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发展扶贫产业 力促稳定脱贫

发展扶贫产业 力促稳定脱贫

时间:2019-12-27 00:43:07

相关推荐

发展扶贫产业  力促稳定脱贫

农业园猕猴桃基地

花垣县坚持把发展“造血”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利益联接为保证,探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实现了园区壮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产业助推脱贫摘帽成效显着。来,共整合资金4.94亿元用于发展扶贫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茶叶、蚕桑等特色种植产业面积34.69万亩,特色养殖117.93万头(羽),实现特色产业总产值12.21亿元,19054户8060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近4.7万人实现产业脱贫。

——找准“路子”,把握“造血”产业发展之本。把“发展什么、谁来发展、怎么销售”考虑在先,着力解决扶贫产业发展盲目、缺乏带动、产销脱节等问题,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定准产业。坚持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结合县情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定准特色产业类型,优先支持发展茶叶、油茶、蚕桑、中药材、水果、蔬菜、烟叶7类种植业和湘西黄牛、生猪、乳鸽、山羊、稻花鱼、谷鸭6类养殖业,再加民族特色产业苗绣,努力形成“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格局,全县142个贫困村共发展产业项目700多个,联结贫困人口3万多人。找准主体。积极支持县内工矿企业“退二进一”,从“挖金属矿”转向“挖绿色生态农业矿”,全县“矿老板”和工商企业主转型创办特色产业开发企业(合作社)共100多家,通过“农户+基地+公司”等模式实施产业建设,涌现出德农牧业等一批扶贫龙头企业。五龙公司成功注册“十八洞黄金茶”,在县内流转土地1万余亩种植茶叶,带动户贫困1208户;公司还将扩大种植规模到12万亩,届时可覆盖全县12个乡镇,建成群众增收脱贫的当家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已发展蔬菜10万亩、油茶12万亩、中药材1万亩、桑蚕2.7万亩、乳鸽50万羽等特色种养规模,成功获评“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省油茶产业重点县”等称号。对准市场。统一打造“十八洞”区域品牌,经检验合格的所有农产品可免费使用“十八洞”商标,并借助湖南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十八洞猕猴桃”“十八洞黄金茶”等一批品牌农产品脱颖而出,获市场认可。蔬菜、黄桃、猕猴桃等农产品直销港澳等地。在全州率先实施“农村淘宝”项目,成功举办“发现花垣”电商扶贫论坛,来全县电子商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31户6452人。引导龙头企业助力解决“难卖”问题,兴盛公司在农业园区建设20万吨果蔬加工项目,在全县12个乡镇100多个村发展起“订单”农业,带动群众种植果蔬4万余亩,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292户10657人,解决就业1481人。

——建好“园子”,夯实“造血”产业发展之基。坚持园区引领、示范带动,引导扶贫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产业扶贫脱贫强大引擎。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调优湖南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花垣核心区)建设规划,重点建设“一带两园七大产业基地”,即:紫霞湖沿岸风光带“一带”,现代农业科技核心园、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两园”,禽水产养殖、现代烟草、优质蔬菜、特色水果、优质水稻、特色蚕桑、林下经济“七大基地”。核心区辖4个镇22个村,总面积92平方公里,规划重点建设项目43个,总投资150亿元。加快建设,筑巢引凤。多方筹资推进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50家企业(合作社)入驻园区,已建成水果基地6363亩、蚕桑基地4200亩、烟草基地8000亩、林下经济基地2.41万亩(含茶叶1.08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2万亩,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5个,共吸纳2.58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先后获评“国家级星创天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批创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分级建园,示范带动。围绕重点产业,按照“县有核心园,乡有标准园,村有示范园”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分级建园,通过园区示范带动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目前全县共建成“一二三产融合园”3个、万亩精品园5个、千亩标准园36个、百亩示范园569个。以来,重点打造“十八洞黄金茶”精品茶园,每亩补贴提至3000元,累计发动群众种茶5万多亩,102个茶叶种植主体建成茶园118个,带动茶农1万多户;建成蚕桑园231个,蚕桑发展到2.7万亩,覆盖12个乡镇77个村,桑园规模全省第一。

——抓牢“根子,共享“造血”产业发展之惠。坚持把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作为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稳固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名贫困群众。“赚股金”,创新机制助力增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努力打造“脱贫致富利益共同体”,223个村(社区)“全覆盖”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群众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入股,用工优先贫困群众,贫困农民华丽变身,成为既有股份分红及流转金、又挣工资的“新社员”。创新企业股份帮扶,由十八洞村与苗汉子公司合股在农业园流转土地1197亩开发猕猴桃基地,十八洞村民共获分红118万元。五龙公司通过“保底收益+股份合作”帮扶模式,利益联结4个村382户贫困户1664人,实现人均增收3532元/年。创新企业委托帮扶,由县扶贫办与德农牧业等3家龙头企业签订委托帮扶协议,明确受托方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后,从开始,连续6年帮扶贫困户2160户8558人,每人每年分红不少于500元。“赚租金”,引导有序流转土地。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社员”改革,按照“农民自愿、合理流转”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给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平台加大对贫困群众培训力度,激活了土地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产生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民增收两大效果。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15万亩,涉及农户3万余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企业帮扶培训群众3万余人次,羽丰鸽业肉鸽繁殖43天自然生产周期缩短至10天等一批专利技术向贫困户免费推广,涌现出田金珍等一批创业能人。“赚薪金”,鼓励吸纳群众务工。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企业,按1000元/人/年的标准予以用人单位奖励;对1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达企业总人数3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创业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3-5人、6-10人、11-20人、20人以上并稳定就业一年上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8万元的奖励。全县400余家农业企业(合作社)雇用贫困群众5000多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编 辑:徐夏敏

审 核:彭 钰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