,体温40.I"C。诊其脉缓而弦,舌质红,苔薄白。综合病情:发热恶寒,头痛少汗,四肢关节疼而烦扰,恶心欲吐,二便调。证系太少合病,以柴胡桂枝汤主之。药用:柴胡24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5克,桂枝10克,杭芍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1剂热退,再进2剂,余证悉除。查血象:白血球降至正常。

按语: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外感发烧的有效方剂。张景岳指出:“邪在太阳者,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法;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此皆治表之法也。’’李氏认为,临证见发热三五天或六七天,或服它药高热不解者,无论兼见少阳证与否,即投本方,往往一二剂收功。同时,在使用时重用柴胡、黄芩,如高热达38~40~C以上,柴胡用量可达24~30克,否则,难以奏效。

三、畏寒(神经官能症)

赵崇学医案:张某,女,34岁,1990年7月20日初诊。1989年春产后受风,出现恶寒发热身疼,经治好转,但遗留全身怕冷症状,盛夏亦须毛衣加身,经查血沉、抗“O”、血象、尿常规等无阳性所见,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刻诊:时气温36~C左右,患者仍穿两件毛上衣,下着绒线裤,其形体偏胖,面色青滞无华,行走步履自然。询其所苦,言怕冷、汗出、身疼,每遇天气变化时加重,时有乏力,偶见恶心但不呕吐,心下闷胀,纳食、睡眠及二便尚可,脉弦长按之无力,舌稍红苔薄白,月经时前时后,行经时腹痛并有瘀血块。此乃外邪侵入太少两经,阳气郁遏不伸所致。治用柴胡桂枝汤:柴胡15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黄芩10克,法半夏12克,党参1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煎服5剂,怕冷减轻,不需厚衣;又进1 5剂,诸症全消,身和如常人。按语:此证多见于女性,由太少同病,阳气不伸所致。其证除畏寒外,常兼见身疼、汗出、、恶心、口苦、月经不调等,用柴胡桂枝汤太少两和,每收奇效。

四、寒热

周少逸医案:沈某某,男,52岁。因患慢性肾功能不全于1982年1O月19日入院。患者今年8月23日午前始则形寒畏风,继之身热,体温3 7.5℃(原基础体温36.5。一36.6℃),鼻塞流涕,微咳泛吐,次日病发如前,伴有头痛,舌质略淡,苔薄白润,咽红,脉浮滑带数。从外感论治,选用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连服两剂,咳嗽加频,仍每日上午9—1 O时许先形寒畏风,体温逐渐上升至37.5。一37.8℃,下午3--5时得小汗出热退而安。在病发时查血疟原虫(一),白细胞4400,中性70,淋巴2 6,嗜酸性4。患者第5天加用青霉素连续6天,氨基苄青霉素3天,中药先以宣肺治咳,后用清肺透解法,病仍未已,纳减乏力。9月1O日(即患病第1 9天),根据其病因、病机、病程,认为仍属太阳少阳合病,治宜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5克,生黄芩、姜半夏各1O克,红参6克(另煎冲入),桂枝5克,白芍1O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药当日,未发寒热,亦无畏风,精神好转,食量见增,二便通调,脉来和缓,继后未再复燃。

按语: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畏风头痛、鼻塞、脉浮乃太阳证未罢。实属太少同病,故单用解表而不能愈。惟宜柴胡桂枝汤解表和里,太少同治,方为正治之法。

5*盗汗6*胃痛7*泄泻8*癫痫9*冠心病心绞痛10*脘腹剧痛(急性胰腺炎)11*腰腿痛(坐骨神经痛)12*子时胸痹欲绝

五、盗汗:代立权医案:邓某某,女,65岁。患者于1985年9月24日以“心悸”,收入医院,辨证投以温胆汤化裁治之,心悸及伴随证明显好转。然约半月,卒见睡中汗出,醒时即止,尤以头面及胸颈部为甚,伴有恶寒、微热,口干El苦而不欲饮,胸胁胀满,呃逆阵作,纳食少进,舌苔薄白乏津,脉细数乏力。首辨阴虚火扰,热迫汗泄使然’故拟当归六黄汤加生龙牡、麻黄根,投药四剂罔效;后独取生脉饮以求敛肺止汗之意,非但于病无益,反见盗汗更剧,诸证无减,汗出湿衣,可拧下水,每夜须换内衣三次方至天明,汗后恶风。通宵达旦,辗转惧眠,痛苦难忍。如此持续已月余。细审患者脉证,乃久病正虚,卫阳不固,复感外邪,乃致太少合病所致。遂选用柴胡桂枝汤加减,解表和里,调和营卫。

柴胡9克,黄芩9克,法夏9克,党参’12克,炙甘草9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神曲18克,生姜6克,红枣7枚。

服药2剂,盗汗有减,寒热未作,续进原方2剂,盗汗甚微·腹胀、胸闷、心悸时作,呃逆不除,原方加苏梗4.5克,瓜蒌皮1 2克,枳壳9克,3付药后,汗止身爽,诸恙悉除。

按语:本案盗汗伴见恶寒微热,又口苦、胸满、不欲食,为太少合病,由邪侵半表半里,表里不和使然。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对此病机阐发甚详,其云:“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然汗出也,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邪,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止矣”。故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解表和里,以复人体上下升降,表里出入之机,营卫调和则汗止。

六、胃痛

张志民医案:郑某,男,32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二年,每因感冒或饮食不节,胃痛即发。周前又作,服药无效。经检胸骨下时作疼痛,5天来每餐只能饮稀粥少许。询其此次胃痛系感冒之后转剧,现仍微有寒热(37.5℃),头晕、口苦、肢倦、不思饮食,深呼吸时觉胸部不舒,微咳,时欲呕,大便3天未行,舌苔薄白,脉浮数。此乃胃病宿疾因感冒而加重。治新病,宿疾可瘥。予柴胡桂枝汤原方。1剂后,头晕、口苦、肢倦等症减半,寒热除,胃痛大减,纳渐增。2剂后,诸症均除,食欲更佳。再服2剂,能食干饭。

按语:胃痛每以感寒诱发或加重,并有寒热等表证;又见口苦、纳呆、胸部不适、头晕等少阳见证。辨证应属太少同病,乃太阳表郁不解,少阳气机不利而发胃痛,故用柴胡桂枝汤解表散邪,疏达气机,太少同治,果两投而愈。

七、泄泻

叶道仲医案:肖某某,女,49岁,1973年7月30日就诊。近两天来,恶寒发热,昨日下午开始腹泻,已十余次,挟有粘冻,便前腹痛,心烦,呕恶,舌苔薄黄,脉弦数。体温39℃,大便常规:脓球O~2,红血球O~2。处方:柴胡12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黄芩14克,生姜9克,大枣9克。2剂后,寒热已罢,痛安泻止,大便常规正常,但神疲纳差,乃改用六君子汤加减2剂而愈。

按语:肝胆失于疏泄,乘克脾土则泄泻,伴腹痛、心烦、呕恶、苔薄黄、脉弦数,乃肝胆郁滞化火之象。又见恶寒发热,则表证无疑,故用柴胡桂枝汤以散太阳之邪,和少阳之气,邪去气和则泄止。

八、癫痫

兰景宽医案:刘某,女,19岁,1988年9月1 2日初诊。诉5年前因生气后出现典型癫痫大发作,后反复发作,在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癫痫。经用中西医各种疗法无效。刻诊:癫痫3~5天发作一次,轻度口苦,两胁胀,舌稍红,苔薄黄,脉略弦数。脑电图有位置不定的零散棘波。证属肝气郁结,化火生风,上扰神明故发癫痫,治以疏肝解郁,降逆散结。柴胡15克,桂枝、半夏、党参各10克,白芍20克,黄芩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50剂而愈,其中服60剂后癫痫10天发作1次,余症消失,至90剂后一直未发作,查脑电图未见棘波,又服60剂,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国内外屡有报道,治愈率达73%左右。西药抗癫痫药虽能在短期内控制症状发作,但一旦停药,发作较前更加严重,并有麻痹脑末稍神经副作用。日本学者根据大部分癫痫患者在发病前存在有胸胁苦满、精神抑郁、口苦、脉弦等症状,设想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实验表明,本方能控制癫痫发作,并促使脑部新陈代谢逐步正常化。使用本方时注意:①标本兼顾,根据具体情况适加调补药物;②守方连服2~3个月;③避免劳累过度及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排除发病之诱因。

九、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李天云医案:刘某,男,54岁。因阵发性胸痛,气短胸闷两天,于1982年8月2 2日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院。病人两天前,夜间突然憋醒,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肢冷汗出,约持续2~3分钟消失,次日又出现阵发性疼痛数次,痛后自感胸闷气短…

查体BP21.3/13kPa,双肺听诊正常,心音低钝、律整,腹软,肝脾大小正常。经输液治疗3天,疼痛次数不减,仍胸闷憋气,疼痛有时较剧,邀余诊治。病人胸痛胸闷,心慌心烦,纳呆乏力,恶寒肢冷,观病人面色潮红,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拟胸痹症。柴胡桂枝汤加全蒌、丹参、枣仁治之。服3剂,症情大减,胸痛除,食增神爽,守方继服,调治一周痊愈出院。

十、脘腹剧痛(急性胰腺炎)

李天云医案:刘某,女,24岁。病人因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一天,拟急性胰腺炎于1982年7月6日入院。入院查体:BPl6/1O7kPa,T38.5℃,急病容,神志清,心肺、上腹部压痛,以左上腹为着,未扪及包块,肝脾未及,查WBC 18.6 X 109/L,中性85%,血清淀粉酶1 28单位,尿液淀粉酶64单位,入院后给予输液,解痉止痛,抑制胰腺分泌等法治疗,疼痛不减,请中医会诊,询病人脘腹剧烈钝痛,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欲饮食,饮入即吐,恶寒发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观病人痛苦貌,面潮红,苔腻黄,按之上腹痛,脉弦滑有力,综观脉证属湿热蕴结,三焦气滞所致,给:柴胡桂枝汤加中吉、川楝子、公英、竹茹,水煎分2次服,日1剂。

1剂疼减,发热退,稍能食。又进3剂,诸症大减,按之尚疼,体温正常,二便自调,食欲增。守方继服1O剂.痊愈出院。

按语:据报道,柴胡桂枝汤治疗胸腹诸痛有良效。李氏认为,本方对急性心绞痛、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痉挛、溃疡病等急性发作性疼痛有立竿见影之效,而对慢性腹痛治疗效果稍差。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疏达肝胆气机,调和表里气血。在临床使用时,柴胡用量不得少于20克,余药均为10克。心绞痛属痰阻胸阳者,加栝蒌、薤白;血脉闭阻加丹参、檀香;气滞胃痛加川楝子、延胡;胃痉挛加木香、槟榔;胆道蛔虫加乌梅、槟榔;胆结石加金钱草、鸡内金;胆囊炎加茵陈、川楝子;胰腺炎加川楝子、公英;阑尾炎加丹皮;宫外孕加丹参、桃仁;附件炎加丹皮、红花;肠梗阻加芒硝;肠痉挛加川楝子、槟榔。

十一、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赵东明医案:申某某,男,51岁,1987年9月20日初诊。缘于三个月前在劳动后饮水,顿觉汗出身凉,舒服不已。但于当晚即见恶寒,发热,体温达38.3℃,汗出,周身疫重不适。午夜出现左胯疫胀疼痛,并沿左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背窜痛。在当地卫生所口服解热镇痛药后热退痛减,但仍汗出不已。次日,复发热,并感左腿痛甚,疫重无力,步履困难。经多次封闭及针灸治疗,疼痛虽有所缓解,但终不能根除疼痛。并见每于左腿冷痛前有低热、全身不适感。先后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数十剂,仍无寸效。今特邀余诊治,刻诊:左侧腰胯疫痛,每痛即窜及左下肢,可沿后侧痛及足背,足不敢着地,并诉疼痛多于发热后发作,伴纳差,自汗,面色咣白,舌淡红,苔厚白,脉象浮弦。西医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血沉:3 3mm/n,抗“O"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环跳、承山穴处有压痛。诊为坐骨神经痛(原发性)。脉证合参,证属少阳、太阳并病,治宜和解少阳,兼以表散,柴胡桂枝汤出入:

柴胡15克,半夏12克,黄芩1O克,党参15克,黄芪12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五枚,水煎服。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 0毫升,早晚分二次温服。服上药1剂后,患者即感痛减,效不更方,又连服5剂,诸证尽消,痊愈而归。

按语:本案属“痹证"范畴,因过劳饮冷,汗后受凉,风寒之邪犯及太阳不解,传及少阳发病。前医不识,妄用祛风湿、强腰膝之品,不切病机,难以取效。当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待少阳枢机通利,经气畅通,而疼痛自消。

十二、子时胸痹欲绝

严仲庆医案:叶某,女,33岁,1991年9月2日诊。患心下痞塞已7年,每于夜半12时左右发作,先感心下痞闷阻塞,呼吸不畅,渐次如有气逆胸咽,憋闷如窒,常在睡梦中窒醒,轻则起坐后揉胸捶背胸闷渐舒;重则闷窒欲绝,多次急诊入院治疗。排除冠心病和胃脘疾患,7年来久治不愈。诊见形瘦神疲,面色萎黄,心下按之软而不痛,舌质淡胖·舌边见少许淡紫斑,舌中白腻苔,边尖光滑,脉沉细弦。问之,知7年前新产不久,夜半遇盗,惊吓而起,昼轻夜重。或每晚发作,或二三日一作,最长不过半月必作。乃诊为心胆虚怯,阴气痹阻,疏:柴胡桂枝汤去白芍加茯苓1O克,龙骨、牡蛎各15克。3剂,去渣再煎,于晚饭后少少频服,至睡前服完。是晚安睡达旦,3剂而停服。日前偶遇,知从此未发。

按语:病起于惊吓,《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半夜发作,则又责之于肝胆升发不及,而见心下痞塞,母病及子,心神易惊。治疗上一方面用小柴胡汤升发肝胆之气,疏达肝胆气机;另一方面用桂枝去芍药汤振奋心胸之阳气,并加茯苓、龙牡,以镇心宁神,是心胆同治,形神并调,药中病鸽,故获佳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